青海省成立青投集團脫困小組 國開行牽頭債委會

成立脫困小組

《中國經營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為化解青投集團的金融債務風險,2018年12月9日,青海省政府成立了“調整支持青投集團改革脫困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任組長,副省長韓建華和副省長、青海省國資委主任王黎明任副組長,其他相關部門、廳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

與此同時,該領導小組還增設辦公室、綜合組、訴訟應對組、生產經營組和應急維穩組五個工作小組。

2019年2月,青海省政府向國開行方面尋求紓困基金,目前在青投集團債委會中,國開行處在牽頭位置。2019年1月,國家電投已與青海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或將參與青投集團的紓困工作。同時記者掌握的信息還顯示,青海省政府計劃繼續與國家電投方面洽談合作事宜,並計劃尋求其他部委的支持。

2019年4月初,記者獲取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青投集團方面對其債務問題表示,近年來由於受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其主要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使其債務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在經濟上升期,通過資本市場多渠道融資,保證了青投集團的資金需求,同時也保證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在經濟形勢趨緊時,債務風險急劇增加。

青投集團方面還稱,從目前情況來看,其具有良好的資源、裝備、技術、人才及市場,弱經濟走出下行週期後,企業盈利能力可以很快得到恢復,金融投資機構也可繼續收取相應分紅和利息,推動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當前其重點任務是對企業實施必要脫困措施,積極努力解決債務危機,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維護各金融機構和關聯企業的經濟利益。

債務規模

著名評級機構標普統計的青投集團未來6個月之內到期的信託貸款和融資租賃數額,約為40億元。

根據青投集團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青投集團債務狀況不甚樂觀。2018年上半年,青投集團營業收入為92.12億元,淨利潤僅1598.41萬元。截至2018年6月末,其總資產為644.26億元,總負債高達500.6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7.71%。其中,流動負債162.93億元,短期借款38.36億元。同時,其不受限資金只有15億元,同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32.09億元。

同時,記者注意到,青投集團在港交所發行的兩隻債券中,其中一隻也將於2019年7月面臨960萬美元的利息支付。這兩隻債券分別於2017年3月22日和2018年2月22日發行,發行本金分別為2.5億美元和3億美元,利息率分別為7.875%和7.25%,分別於2010年和2021年到期。

記者梳理發現,僅2019年到期的銀行借款中,青海省當地民和信用社、海北州農業發展銀行、華融金融租賃等金融機構身涉其中。

青投集團因2019年2月份債券延遲支付一事牽動市場關注,青投集團多處股權被輪候凍結。(詳見本報3月25日B9版《所持股權被輪候凍結青海省投資金日趨緊張》)

此外,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10月份青投集團、西寧特鋼(600117)集團、青海銀行、青海能源發展集團一把手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免職,就青投集團而言,原董事長洪偉被免,原總經理程國勳接替董事長職責。

官方網站介紹,青投集團是1993年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1997年青海省政府批准為政府出資人,行使國有資產經營主體和管理主體職能,2001年改製為集團公司,業務涵蓋項目投資、資本運營和金融服務三大體系。

截至目前,下轄全資、控股子公司23家,參股公司3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金瑞礦業(600714),股票代碼:600714),員工1.55萬餘名。

目前,青投集團主要在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房地產開發及金融等領域進行投資,逐步形成了以煤-電-鋁-鋁加工產業鏈、水電資源開發-鋁基合金-鋁加工產業鏈、礦產資源開發及風險勘探產業鏈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本報記者張曉迪北京報道

2019年伊始,青海省投資集團(以下簡稱“青投集團”)兩筆債券未及時兌付導致其資金緊張公開化。儘管隨後青投集團方面對外澄清未及時兌付系“技術原因”,並未構成實質違約,不過標普曾發佈報告稱,青投集團即將面臨40億元償債壓力。

而青海省政府也就青投集團債務問題,於2018年12月9日成立了“調整支持青投集團改革脫困工作領導小組”,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在青投集團債委會中也處於牽頭位置。

除此外,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國家電投”)也於2019年1月與青海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或將參與青投集團的紓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