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雨果《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看似平凡的一天即将过去,然而在18点30分左右,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浓烟弥漫了天空,火光染红了塞纳河。塔尖坍塌、玫瑰花窗被烧毁,烈火瞬间吞没人类800年历史。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整个法国为之哭泣。856年,她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躲过了法国大革命,却在世界和平的今天,躲不过一场无情的大火。


华丽宏伟背后是八百多年的风雨敲打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教堂的鼻祖,坐落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矗立在浪漫的塞纳河畔,是古老巴黎的精神与文化象征,也是整个世界的艺术瑰宝。其名字“Notre Dame de Paris”,意思是“Our Lady of Paris”,而这位Lady正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因此中文译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图片下方三分之二处便是巴黎圣母院

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

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

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因此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宏伟的教堂,并与1163年,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主持下,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奠基仪式,奠下了第一颗基石。

这颗基石标志着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师们和中世纪的苦力们长达两个世纪苦难的开始。而后两百个光阴逝去,直到13世纪这座绝世瑰宝才修建完成。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自此以后,圣母院见证了巴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1239年圣路易国王在这里加冕,并将荆棘王冠——圣经中讲述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罗马士兵戏弄他,将荆棘编成王冠戴在耶稣的头上——放置在了圣母院。荆棘王冠被誉为巴黎圣母院“最珍贵、最受尊敬的文物”。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1445年,教廷在圣母院为贞德召开了平反诉讼会,法兰西的民族英雄昭雪后,也被封为圣女。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圣母院内的圣女贞德

到了18世纪末,由于法国大革命,巴黎陷入一片混乱,巴黎圣母院也无法独善其身——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圣母院变得千疮百孔。直到拿破仑执政,才将圣母院重新整修,并在这里举行了加冕仪式。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拿破仑帝王为跪在地上的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1831年,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出版,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维克多·雨果将这座教堂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他在著作中写道:

这座可敬的历史性的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是法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简直就是石头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同时,《巴黎圣母院》里面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给这个石头的建筑注进了血液和灵魂,给它增添了异乎寻常的阅历,也奠定了它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1944年,法国光复,戴高乐亲临圣母院,在这里感谢圣母的庇佑,巴黎在二战期间并未像其他许多欧洲城市那般被轰炸损毁。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左边第二位便是戴高乐

数百年来,巴黎圣母院已经成了一个历史的丰碑,她成为了法国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国王的加冕 、皇室的婚礼、圣女贞德的平反、甚至战争的残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是信仰者的精神殿堂,是法兰西民族荣耀的象征,法国的一切风风雨雨都在她身上都留下了印记。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塞纳河水仍旧流淌,圣母院在核心的西岱岛上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朝拜者和游客直至大火袭来。

这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沧桑历史。历史成就了一座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巴黎圣母院,在这里,人们甚至能够触摸得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

如今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熄灭,非常万幸的是主结构都保存了下来,两座塔楼也成功获救了,塔顶的一些著名雕像因为修缮被幸免于难,但被称之为“森林”的整个橡木结构塔顶倒塌在浓烟里,玫瑰花窗被毁的消息更是让人心痛到窒息。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火灾后圣母院内部图

巴黎圣母院内1260年的玫瑰花窗举世闻名。玫瑰窗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在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眩神夺目。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一小块一小块烧制好的彩色玻璃镶嵌在窗上,从外面看玻璃窗一片灰溜溜的,没什么特色,但从教堂里面,因为外面光线充足,教堂内部没什么东西照明,所以此时可以很清楚地欣赏彩色玻璃窗上的图案。在教堂里,彩色玻璃窗的图画就是一部无字的圣经,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玫瑰窗上是著名的“巴黎圣母”像(下图)——怀抱圣婴的圣母,外围簇拥着16位先知,第二圈为32个国王和耶稣基督的祖先,再外围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南侧的玫瑰窗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彩色玻璃窗忽明忽暗,斑驳陆离光影中,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映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据说,二战时期,为防止花窗遭到毁坏,巴黎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将窗户上的每一块玻璃取下,保存在自家地下室。二战结束后再收集起来,居然一块不少地完美拼凑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

在巴黎圣母院大火新闻出来后,已经有不少人念起当年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里那句,“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世间一些伟大的人物总能让我们在认知上把他们与死亡、消灭分开,一些伟大的建筑也能营造出超脱时间之外的错觉,我们总是将TA们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与万古同寿。霍金去世是如此,此次圣母院烧毁亦然。

但没有什么是可以永垂不朽,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自然规则,命运不厌其烦地在提醒,但是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湮灭的速度太快以致反应不过来,才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珍惜。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数百年前,那时候的法国人民和我们一同在瞻仰同一座建筑,甚至为同一块玻璃的色彩而连连称绝。数百年后,此时此刻的法国人民和我们一同在为同一座建筑而哀伤遗憾,甚至为同一块玻璃的破碎而懊恼不已。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你以为你永远不会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才是,而现在,你我皆身处其中。

其实大可不必痛心疾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什么还没去过的地方就快去吧~虽然被损毁也是它漫长历史的一部分,但是新的传奇开始时,我们还是否能有幸见证呢?

巴黎圣母院已经开始准备重新修复,或许是十年,或许不止十年,但到时候务必再会!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巴黎圣母院大火,烧不毁历史与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