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彬:理論創新與金融供給側改革

金時讀書會2019第一期今天下午在金融時報社舉辦。本期讀書會指定的閱讀書目是人民銀行原行長、博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的新書《數學規劃與經濟分析》,讀書會的主題是“用數學規劃思維看經濟體系”。

本期讀書會由金融時報社和中國金融出版社共同舉辦,由金融時報社副總編輯趙學鋒主持,金融時報社社長邢早忠、中國金融出版社社長蔣萬進分別致辭。讀書會邀請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丁志傑,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上海吸引子商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石磊出席並做主題演講。以下為溫彬的主題演講文字實錄,視頻回放請關注中國金融新聞網官方微博觀看。

溫彬(演講實錄)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受邀參加讀書會。周行長這本書理論博大精深,書名叫《數學規劃與經濟分析》,咋一看是不是內容很晦澀難懂,大量的推導公式,很擔心自己的數學功底能不能讀下來。但是看到後面非常通俗易懂。周行長從事經濟工作多年,他能夠將數學理論跟經濟的實踐、包括改革過程進行了完美結合,所以我想,不管您是哪個層次的閱讀者,都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得到不同的體會。

温彬:理论创新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這本書有兩個特點,一個它是方法論的書。數學理論有很多,此書抓住了數學規劃這一理論,把其與包括控制論、博弈論等運用於經濟金融現實中進行分析,對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很多難點和困惑的問題是很大的突破。最典型是理論方面的創新,當然這一種創新或許不一定是周行長自己的創新,可能是我們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整個中國經濟學界的理論創新。比如說我們在推進改革方面,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股份制是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推動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所以這一種理論創新是推動整個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當然這一種理論創新一定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即我們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經濟是強調了價格機制作用,如果一個漸進式改革在計劃經濟裡面可能是一個影子價格。有人認為,現在資源配置因為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就能夠解決計劃體制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可以不用價格機制。現在看即便是大數據、雲計算等非常發達仍然可能要需要有一個市場價格的機制,只是說在中國特色經濟環境下漸進式的改革是一個最優的選擇。丁志傑校長剛才舉例說,爬山兩點直線距離最近,但是不可能走直線,但只要你奔著目標前進,漸進式都是一個帕累託改進。所有這些傳統數學分析方法和經濟金融方面的理論利用在中國的實踐中,很多改革者和實踐推動者確實為中國經濟金融改革創造了很多案例,改革方向都是非常成功的。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這方面體會是比較深的。

第二,它也是一個改革回顧史的書,書中講了包括國有銀行的改革,包括資本市場改革;包括金融危機之後,我們如何在貨幣政策調控逆週期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取得一些成績。這對於大家瞭解過去20年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發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這本書是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通常我們說數學好的人可能經濟和金融理論不行,而經濟金融理論很強的人對數學分析方法可能不是很精通,大家總是在研究上有不足和欠缺,但是像周行長這樣能將理論功底和實踐完美結合還是不多見的。

通過這本書我想結合個人的工作也談一個看法。我自己做銀行有20年了,也是親歷了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過程。書中提到貨幣政策傳導,要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達到有效,一定要有健康有效的銀行體系,而且銀行行為是可知的,這是周行長在本書中強調的一句話。我講三個方面:一個是銀行國有銀行的改革;第二是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第三是利率市場化的問題;這三者之間是緊密結合的,關注它對我們解決當前經濟金融中一些問題應該有指導意義。比如,去年開始著力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問題,可能都跟這些方面有很大的關係。

温彬:理论创新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首先從國有銀行改革而言,在2003年底開始對中行、建行實行股改試點。這當然是從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進行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提高國有銀行競爭力,從那時揭開了國有銀行改革的序幕。改革的過程中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進行財務重組。因為在此之前我國銀行業由於外部政府幹預、經濟週期,內部自身管理機制等問題出現不良資產比較嚴重。國外說我們處於技術上的破產,所以要把銀行建成一個現代的商業銀行就要首先進行股份制改革,進行財務重組。後來包括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設立、資產剝離,包括進行注資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第一階段改革。第二階段進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有個神來之筆就是我們用外匯注資,也是外匯理論的創新應用。作為股東的主發起人,成立了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當時爭論中之一是股東發起人中為什麼讓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不讓內資企業參與?當時肯定是考慮到,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不僅僅是缺資金的問題,更主要是建立一個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包括運用外資先進的技術來支持我們國有銀行的改革。

通過財務重組、引進外資公司治理到第三階段開始陸續上市,應該說2004年到現在15年過去了,中國銀行業取得矚目成就毋庸置疑。特別是整體銀行業的實力,包括現在的全球十強,中資有四家,美資四強、英國一家再加上日本一家。剛才丁校長也講上世紀90年代都是日本銀行業一統江湖,所以中國銀行業達到這樣一個實力,就是因為股份制改革,使中國的銀行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得到一個很大的提升。

第二個問題就是周行長講如果要完善貨幣政策調控能不能傳導,關鍵有沒有一個有效的銀行體系,假定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更加有健康、有效率的銀行體系,那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可以看到的是實際上在金融危機之後,我們貨幣政策強調逆週期的調控,而且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從差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和MPA宏觀審慎的考核,應該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以及流動性管理創設的很多流動性管理工具,比如酸辣粉、麻辣粉等等,這樣的話使我們的貨幣政策調控的效率也在提高,特別是在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央行實施逆週期調控,所以在全球的銀行業在進行信貸收縮的時候,比如美國實行量化寬鬆,當然美國銀行業並不投放信貸,是把釋放的流動性又以存款準備金的形式繳到美聯儲,我們銀行業則按照央行的逆週期調控加大信貸投放,所以使我們的經濟配合4萬億迅速的觸底回升。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貨幣政策的調控,效率越來越高,就是因為我們銀行的自身一個資本的實力是在增強,另外一個風險管理水平在提高,對貨幣政策逆週期的調控還是起到了一個這樣的積極作用。

