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虚极子按:文明的诞生、毁灭与复活皆源于灵魂深处的一场大火。

2019年4月15日傍晚的一场大火吞噬了巴黎圣母院,当巨大的玫瑰花窗在烈焰中崩碎的刹那,每一个为圣母院跪地祈祷的人似乎都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始建于1163年完工于1345年的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那里是巴黎城中心的中心,更是西方城市的典范,英语中“城市”(city)一词的词源便是西岱(Cité)。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近千年来,无论巴黎城如何扩张,西岱岛作为法兰西文化的摇篮,始终保留着在宗教、立法、行政等方面的崇高地位。尤其是巴黎圣母院,其文化地理意义非同一般:教堂门口有个八角星原点(Point Zéro),法国境内所有公路的里程都是从这里开始计算的。所以,赞誉圣母院是法兰西的心脏、灵魂和骨髓,一点都不夸张。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法国道路的原点

在法国人心中享受着无上荣光的巴黎圣母院修建于路易七世统治时期。那时的法国正伴随着一次次的“十字军东征”不断崛起,巴黎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和处于优势的意大利争霸,路易七世不惜耗费巨资,发动一切能工巧匠,决心打造一座足以超越意大利境内一切罗马式建筑的教堂,让天下基督徒朝圣的步伐转向巴黎。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路易七世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年代正处于哥特式建筑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哥特人”是日耳曼蛮族的一个分支,于公元4、5世纪重创了罗马帝国。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就是“高冷”,充满了欧洲北方民族的孤独、纠结、神经质。为了强化这种高冷的感觉,哥特式教堂经常运用各种带尖的建筑部件来组建和装饰自身。譬如说:尖拱、尖券、尖塔、尖肋拱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挪]彼得·尼古拉·阿尔博的油画《赫尔薇尔之死》(19世纪晚期)展现了抵抗匈奴西进的哥特人形象

在哥特式建筑产生之前,欧洲教堂的主流风格是罗马式的。罗马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半圆拱”。拱顶沉重、柱子粗矮、墙壁厚实,厚墙上只能挖个小窗,所以室内昏暗压抑。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法国普瓦捷圣母大教堂(建于11世纪晚期至1150年),罗马式建筑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法国奥尔奈的圣彼得教堂(1130年),罗马式教堂的半圆形拱门更像是一道彩虹

十字军东征从西亚带回了穆斯林修建清真寺高塔的技术,从此罗马式教堂的半圆拱券逐渐被哥特式教堂的尖拱券所取代。一心追求教堂高度的欧洲人发现,一旦确定了半圆拱券的宽度,也就确定了教堂整体的高度,如果把圆拱变为尖拱,就可以把教堂建造得挺拔许多。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支撑圣母院外墙的飞扶壁

全新的尖拱骨架和飞扶壁的使用,不但让巴黎圣母院的拱顶变高了,而且变轻了,用以承重的厚墙不再被需要。墙薄了,便可装饰上大面积的彩窗玻璃,尤其是那些气势恢宏的玫瑰花窗堪称欧洲同类彩窗中的最大尺寸。当教堂内礼拜的人蓦然回首望见五彩斑斓的玫瑰花窗时,谁都会相信窗外就是天堂。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建成后的巴黎圣母院被命名为Notre Dame,意为“我们的女士”,不言而喻,这位“女士”指的正是圣母玛利亚。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教堂内的圣母玛利亚雕像

巴黎圣母院的雄伟和优美在哥特式教堂里首屈一指,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美的花,它成为后来众多教堂纷纷模仿的样本,北京的西什库教堂即为一例。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巴黎圣母院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北京西什库教堂

当初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师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抬高和支撑屋顶,为了降低屋顶重量,他们选用了经过干燥处理的橡木。这些13世纪的屋顶被谑称为“森林”,据说它当年曾耗尽了一整座森林的木材。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巴黎圣母院屋顶内部构造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这些年深日久的木屋顶成为了招致祝融之灾的最大隐患。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尤其是高达90米的木制尖塔成为此次火灾中毁损最厉害的牺牲品。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不过这座木塔并非原物,原物已于1786年拆下,火灾中受损的是1864年修复的,表面镀铅,但里面仍然是易燃的橡木。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1786-1864年之间圣母院并没有尖塔

同样,木塔上的16座雕塑也都是17-18世纪放上去的,这次大火之前为了维修工作方便,已经提前取下,侥幸躲过一难。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火势这么大,我想去静静

巴黎圣母院,这座历经八百年沧桑的大教堂,屹立在巴黎的心脏,谛听着历史的心跳。

圣女贞德在这里被平反: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法] 安格尔《圣女贞德》,1854年,布面油彩,240 x 178 cm

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藏

拿破仑在这里为自己加冕: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法] 雅克·路易·大卫《皇帝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在巴黎圣母院的加冕》

1805-1807年,布面油彩,621 x 979 cm

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藏

雨果在教堂角落里摸到了刻在墙上的希腊单词“命运”,由此文思泉涌,创作出不朽的名著《巴黎圣母院》: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漫画中雨果背靠着巴黎圣母院构思小说

大教堂陪伴着法兰西民族见证着历史,法兰西民族在大教堂的注视下勇敢地创造着历史。火灾中,人们抢救下教堂内大量的文化瑰宝;大火熄灭后,瓦萨大学第一时间拿出教授Andrew Tallon生前对这座著名建筑进行的海量激光扫描数据,使通过电脑建模复原该建筑成为可能,这给法国总统马克龙许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曙光;佳士得拍卖行老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宣布捐款一亿欧元,用于圣母院的重建……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皮诺家族曾向中国归还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兔首”和“鼠首”

一场疯狂的大火,妄图吞掉的不仅仅是教堂的尖塔、屋顶、无价的艺术珍品,它似乎想毁灭800年以来有关圣母院的完整记忆史,以及习惯有大教堂钟声为伴的巴黎人的生活信心。然而,众志成城,当年圣母院的修建正是为了聚拢人心,如今重建工作也会让相信希望的善良人再次走到一起。

那个据说曾耗尽一整座森林木材建造的屋顶,昨天离我们而去了

▲ 巴黎圣母院珍藏的圣物之首——耶稣殉难时所带的荆棘冠,大火中被救出

文明的诞生、毁灭与复活皆源于灵魂深处的一场大火。2019年复活节前的这场大火,让圣母圣子在烈焰中焚身,也注定会让他们在烈焰中浴火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