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未殺一個功臣,為什麼被稱為暴君?

史實風雲


首先,秦始皇是偉大的,他幸運的出生在了姓“嬴”的家族,成為秦王。但他也是不幸的,因為他是秦王,必須揹負起超出他年齡的責任,但是他的偉大正在於此。



在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暴君著實不少,比如:隋煬帝,明太祖。隋煬帝,他修復長城,重啟絲路,開鑿運河,三徵高麗,十幾年裡搞了太多傷民的大工程。他的暴,是傷民之暴。朱元璋,他屠戮功臣,吏治嚴苛,金鑾殿血流成河,但天下五穀豐登,百姓安居。他的暴,是吏治之暴。



秦始皇的暴,和隋煬帝很相似。他們的結局同樣是國破家亡,秦始皇對官吏,除了在親政前,將獨掌大權的呂不韋處死,他真沒有對其他的人下過毒手。甚至在稱帝后的八九年間,對整天批判他集權的儒家也有足夠的寬容和尊重。

秦始皇大興工程,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有資源有能力這麼做的人。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執政基礎就是法家戰時集權與激勵制度的相結合,作為第一個因為吃螃蟹過敏而亡的朝代,秦朝太強大了,強大到無所畏懼,不懂得懸崖勒馬。秦之後,經過近百年的時間調理,中華才真正克服了這種不適應性過敏。



沿襲戰國貴族政治的秦,還是第一個嘗試到平民起義的朝代。那個仍是尚武的時代,諸侯家國一體的意識並未瓦解,貴庶、主僕觀念牢固,漢朝才形成的世襲來自皇權的概念,還沒出現在大秦帝國。只能說,秦始皇的政策路線錯了,前邊超前了,後邊則是沒跟上時代。至於性格,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暴君。是獨有的經歷讓他走到那個位置,也是經歷讓他無法看清身後。他更似寡獨,而非殘虐,他是自信,因為他有這樣的底氣,是他一掃六國,一統天下,堪稱千古一帝。



我很噁心那些謾罵秦始皇,或謾罵推動過時代的歷史人物的那些憤民,無論他們背景怎樣,學識上怎樣的博學。因為他們在性格上的固步自封,決定他們只是沒有機會站在歷史高處去展現自己的醜陋。


有多少根本不會被記住的昏君暴君,他們或許也曾熟讀秦始皇的歷史,卻做著更不堪的事。我實在無法想象一個持著充滿優越感而毫無尊重,又滿口優劣對錯和真理的人,面對網絡不同意見就能惱羞成怒的人,如果被放在那個歷史位置上,會比秦始皇更體恤百姓,也無法相信,一個在網絡上遇見點意見不同就給別人扣帽子,侮辱人的人,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時,會剋制自己的玻璃心和報復欲。反正,打死我也是不信的。

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其實根本配不上,自己那些義憤填膺的真理。如果嬴政真的是稍微不高興就能當場發作,毫無剋制的人,恐怕連個普通的政治會議都主持不了,何況統一六國要組織各類頂尖人才制定那麼多複雜的議題、戰略和決策。後世的儒生自下而上,自後溯前的仰視權力,覺得權力就是一言而定,非對即錯,但嬴政真正站在迷霧中運作牽扯千萬人的權力,怎麼會不知道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決策,都面對著相應的權威風險和事實結果的反噬?


我喜歡歷史,但對細節有時真的沒有那麼死摳,我也常用自己的價值傾向,去分析總結歷史人物,有時也會因此失去公允。現在,有些人為秦始皇開館翻案,其實並無必要。無論你怎樣描繪他的文學形象,他的功與過都在這裡,不增不減。即使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沒把握住度,對當時的孟姜女來說,那就是草菅人命,就是錯。就像最近聽過的一句話“進步是好的,但飛快的進步不太好”,因為社會無法迅速轉型適應。功過並存,是大多有足夠權威選擇,卻要為選擇承擔風險的開國君主的宿命。那種開脫,無非是在按自己的喜歡畫一幅完美的秦始皇畫像而已。


歷史是一面鏡子。當我在生活工作中出現大的成敗起伏時,我發現,看鏡子的視角不同了,鏡子裡的我,也變了,也許這樣才好,客觀一點,多看清些自己,也多看清些別人。拋開固有的價值傾向,可能本身就是一種更好的價值傾向,去糟取精,才能有更深遠的價值收穫。

可是更多的人,從歷史的角度評價歷史人物,要麼說他剛愎自用,刻薄寡恩,要麼是惟功過視角,來來去去也就是他的那幾項豐功偉績。其實人就是人,哪怕他再聰慧遠見,哪怕他再短視自私,他只是站在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上,擁有平凡人無法想象的可調動資源。本身的性格和長短匹配對的人,恰好切合了時代對這個位置的高要求,進而推動了歷史快一點向前。反之則讓時代本身的侷限性凸顯,拖累住歷史慢了點向前。



