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最近幾年,紡織行業招工難的“頑疾”常見報端,甚至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被央視財經頻道報導,引起廣泛關注。實際上,紡企招工難題已經持續數年,工廠年輕血液難以得到補償,用工成本急劇增加,在智能製造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機器換人”的呼聲變得響亮。

被逼出來的“機器換人”

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智能工廠↑

傳統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減員增效、緩解招工難的有效途徑,由此也拉開了紡織行業“機器換人”的大幕。

研究報告顯示,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行業長期結構性缺工成為倒逼紡織業“機器換人”的主要動因之一。

近年來,勞動報酬增長速度日益加快。企業每年都要上調1~2次職工工資,企業明顯感到用工壓力加大。紡織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紡織技術工人和技能型人才。東部是傳統上的勞動力流入省份,本地勞動力供應存在缺口,而外出務工的中西部省份技術工人又出現迴流現象,導致紡織企業特別是東部紡織企業普遍面臨“用工荒”困境。同時由於紡織行業工作強度大,職工流動性也大,尤其是85後、90後的年輕職工大都不願意從事單調重複、勞動強度大的工種,一線工人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也使得許多紡織企業長期缺工,倒逼企業以“機器換人”。以蘇南部分紡織企業為例,企業每年都要面臨10%左右的缺工。

與此同時,紡織行業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智能製造產生需求,“機器換人”成為大勢所趨。調查顯示,紡織品的質量是企業的競爭力,而我國當前紡織品質量的發展並不樂觀,質量的不穩定性不僅存在於不同企業之間和不同區域之間,還存在於企業內部的不同批次產品之間,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推動產品穩定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智能化機器人生產具有人工生產不可比擬的優勢。

“機器換人”好處多多

Georgia Tech 的分公司 SoftWear Automation 研發的超高速縫紉機器人,22秒便可以生產一件T恤。

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由此可見,機器的超高生產效率是人力無法比擬的。

以化纖行業為例。通過柔性化技術、節能降耗等智能化技術改造,明顯提升產品差別化水平、質量性能和生產效率,大量減少用工數量。以福建百宏集團為案例,推行“機器換人”後,自動落絲工序減少用工70%,自動包裝工序減少用工80%;自動包裝的設備更新成本3到4年就可收回。

毫無疑問,“機器換人”對於企業長遠發展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它擁有一百個優點,只有一個現實的缺點。太貴!

中小企業短時間內無福消受

對於“有錢任性”的巨頭企業而言,機器換人幾乎觸手可及,花大價錢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改造生產車間,重金吸引人才加盟,“機器換人”可以憑藉硬實力堆砌起來。

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機器換人”還言之尚早。


紡織產業“機器換人”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言之尚早

“機器換人”意味著一次性鉅額資金的投入,生產設備的更新、廠房的改造擴建......每一項都是大手筆投入。一次智能工廠升級可能便意味著數千萬甚至過億的資金投入,這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國家正在推動去槓桿降槓桿、減輕整體負債率,銀行可用貸款額度大幅減少,融資成本較高,並且只有額度沒有資金。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經營,確保現金流,不願意投資到大型設備、高技術設備上。

所以對於中小紡織企業而言,“機器換人”尚無福消受。

對於“機器換人”的發展趨勢,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