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谈:“语感”是好诗的首要标准(聊城张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山东泰山文学奖获得者,聊城市作家协会主席,聊城市诗人协会会长张军先生(笔名弓车)2019年4月14日在东阿第一届诗词创作座谈会上的讲座节选之一:

诗词创作谈:“语感”是好诗的首要标准(聊城张军)

2014年,我有幸充任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学奖的评委,在诗歌组。我向全体评委(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阐述,概括地讲了我自己总结的“好诗的标准”,我就是按照这个标准选出我认可的、心仪的作品的。

共列了五条:

一,语感

二,心灵解码

三,智性写作

四,强烈的个性色彩,鲜明的个人风格

五,高境界与大情怀

为什么将“语感”放在好诗标准的第一条呢?因为,诗进入我们的视野和心灵,首先要读它。你读一首诗,默读也好,朗读也罢,都要感觉舒服,或者说,读者首先是通过语感来感知这首诗的。有人或许会误解,是不是朗朗上口就是语感好呢?是不是合辙押韵就是语感好呢?非也,因为,我们说的是白话诗,尤其是现在的白话诗,不是旧体诗词,更不是歌词。大家知道,旧体诗词,特别是律诗,还有大多数歌词,是要押韵的,还讲究对仗,讲究平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还有民歌。还有李白的那首著名的《将进酒》中的某些段落。这个,下文再讲,如果大家还愿听的话。旧体诗词的格律,是外在的,是有规律、有规则可循的,是看得见的,是显性的,而现代新诗,则是内在的,看不见的,没有一定之规的,隐性的。不是不讲韵律,讲求的是内在的韵律感,也就是语感。其实,这更难,难就难在无规则可循,每一次写作,对一个诗来人讲,都是一次全新的探险和体验过程。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当属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前面四句押韵,最后一句却不押韵,但却韵律感十足: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三句叠用“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试想,如果只有一句,那么,效果就差远了,甚至整首诗的质感都变了。还有最后一句,就是一句日语“再见”,与前边不押韵,却有余音绕梁之感。再试想,如果没有这最后一句,仿佛如此直白的一句音译,那么,这首诗,整个就不成立了。(再读去掉最后一句和第三行第二句的诗)

这就是语感的魅力。

诗词创作谈:“语感”是好诗的首要标准(聊城张军)

我每天经手大量的稿件,当然没有时间全部读完。那么,有人说了,你是不是只看熟人的?不,我有我的习惯和方法,就是先看语感。语感,这是第一关。打开一个人的来稿,读头一段,或者前几行。小说、散文亦复如是,读头一段、读开头的几百字,马上就知道这人的文字功力深还是浅,如果语感好,就接着读下去,如果不好呢,就弃之,根本不用读完,这样,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记得几十年前在报纸上读到一位作者的牢骚,说他投的稿件编辑不认为阅看。他将稿件的中间两页给粘上了,收到退稿后,那两页还粘着呢。八十年代是退稿的。有些人为他打抱不平,其实,你那么长的小说稿,如果开头就不好,还要人家编辑浪费时间全部读完吗?那别人优秀的稿件还看不看、编不编了?一个人的武功如何,架式一拉,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上真把式还是假把式。这不是盲人摸象。象鼻子有毛病,这头大象也健康不了,全指望它喝水吃饭呢。先看语感,如果好,再往深处,看稿件的立意、内蕴等。

再强调一句,千万不要误认为押韵就是语感好,有时恰恰相反,押韵反而破坏了内在的韵律感、也就是语感,因为强行押韵,往往因韵害义,却失了天然、天籁的成分。即便旧体诗词也是这样。大家都喜欢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哪里押韵了?而语感铿然锵然,诗情沛然,这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天籁!不假装饰而自然天成,感人至深!再举一个例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太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试想,如果强得押韵,那就不会形成这种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效果了。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论音律的话:“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我几年前写过一首诗叫《白鹭飞,白鹭落》,自认为在句式的调用上,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觉到白鹭的起落、开合:

白鹭飞,身下的小湄河趁机揉几下眼

白鹭落,身侧的两三朵白云也收敛起翅膀

白鹭飞,芦苇丛中的鸟鸣突然由草绿变成了墨绿

白鹭落,小湄河赶忙用几根涟漪拴住它们的腿

白鹭飞,河畔的乔木缷下了风的斗篷

白鹭落,大片大片的昌蒲系住了夏日的呼吸

白鹭飞,这三五行草书笔墨淋漓

白鹭落,那两三朵荷花是红色的题款

白鹭款款飞,天地静谧,太阳跟着逆飞了七八米

白鹭轻轻落,叼起了睡莲讲给我的一句梦话

诗词创作谈:“语感”是好诗的首要标准(聊城张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