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道是無情卻有情

原創:道是無情卻有情

情不重,不生婆娑。千年後的莊子,是否還會憶起“莊周夢蝶”的浪漫來,恐怕千百年來,真正能讀懂莊子深情的知己,屈指可數,惠施、胡文英、聞一多算是半個。

不知何緣故,相對於老子的篤定深沉,我更傾向於欣賞老莊的逍遙自在,看似無謂卻深情的汪洋恣肆、波詭雲譎來。或許是他的逍遙遊,觸動了我們緊繃內斂的神經。到現在我都不敢肆意評價老莊隨意的一生,是否值得我們探尋追隨,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在他的隻言片語中略微聞到那縷情深意切的芳香來。

確切的說,他是貧困的過了一生,但這從未妨礙過他的天馬行空,奇思妙想;他的古怪脾氣,他的博學善辯,他那高冷的幽默。我看,也只有他的故交惠施能懂。

最欽佩於他的,還是他的大悲,對這個世界渾渾噩噩無人醒悟的大悲,他用他的浪漫來詮釋對大悲的驚醒。他會時常恍惚,這樣的恍惚,可能是最神妙最偉大的恍惚了,恍惚出了最高的境界,和天地間最大的浪漫。

大悲的浪漫,浪漫的深情,滾滾雲煙中,也只有老莊能做到。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大宗師》

這句話實在太過浪漫、流傳太廣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是出自莊子之手。很多人把它看成是男女之情,情深卻不能廝守的無奈而悲傷的感情,其實莊子要告訴你的,也是情,卻是天地間最大的情,最深的情。

莊子說的相忘於江湖,不是單純的忘掉俗世男女之情,他所謂的情是通過精神的超脫和自在,來徹底出離人間的苦難艱難。莊子僅僅用一個小小的寓言,就承載了多少世間的悽然和世外的企盼、現實的逼仄與理想的慕願,氤氳成了一片飄渺卻化不開的霧氣,這才是真正的用情至深。

尼采對於自然之美有一種解讀:最高貴的美是這樣一種美,它並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進攻(這種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覺把它帶走,一度在夢中與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後,它就完全佔有了我們,使人們的眼睛飽含淚水,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這份大美,恰恰適用於我們的莊子,他就像一首凝練的詩歌,悲壯而攝入靈魂。

莊子的境界,遠非大魚與鯤鵬能比的。他的靈魂太博大、太豐盛了。所有他的寓言和思想都遠不如他本身來的動人。當道人動了情,他的情便一定是彌綸天地、獨步古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