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概況

七里河區隸屬甘肅省蘭州市,位於蘭州市中南部,是蘭州市中心城區之一,東接城關、榆中,南與臨洮、永靖相連,西鄰西固,北與安寧隔河相望。坐落在百里黃河風情線上的“黃河母親”雕塑,已成為甘肅省會蘭州的城市名片。七里河區是國家“一五”、“二五”時期建設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全區總面積397.2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57.1萬,轄2鄉4鎮9個街道,59個行政村78個社區居委會,擁有西湖公園、西部歡樂園、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黑鷹寺、雲霖寺等名勝[1]

2018年9月18日,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公示稱,甘肅省2017年擬摘帽退出的七里河區,經過省市縣級行業部門核查認定和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退出指標符合國家規定的貧困縣退出標準,退出貧困縣序列。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概況

七里河區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區境內就有大量先民耕作生息。夏、商、周為羌戎地。

秦始王時為隴西地,公元前214年,為隴西郡榆中縣地;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為金城郡金城 縣地。

東漢、三國魏、西晉及十六國時期,仍為金城郡金城縣地,

北周時為武始郡地。

隋朝三年(583年), 以後為蘭州地。

唐為蘭州五泉縣地。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至五代、北宋初為吐蕃住地。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為西夏地。

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為蘭州地。

元豐六年(1083年),在蘭州城南40裡置阿幹堡。

金屬蘭州,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阿幹堡為阿幹縣,屬金臨洮府蘭州。此為七里河區歷史上第一次設縣治。

元初仍為阿幹縣及司侯司,屬蘭州。元趾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阿幹縣及司侯司並人蘭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蘭州降為蘭縣,成化十三年(1477年),復升蘭州。明代今七里河區境為蘭縣、蘭州地,設黃筍裡、阿幹裡。

清為蘭州府皋蘭縣附城西川、南鄉。[2]

民國二年(1913年),為蘭山道皋蘭縣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皋蘭縣第三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第一行政督察區皋蘭縣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全國實行新縣制,皋蘭縣定為一等縣,城區設8個鎮。其中握橋鎮(今蘭州市工人文化宮一帶)、西屏鎮(今七里河一帶),在今七里河區境區。民國三十年年(1941年),7月1日蘭州市成立,其西部以土門墩為第二區;石嘴山以北、土門墩以東屬蘭州市握橋鎮、西屏鎮部分地方;其餘屬皋蘭縣果園區、阿幹區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1日,蘭州市政府。撤城區8個鎮,成立8個區,其中撤西屏鎮改設蘭州市第八區,撤握橋鎮改設第五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八里窯設第九區,其餘屬皋蘭縣地。[2]

1949年,8月29日,為蘭州市第八區、第九區。

1953年3月2日,蘭州市第八區改為蘭州市第四區,第九區改為第八區。

1955年9月30日,蘭州市第四區改為蘭州市七里河區。以離蘭州城七里的七里河得名。第八區改為阿幹區,以阿幹鎮得名。

1960年12月8日,阿幹區並人七里河區,至2003年底仍為蘭州市七里河區。

2018年9月18日,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公示稱,甘肅省2017年擬摘帽退出的七里河區,經過省市縣級行業部門核查認定和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退出指標符合國家規定的貧困縣退出標準,退出貧困縣序列。

區境內屬大陸性半乾旱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熱同季,垂直氣候變異顯著。氣溫、熱量、光照,隨海拔由南向北升高;降雨量由南到北降低。

春季,降水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常有春旱、寒潮降溫,風沙浮塵天氣。河谷盆地多煙霾。風向以東風、東南風為主。

夏季,白天炎熱,早晚涼爽,初夏少雨,蒸發量大,乾旱明顯;盛夏多雷雨,山區常出現冰雹災害,風向以東南風、南風為主。

秋季,初秋多雨,光照少,溼度大;深秋降水減少,氣候變冷,常有寒潮降溫、早霜凍害。風向以西北風、北風為主。

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乾旱少雪。盆地多煙霾。風向以北風、東北風為主。

溫度,年際變化趨暖。冬季溫度偏高,春夏有時偏低明顯。年變化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春溫高於秋溫。夏季時低時高。冬季暖冬天氣較多。日變化,受雲量影響較大。晴天,夏日最高溫度出現在14時至15時,冬日在13時至14時。日最低溫度均出現在凌晨日出前後;陰天,多雲時氣溫日變化複雜,無一定規律。

石佛溝國家級森林公園

石佛溝森林公園位於蘭州市區南16公里處,佔地面積近10萬畝。公園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內,為一東西走向的山溝,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950米—3124米。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石佛溝為國家森林公園。[14]

小西湖公園

小西湖公園位於 七里河東側, 西津西路與濱河南路之間,原系明朝 肅王府園林,名曰”西園“,號稱蘭州古八景之一。光緒六年(1880年)總督 楊昌浚由浙調甘,為寓不忘鄉土之意,再次重建改名為小西湖,又名“蓮池夜月”。後幾經戰亂,至建國前夕,湖廢園毀,昔日勝狀,不復有矣。[15]

銀灘大橋

蘭州銀灘大橋北起安寧營門灘,南至七里河馬灘,是黃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型現代化斜拉式大橋。蘭州銀灘大橋全長1 391.41米,橋面寬25.5米,由主橋、引橋、引道三部分構成,由鐵道部第一勘探設計院設計,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施工,於1997年3月15日開始修建,2001年8月18日正式通車。

銀灘大橋正好處在黃河“S”形大轉彎處,地勢平坦,周圍是大片的灘塗和荒地。由於周圍目前基本上還是一片荒灘,在空曠的野地襯托下,銀灘大橋像一條銀色的巨龍俯伏在大地上。夜晚,橋上斜拉桿上連綴的彩燈齊放,銀灘大橋像一把懸在夜空中的彩扇,分外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