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浮躁》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人情变化,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这点上和余华的《兄弟》的着眼点很是相似,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风吹绿中国大地,空气中同时夹带着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冒险、躁动、亢奋、浮躁和纵欲。

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表现了当时中国农村体制的松动,旧秩序的动摇,人心点燃的希望还有不屈的挣扎与奋斗。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骚动不安但又充满生气的农村里少不了贫穷、嫉妒、争执、反抗、挣扎和接受宿命论的无助。书中敢于挑战权势的金狗、善良坚韧的小水、老实憨厚的福运、大起大落的雷大空、利用私权谋害欺压老百姓的田家和巩家恰好就是中国农村在变革大潮中的形象代表。

《废都》描写的是改革对中国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冲击,而《浮躁》描写的是改革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冲击,《废都》里有比较多的色情和纵欲描写,《浮躁》里有比较多的迷信和反抗描写,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中摘抄:

1.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和低文明层次的不和谐形成了目前的普遍的浮躁情绪,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对于人的改革的重视。

2.民族价值的贬值,导致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呐喊、追求,但对个性的追求是有个临界点的,如果超过了这个临界点,以强烈自卑为基础的对自我价值的强调和追求,推到极致便是自我价值的完全丧失。

3.现在一旦睁开眼,看看世界,人家早已把我们甩下了整整一个世纪,心灵的觉醒就转化成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堕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的存在,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实用主义。

4.在我接触的一些人身上,总是怎么也不如意,怎么也不合适,甚至总有一种复仇欲,但到底向谁复仇,他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实际上就是毫无对象,也要恨,要憎,要报复。只有让这种浮躁不安的情绪狠狠发泄上一次,他的心灵似乎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这种人是时时都需要一种‘强刺激’!

5.人的灵魂若永处于极度的汤水煎熬中,人便会失去自立自强,心理变态,堕落为一个“窝囊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