歷史上與暴君相對立的是聖主明君,有名的唐宗宋祖,就是完美的嗎?就沒有暴虐,虛偽的一面嗎?玄武門,陳橋兵變,無非都是經過歷史文字包裝過罷了。暴君是秦始皇眾多具有爭議的歷史標籤中的一個,是他諸多歷史形象中的一個,並不能完全代表他本身這個人。


當我們把嬴政當做一個曾經存在過的人,把歷史當做一面鏡子時,秦始皇,並不是一位可以只用”暴君”二字就能評價的人,因為人本來就是具有多面性的複雜生物。


大羅言酒


先說一下,焚書坑儒,這在西漢時期才有這個說法。而且就是孔子的幾代孫子才說的。一句話,焚書坑儒本身就是編造出來的。

第二,秦始皇嬴政未殺一個功臣,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所以,秦始皇是一個仁慈的皇帝。

第三,有人以秦始皇修長城,阿房宮攻擊秦始皇。實際是,長城就是一個軍事工程,實為國家重點工程怎麼會是彌費財物。而阿房宮實際至秦亡也未建造。

第四,有人以陳勝、吳廣起義詬病秦始皇,實際當時,秦始皇早過世好多年了!

第五,何人攻擊秦始皇?我以為是腐儒較多,以孔家為代表。再有就是一些少數民族政權,作為漢人的第一個統一政權,只有打倒秦始皇,才能給自己竊國合理化,只有批判秦始皇暴政,才能使自己顯得不那麼暴虜。


商君佐之


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統一六國的皇帝,可惜好景不長秦在二世而亡。在歷史上看來有一個人也很像秦始皇,同樣也學習秦始皇而滅國,這個皇帝就是開科舉挖運河的隋煬帝楊廣。

秦始皇一生沒有殺一個功臣,是因為秦始皇與劉邦、朱元璋不一樣,他們都是出生苦寒之家,秦始皇嬴政出生皇家貴族。對待功臣都是厚待,劉邦朱元璋出生苦寒,自己以前過的不好也不會讓身邊的人過上好日子,劉邦朱元璋成功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完開國所有功臣,還給人家留下臭名!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剛打完仗,民心不穩秦始皇做了幾件大事,用盡了天下所有人當苦力。當時中國人口才千萬,秦始皇修長城就徵用苦力幾十萬,修皇陵又是幾十萬。在當時天下除了老弱婦孺,就沒有精壯的勞力了,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國家,到了收割季節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大,秦始皇一登基就徵集百萬人口,導致家家不能團聚。最出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剛結完婚丈夫就被秦始皇徵去當苦力,天下的老百姓生活疾苦。秦朝的士兵在商鞅變法之後,士兵也都是在戰場上取敵人首級才可以升官發財,可是在那時候仗都打完了,就只有防禦外邦了。苦秦都是因為秦始皇年事已高做事太急,天下人都被調動做苦力。這才是真正的苦秦,建偉業苦天下一將成萬骨枯。





歷叔人


前幾天看頭條網友評論,說是因為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太慈善了!咱們換句話說叫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大一統,郡縣制,整個社會從體制上來說比起從前沒有那麼多特權貴族了,就損害了龐大的舊貴族和門客的利益。

你如果特別研究一下《商君書》就會發現,此書裡刨去偽撰的內容,商君強調的是實幹、效率,這是商君被汙的主要原因。謀士一二能理解,門客三千那得多少賣嘴炮的!先不說六國貴族的那麼多門客,門客賣嘴,那是需要壓榨普通民眾的利益供養的!你讓一個遊手好閒的人下死力幹活,剝奪了人家養尊處優的身份還剝奪了優勢身份和利益壓榨獲取――奪人衣食如殺人父母,“資本超過30%的利益就是血淋淋的”,何況這種無本生利的買賣?

就說說呂不韋的門客吧!呂不韋可不是什麼因為與趙太后有啥瓜葛被殺的,大一統快完成時,呂不韋門客眾多慫恿之下有不臣之心被始皇帝先察所以被解決了!呂不韋的門客都是幹啥的?編《呂氏春秋》的!呂不韋死了,門客可沒有賜死。門客們能言善辯,換句話說,黑的能說成白的!這下你懂為什麼始皇帝要焚書吧?

