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斤的棺木一個人“頂”進墓穴有何玄機?傳統土葬風俗詳解(中)


感謝各位看官關注!祭奠完畢,孝子們就脫去孝服,女眷必須離開,男丁幫忙下葬。先由兩個拾杆人下到墓穴中接應。

墓道中事先鋪設一根光滑的硬木充當滑道,一會兒棺木放下來,就要順著滑道由人頂進墓穴。

下葬開始!棺木的大頭是最重的,墓穴的兩邊必須站兩個最健壯的拾杆人充當“立柱”,他倆幾乎要承擔全部棺木的重量,大家必須全神貫注,稍不留神就可能出事故。

兩邊的人用力往兩邊拉繩子,把棺木挪到墓道上方。中間的紅衣人是現場總指揮,前後左右都要照看到,成敗繫於一身,心理壓很大,他大聲命令,大家大聲附和,看的我手心直出汗,真是驚險!

期間還要與預先下去的拾杆人交流溝通,對準滑道和墓道口。

調整好了!慢慢松下繩子讓棺木緩緩落入墓道,兩邊的繩子要保持棺木的平衡。

棺木大頭先入墓道,搭在滑道上,小頭也緩緩靠在墓道壁上。

這時候左右牽引的繩索必須交換位置,這樣繩索就能順利抽出。這正是這種繩結的巧妙之處。

接下來一個強壯且富有經驗的拾杆人下到墓道後部,先要調整好方向,上千斤重的棺木都要靠他獨自一人頂入墓穴。墓穴裡的兩個人要接應著以保證棺木正好在滑道上。

深埋頭部!肩膀頂住!腳蹬墓道壁!眾人高喊:“一、二、三 !”,一下子就將棺木頂進去了一半!

總指揮親自上馬,兩人背靠背藉著力,四肢撐住墓道壁,前面的人腳蹬背頂,使棺木順利滑入墓穴。

這是主家預先準備好的發酵罐、發麵餅等祭祀用品,取“發”字之諧音,願逝者保佑發家致富、子孫興旺。

在墓穴中擺放了紙錢、紙元寶、香燭、長明燈等祭品之後,就要“包剎口”了。“包剎口”是什麼意思?堆墳丘還有什麼風水講究?篇幅有限,請各位看官關注,我們下一集再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