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strong>

这场最初由程序员发起的抵制加班活动,正在逐步蔓延到其他行业,演变成为全民话题,引发民众吐槽。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马云❍关于9964月12日,马云的一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说:“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有人力挺,有人反对。

很快,另一位互联网大佬刘强东也参与进来,讲了一个“地板闹钟的故事”,说自己早已习惯81164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

争论不断升级,也开始戏谑化。

有网友开始整理信息,盘点大佬们的日程安排,把旅行、探亲、宴会、打高尔夫球等“黑材料”都挖齐了,得出结论,马云的966和码农的966完全显然是两回事;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带娃的母亲们也站出来发声,说:“996当然是福报,男的躲在公司里享福,我们当妈的多辛苦,都是007......”

007又是啥意思?这个比较恐怖,是指把公司当成家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待在公司,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这回,我终于弄清楚这些数字的含义了,因为我还停留在"白+黑"、"5+2"的话语体系中,太LOW了, 现在有了跟上时代的感觉。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这件事是明白了,

另一件事反倒糊涂了。

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该不该996?

站哪一边?

一下子凌乱了。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strong>

这场讨论已经因为参与的人太多,各自立场发声,自说自话,屏蔽对方,让人嗅出了精英对平民、权贵对底层、少数对多数意见对决的味道。“该不该”、“对不对”的简单表态,必须评估是否政治正确的风险。

一边放着《劳动法》,有法定工作时间,一边是民营企业长期以来的狼性文化,全靠加班加点、大干快上撑起来的繁荣扩张;

一边放着《资本论》,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坚决反抗机器(现在还包括科技、互联网)对人的异化;一边是人的自由发展,如果是充分的发展的话,必然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情绪,否则那只是存在,不是发展;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一边是人需要休息,需要家庭,需要娱乐;一边是人也得奋斗,人过中年,如果有什么可以怀念、可以骄傲、可以和别人一直吹牛必的东西,那背后都是一段受苦受累、没日没夜的日子;

//这是矛盾,还有博弈//

按理说,主动权在每个人手上。让我加班,发加班费嘛——可能不给;不想加班,公司威逼,我走人嘛——其他公司也一样,这个行业就这样,到哪都一样。

而且,这场争论发生的大背景是中国互联网经历几年的狂飙突进后,已经进入下半场。

从几年前的招兵买马,到现在的隐形裁员。有些公司直接喊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价比低的人”都要淘汰。有程序员推测,宣布执行“996”,正是一些企业逼迫一部分人离职的变相自保措施。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996.icu”也被各互联网巨头集体封杀,有些公司甚至统计员工浏览时长裁人。

老板们很狰狞啊。

但他们也很苦,马云说自己是12x12,刘强东也讲了2个小时睡眠的故事,他们的确是最玩命的那些人。他们很多人讲,公司有多少人,就连接着多少个家庭,责任太大,别无选择,只能拼。

这时谁要是凑过来,喋喋不休地讲人权、要自由。老板们肯定难掩鄙夷,而且有杀手锏——“你看看我,不比你辛苦?”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但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过劳文化愈演愈烈,时不时都会听到程序员加班猝死的新闻,让深夜、孤灯、咖啡、没辙、苦撑的人不寒而栗。

走出公司,他们是光鲜靓丽的潮人,时时处处享受着人们的羡慕;走进公司,他们变成数码流水线上的“工人”,蓬头垢面,一脸麻木。

“最能拼的青春都给了公司,现在开始脱发了,公司嫌我老了?变着法子赶我走?”......

世界变得猜疑、傲慢、冷酷。凛冬将至?

996”争论不能简化成对不对、该不该的表态站队。需要打打太极拳。维护法律的尊严。“加班得给钱”,这其实不是个法律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但最终还是得执法部分去管,当然舆论监督作用也很突出。

另外,立法部门也应当关注介入,如果行业竞争的压力、过劳文化的缓解尚需时日,是否可以研究一些行业和岗位(除互联网从业人员,还有医生、教师、驾驶人员,和生产安全高度相关的行业等)

“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从法律上确保“加班得适度”和员工的休息权。

老板们必须转换观念。

这场争论,某种意义上是60年代老板、70年代高层、80年代中层、90年代员工之间的观念冲突。像马云、刘强东(刘是73年)等,他们的观点,按照自己的逻辑是自洽的。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认为,成大事就得玩命、得舍家、得克己。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但是,时代变了//

现代的员工要求身心舒畅、要求幸福生活,是合理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激烈竞争下,每个公司还是要倡导拼搏奋斗的精神,但那不是目标,目标当然是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同时能够回家陪妻子和孩子吃饭。

很多老板在聚光灯下说愿景是“改变世界”,世界真的变化时,不能把自己“气”着,否则不是叶公好龙?

//个人要搞好平衡//

平衡好工作和休息,平衡好当前和长远,平衡好理解和拒绝。

以我自己的经验,人要想干出点成绩,想有高于平均的收获,加班是必须的。这一点,绝大多数职场人有心理准备。

与其说讨厌加班,不如说大家真正厌烦的是无意义无休止无效率加班。因为如果面对的是“盘剥性”加班,明智的选择肯定是离开,以目前的市场环境,如果害怕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忍耐和顺从,多半是认识问题,极有可能是能力问题。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无效加班//

可无效率加班也关联能力。一方面创意、创造性工作,不论在哪,风险高,自由度也大;另一方面,做自己真正热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一个人会自然而然沉浸在里面,不会去计算投入的时间。

所以在这场争论中,创业者、从事创意工作的,很多人默不作声,因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严格区别。就如著名的哲学、社会学、美学阿多尔诺所讲:

我没有休闲,正常人不需要休闲。

//需要平衡//

这场讨论中的很多话,“996违背劳动法,955是平庸的代名词”“中年人,要是不能996,就面临没啥事可做被年轻人取代”,听上去真扎心,可这就是现实。所以,加不加班,不是分歧,是个选择,是选择“今儿个真高兴”,还是选择“未来不是梦”,每个人自己考量。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更重要的平衡是身体和家庭。

所以“996”必须和“ICU”放一起讨论,如果加班到要死要活的程度,我看就算了。

当“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被所有人所熟知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达不到那么“智能”,怎么办?那就用“人工”来补。就好比,我承诺用户,能让你和AlphaGo下棋,其实我没有AlphaGo,那就把几十个柯洁捆一起陪你玩。用户是爽了,但“几十个柯洁”惨了,因为他们毕竟不是AlphaGo。

技术创新存在短板差距,需要大量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客服人员,做低端、重复、24小时响应的劳动,也是形成过劳文化的原因之一。

//怎么解决?//

唯有靠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和发展,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采用增加工作时间来缩短生产周期。

另一方面,互联网进入下半场,需要新的增长极来牵引整个行业保持强大势能,这或许是国家加速推进5G建设、推进“大物云智”的长远考虑。

//这里也存在“悖论”//

5G赋能,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离我们越来越近。

996、8116、007,要命的工作,你干不干?

为了什么?

为了让一切变得“真”智能,更多的人将告别“996”。

5G未来,蓝图宏伟,愿景美好,却需要很多很多创业者、从业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996”。

“996”的争论,看来会持续很久,很久......

《“加班996,生病ICU”:拒绝玩命,是我们所有人的战争》

《新媒体人谈996:马云有马云的活法,我们有我们的!我们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