對人類幸福有終極意義的思想和書籍,是修身求治之書,但不是所有的民眾都有辨別能力的!當時教育還達不到大面積提升民眾思維辨別力的水平,燒掉一些書顯然是一勞永逸的辦法。為什麼這麼說,一本《孟子》就是詭辯,《魚與熊掌》隱晦地把利義對立,取義就得無利,簡直是把人當傻子!跟說情懷不談報酬一個道理,就是耍流氓呢,還要振振有詞地彷彿這是真理。孔子的聖人之道可沒這麼說,孔子說只要取利有道“吾執鞭可也!”孔子和孟子並不是一回事,可現在還有人把孔孟並提的,經過了兩千年人的思維能力也沒比古人有多少提高啊!科學技術是要強化,問題是戰略思維才是決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聖人之道的書籍可沒被焚,不然現在哪能有完本的《論語》了?正統儒家的書也沒被燒,比如《荀子》。六藝就是講求禮儀,禮儀過於繁複浪費資源,所以太過追求術的的書都被燒了!

焚書說完了說坑儒,不是讀書識字的人就配稱儒的!“儒,通天地之人”,懂道的人,修心修意懂醫的人!正道不論鬼神“道無鬼神”,方士之人說神鬼,子不語怪力亂神。利用自己能識字,詭辯惑眾愚民利己,這樣的人屢教不改有亂國本之嫌,叛國罪在現在也不是輕罪吧?所謂的“焚書坑儒”,那些人也配稱儒嗎?方士搶奪民利者而已。

你看你看,最後反正始皇帝還沒鞏固統治就死了,想怎麼抹黑就怎麼抹黑何況還有漢朝揭竿而起的藉口需要?我想始皇帝並不在乎這些抹黑的,反正從此奠定了大一統了,漢朝建朝也還是郡縣制大一統,決策思維的跨越重點就在秦始皇一人而已。當時的情況你懂就不會胡說八道,如果不懂說個啥、有什麼意義?

古往今來,有利人民的改革都會有利益受損害者,怕死不是共產黨人對不對?想改革沒點持守沒點心志堅持那還幹個啥?道心在,公志在,問心無愧不怕小人說😊😊安!安!接過始皇帝的遺志,願天下大安!


節度使95


歷史上關於秦始皇是暴君的說法很多,但是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那些說法沒有一個是合情合理的。而現在為秦始皇平反的一些人認為,他之所以被稱之為暴君是因為被他滅掉的六國貴族既當時的所謂文化人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優勢地位而故意黑他,雖有點道理,然亦小家之識。其實,秦始皇被稱之為暴君,原因只有一個:以陰謀詭計加武力滅六國而無半點仁義,――得天下名不正言不順,周天子無罪而亡。這樣的人在得天下之後不可能讓天下黎民休養生息而行仁義之道。主要表現在無休止的勞役和兵役。正因為如此,貴族得到殘酷鎮壓,黎民無法休養生息,可謂天下兇兇了。秦始皇多次巡狩天下並封禪泰山刻石銘禱,主要目的也正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並示威天下。史記中有多處類似“天下苦秦久矣”“暴秦”的描述,而且一位謀臣拜會劉邦時發現劉邦心不在焉的,就故意說“如今天下大亂,不知你是打算推翻秦的統治呢還是幫助秦王平定天下?我可以幫你……”劉邦聽了非常生氣。如此等等。因此,秦之暴君並非秦之兩世才有才開始,而是從秦孝公三見商鞅時就決定了了的。。。。


金鵬


修長城沒什麼好黑的,看看漢初的匈奴之患就明白了。不過修宮殿,修墳,修馳道就太勞民傷財了,沒有考慮底層人民的承受能力,這一點和楊廣很像。超過了人民所能承受的極限後,他們就會反。


口腔醫生肖武峻熊


秦始皇對儒教來說,是真正的暴君,其滅儒教之徹底,前無古人。

1.滅儒教的宗主國周王朝,廢儒教教主與世俗政權為一體的周天子。

2.焚書,將儒教經典焚之一炬。

3.坑儒,將儒教的統治精英---方士(原諸侯國國君,國師,國相資格繼承人)悉數殺戮,導致《道經》、《樂經》失傳,《易經》無人看懂,《書經》、《詩經》無人記全。


河東來


王立群教授《真秦始皇》說如果評價一箇中國皇帝的話,不可以用“仁君”和“暴君”來評價的,因為王教授覺得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就沒有仁君,都算暴君的。但是我覺得秦始皇的“暴君”稱號源於他一統華夏後的對中國建設的做法,(如修長城、徵匈奴、修馳道、築靈渠、攻百越、建直道等等)


大宋藝祖趙匡胤


儒家寫的歷史,秦始皇還有個好。而秦始皇之功績,又豈是儒家能夠抹殺的?


頁線442


秦始皇沒殺功臣,對人民殘暴統治,刑罰嚴苛!不顧人民死活,修建工程浩大的皇陵,中國歷史早已定性的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