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乌兰察布市地处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生产的中药材干物质积累多、品质好、产量高。尤其是冬季漫长严寒,病虫害发生少,农药用量少,加之环境生态好,为种植高质量的中药材提供了难得的绿色资源。并且,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6万亩,产量1370万公斤。品种有黄芪、板蓝根、甘草、紫草、黄芩、苍术、党参、防风和桔梗等20多个。四子王旗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3万亩,产量650万公斤;凉城县次之,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120万公斤。全市范围内黄芪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万亩,产量约50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凉城县、丰镇市等旗县;板蓝根次之,面积达到1.1万亩,产量约250万公斤,主要在四子王旗、丰镇等地种植;枸杞近0.6万亩左右,产量150万公斤,主要在化德县种植;甘草、桔梗、防风等其他品种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约470万公斤。加工企业有天创药业、新特新药业、良方药业、邳彤药业4家,年加工产品1500吨。

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面积从2015年前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5万多亩,种植品种也由过去的5-6个主打品种发展到现在20多个,而且效益也较农作物明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愿望较为强烈。特别是品质广受市场青睐,价格也有优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种植规模小、加工发展滞后、体系建设不完善、项目投资少,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建设黄芪、板蓝根、枸杞、黄芩、党参等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黄芪8万亩、板蓝根3万亩、枸杞2万亩、黄芩、党参等其它中药材2万亩。每个旗县市区建设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1个,四子王旗和凉城县分别建设1个产业科技示范园。培育引进龙头企业5家,中药材产品年加工量达3000吨以上。中药材仓储能力达2万吨,年交易量达到3.5万吨。逐步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建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

乌兰察布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