温彬:理论创新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溫彬受聘為金時讀書會“領讀者”

但是到目前為止如果說我們銀行體系有效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暢通,為什麼從去年開始出現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是不是意味著商業銀行是一個市場化的主體還是存在著很多的效率不暢,我覺得這個問題實際上還是在理論上是值得去探討的。當然從央行的角度來說包括其他的監管機構,我們通過差額的存款準備基金率,包括定向降準,包括中小機構實施MPA的考核,這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發揮國有銀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作用,今年新增貸款要比去年增長30%,這一些目標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和小微的支持。但是可能就是從效果來看,大家認為在實際中可能這效果也並不是完全解決了這一個問題,那現在問題是究竟是商業銀行的行為是不是已經是市場化了,如果它是市場化,央行引導但是我可能處於風險的考慮,處於自身的資本考慮、戰略定位的考慮,我可能還是要控制對這一些領域的信貸發放,所以到底這過程中問題出在哪些方面,前一段易綱行長在兩會答記者問也專門提到,我們現在還是存在著貨幣政策利率市場化還不到位,我們還存在兩軌的這樣一個利率結構。

所以我想第三個問題我們貨幣政策儘管已經在宏觀審慎、貨幣政策收支框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我們的利率、匯率市場化,特別也就是金融要素價格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可能仍然是我們下一個階段金融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我們金融要素價格的改革來看,我們匯率應該是從2005年7月21號實現匯改以後大體上沿著兩個方向來進行改革,一個就是關於中間價的形成機制,第二個就是圍繞中間價的上下波動區間,我們看到現在是波動區間,已經從最早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到現在上下浮動2%,區間應該是比較大。但是你這是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呢?可能還取決於我們的中間價的形成機制是不是滿足的供求關係。中間價形成機制這一些年也經過了一系列變化,從匯改初期,中間價是參照昨天的收盤價,到後來又變成了做市商報價的平均數,到後來參考一籃子匯率,以及去年開始加入了逆週期因子,使我們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制越來越完善,當然也有質疑,逆週期因子是不是干預過多並沒有反應市場供求關係,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匯率改革下一個階段可能還是要按著開放的背景下進一步增強匯率的彈性,這是我們的匯率。

温彬:理论创新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溫彬博士現場回答提問

當然對應的更關注的就是境內的利率這樣一個市場化,應該說我們利率市場化從1996天開始到現在20年,大家認為2015年10月份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以後就認為臨門一腳完成,但我覺得這只是完成市場化的一步。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央行最終基準利率的確定,以及商業銀行如何按照基準利率進行不同的定價這仍然是非常大的考驗。我們看到的是現在是兩個利率,一個是法定的存貸款利率已經是近兩年保持不變,但是市場的利率根據宏觀調控的要求穩健政策的要求,實際上利率已經是在下行的,包括央行的政策利率的下調引導了貨幣和債權市場的下調,這樣的話兩個利率是脫軌,即便是央行給了更多的流動性,商業銀行在終端的貸款方面這價格並沒有有效的下降,因為它的中間是割裂。而實際上你像美聯儲的定價,美聯儲也有一個優惠貸款率它是跟美聯儲基金利率掛鉤,掛鉤中間是300個點,這是固定的級差,就是現在美聯儲的利率是2.5%,美國LP2的利率就是5.5,然後呢,5.5是銀行對最優客戶的基準利率,現在對於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級我就可以在5.5加50個BP、60個BP,不同加點,這是反映商業銀行的定價能力。我們現在的LP2基本上跟法定的貸款利率是掛鉤相當於97折,實際上法定貸款利率不動的話我們LP2也是不動,並沒有根據央行政策利率調整進行變化。所以易綱行長也提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是這兩個利率是割裂的,央行給了那麼多流動性市場利率下降,但是中端的貸款利率並沒有同步往下調,因此今年包括未來幾年利率的並軌這可能是當前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

當然你並軌以後選擇哪個基準利率,是用shibor利率,還是央行七天回購利率或者是麻辣粉的利率這仍然要在實踐中探索。最終的壓力是傳導到商業銀行,不管是哪個利率確定了以後,我銀行貸款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不同的期限一年和五年期的貸款利率我肯定是不一樣的。如何確定這個點差,這也是對每一家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提出很高的挑戰。

所以我想這個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都是我們現在要破解當前的經濟金融中一些問題和一些需要來解決的措施和前提。所以2月份中央政治局學習會議也提到了金融供給側的改革,我想實際上中國整個這麼多年的金融改革實際上就是供給側的改革,我們改革我們的金融機構要讓它更有效率,我們改革我們的金融市場讓它更加的完善,我們改革我們的貨幣政策調控讓它也是更加的有效。所以這一些方面提出之後也意味著我們下一個階段改革方向從建立多層次的、差異化的銀行體系,包括建立和構建一個開放透明有效率的資本市場體系等等這一些方面,都是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

總的來說我想學習周行長這一本書最重要的是學習他的方法和思維方式,我們用一種數學的理念在眾多的,不僅僅是數學規劃,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數學領域,通過這一些方法跟我們最新的實踐相結合。然後通過這種結合是更好的推動我們金融改革來實現我們的金融效率這樣一個提升,更好的使中國的金融服務我們的實體經濟發展。這可能是我們學習這本書應該是能夠得到一個體會的地方。

我就講這一些內容,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金融時報客戶端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