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老師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目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

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家長們好好看看。

一線老師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

2.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3.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並不是。

我們必須通過“粗心”看到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一、粗心,是因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

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

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

、粗心,是因為孩子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地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解決辦法: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一線老師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三、粗心,是因為孩子的做題習慣有問題

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這都是做題習慣的問題。還有書寫習慣等,都會導致一些做題粗心問題。

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解決辦法:如果做數學題時可以在草稿紙上先畫圖,畫圖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維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歡對同一題給出多種算法的樂趣,這其實也可以幫忙檢查出一些錯誤

四、粗心,是因為孩子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都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就是準確率的問題。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

這需要用心投入,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

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解決辦法: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總有很多同學痛心不已,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

分析試卷後得出結論:又是粗心惹的禍!而且粗心這個壞毛病“貌似”由來已久,總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定能改掉!

之前嘗試過卻沒有成功的同學,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

上面總結出來的幾招,渴望徹底改掉粗心習慣的同學可以試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