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作家李書緯/圖文

4月16日凌晨,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很快便吞沒了這座具有近千年歷史的的人文建築。我們知道,因為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巴黎聖母院》,使得這座建築聞名遐邇。據媒體報道:事故的發生,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間躥出,造成大教堂著名的尖塔在大火中墜落。火災發生後,巴黎官方第一時間啟動了事故調查,調查初步認定為“過失引發火災導致損毀”。大火的發生,法國第一時間啟動了重建工作,法國官方表示:

“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將一起重建這座大教堂,將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做到這一點。從明天開始,一個全國性的捐贈計劃將會啟動,它將延伸到我們的國界之外。”《來源:海外網》這就是說,法國將向全球發出募捐。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事故發生後,國家官方第一時間向法國發去了慰問電。圓明園官微也發文說,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那麼,對於這一事件的發生,網友們是什麼態度呢?從相關網站可以看到,網友們有惋惜有對英法聯軍曾經火燒中國圓明園這一百年恥辱而流露出冷漠。可以說,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失火事件,表現出幸災樂禍的也大有人在。中國網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呢,這當然根源於1860年英法聯軍的火燒圓明園這一殘暴罪行。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巴黎聖母院失火現場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在攻進北京城後,英國統帥額爾金兼談判代表決定給不聽話的咸豐帝一個永久的教訓,最初,他本來是打算燒燬紫禁城皇宮的,但是,他擔心燒燬了皇宮,清朝皇帝顏面盡失,有可能會因此失去政權,那麼英國從清朝得到的利益也將會失去。於是他選擇了圓明園。當他把火燒圓明園的想法告訴法國公使葛羅時,搶劫圓明園最為努力的法國人感到此舉有失法國“文明”而予以了拒絕。這樣,火燒圓明園就成為英國強盜的單方面行徑。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巴黎聖母院失火現場

10月18日,額爾金也說不清他這是第幾次來到圓明園了。此刻的圓明園已被洗掠一空,他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他後來再給妻子的信中描述了 圓明園被搶掠的場面:“劫掠和蹂躪這樣一個地方,已夠壞了,但更壞得多的是破毀。原來總值一百萬鎊的財產,我敢說五萬鎊也不值了。法國兵用盡一切方法撕毀最美麗的絲綢,打碎碧玉飾物和瓷器等等。戰爭是可憎的事,越看越痛恨。”[1]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巴黎聖母院鐘樓登頂

額爾金雖然知道這是一種罪惡,可是為掩蓋他們的醜行,不致於留下“搶掠”的可憎證據,他在18日這天下達了一個更為荒唐的命令,他讓英軍第一師的數百名士兵放火焚燒了圓明園。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網友評論

火燒圓明園的暴行,英軍一名隨軍牧師馬卡吉這樣記述:“命令發下後,不久就看見重重煙霧,由樹木中蜿蜒曲折,升騰上來”,圓明園的上空“一縷一縷的煙,聚成一團一團的煙,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雲黑,虧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輪奐輝煌,舉國仰為神聖莊嚴之物,和其中歷代收藏,富有皇家風味,精美華麗,足資紀念的物品,都一齊付之一炬,化為劫灰了。”[2]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網友評論法國募捐

圓明園的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熊熊的大火中,英軍看到那裡沒有燃燒的,又繼續架火燃燒。使得名冠中西的萬園之園成為一座書寫著累累血恨的廢墟。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網友熱評

圓明園被搶掠、焚燬的消息傳到熱河,咸豐帝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痛,他沒想到列強竟然殘暴到如此地步。他感到自己苦苦支撐的這個“天”很有崩塌的危險。他心中默默的念著:真是奇恥大辱啊,奇恥大辱。虛弱已極的年輕皇帝一時站立不住,他當即口吐鮮血,昏倒在地,咸豐帝在隨行太醫一通手忙腳亂的救治後,他總算甦醒過來,咸豐帝甦醒過來那一刻,他躺在床上,淚水大顆大顆地落下來,他也許是意識到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快要結束了。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圓明園官微

英法強盜劫掠和焚燬圓明園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人激動不已。英國首相巴麥尊拍手稱快,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們還不知道天津談判是否破裂和我軍是否向北京前進,但我承認,我將高興地聽到這些都發生了。如果中國皇帝沒有遭受某些公開的屈辱,我很懷疑會有任何永久的好結果……我擔心額爾金對待中國人過於溫和。”火燒圓明園後,巴麥尊還在為英軍沒有火燒紫禁城而遺憾,他寫到: “我衷心高興,額爾金和格蘭特決定燒燬圓明園”,“以這種永久性標誌來表示我們對於那些韃靼人(他們不是漢人)的奸詐和殘暴的憤怒,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北京皇宮遭遇同樣的命運,我會同樣十分高興。”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八里橋之戰,清軍失敗的慘烈景象

維多利亞女王聽到圓明園被焚燬的消息,內心之中感到不安,認為額爾金伯爵的行動太過於激進了。他擔心大清國受此大辱,顏面盡失,王朝可能崩潰,到那時,英國可能會跳躍攫取的利益。而英國的激進分子把額爾金視為大不列顛帝國的英雄,西方的歷史學家對他的暴行也輕描淡寫地忽略。但是,火燒圓明園這一事件,對於愛好和平的人們,它所產生的影響至今仍讓人感到吃驚。在中國,它更成為中華民族外交史上一個蒙羞的印證。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

英法聯軍搶掠、火燒圓明園的事件,法國作家雨果也予以了強烈的譴責。法國作家雨果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被焚燬的圓明園殘景


現在,因雨果名著而聞名天下的巴黎聖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疼。不過這場大火不是人為的摧殘,但這場大火讓法國痛心讓世界痛心,法國人更是悲傷地說“巴黎毀容了。這座城市將永遠不會像以前一樣,”“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曆史的一部分,法國在場大火中喪失了自己的歷史”。由此來看,一場大火給法國人帶來怎樣的刻骨銘心之痛。

將心比心,法國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中國人不自覺想到中國文化曾經歷的磨難,英法聯軍搶掠、火燒圓明園給中國人帶來的剜心之痛。英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時,那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瓦礫和灰燼,這段歷史也一直成為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要求全球募捐,被燒中國圓明園理應全球募捐

根據《晚清外交七十年》整理改寫


現在,當法國人提出要向全球募捐重建巴黎聖母院時,中國人回想那段歷史,情何以堪,自然要發洩不滿的情緒。最後要說明的是,歷史可以化成記憶,文物的損毀、消失雖然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在法國巴黎聖母院的被燒燬給法國人帶來的沉痛面前,中國人可以選擇同情,也可以寬容。但需要說明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作為一場文化之殤,在中國人的沉痛追憶之後,是不是應該加強對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加強重建工作,因為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中國人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的守護它。在圓明園的問題上是否也應該來一次全球募捐,通過重建頤和園,再現華夏文明的精神和傳承。

——————————————————————

李書緯根據作品《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寫,今日頭條原創首發,詳細內容請參看《晚清外交七十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1]《額爾金寄妻書》1860年10月7日,華爾倫編:《額爾金勳爵的信件和日記》,第361頁,英文版。

[2]齊思和等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第2冊,第418、419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