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文字:《习说文的九个理由》(1)

媒体人每天都要同文字打交道,锤炼文字功夫势在必行。只有把中国文字搞懂弄通,才能写精彩、动人的好文章。

锤炼文字:《习说文的九个理由》(1)

《习说文的九个理由》概述

从《说文》习文字,历代宿学通儒多有阐述,已为通识。但既为通识,何故屡屡中断?是的,中国文化、学术、技术的很多成果,往往几百年一断,一断几百年。其中有些是几绝又继,传承下来了;有些则断而难继,终归消亡,以待后人重新发明。所以中国历来的读书人,常常把“为往圣继绝学”视为己任。正是因为从孔子以来的代代学人,都在不同领域继断续绝,华夏文明才成为人类独有的持续文明。汉字,也是经代代学人赓续之努力,才成为人类唯一持续使用的文字。不提代代,只说近代,如闻一多、陈梦家等,在美雨欧风鼓舞下,年轻时曾与徐志摩一起迷恋新诗,崇尚浪漫、新潮、现代。可一旦智慧随生命成熟,都潜心于《说文》学、甲骨文的研究。胡适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早年倡导西学,攘臂废文言、兴白话,而壮年就转向点校古籍。陈独秀作北大敎授时和胡适一起倡导白话文,中年建党革命,晚年却回到《说文》,依《说文》为幼童编写《小学识字敎本》,欲“使受学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此不独使学者感兴趣、助记忆,且于科学思想之训练,植其始基焉”1。临至去世,笔辍一字,殊可叹也。

跨越数百年之断层,重续《说文》习字之事,虽有先贤著述为凭据,但时迁境异,似颇需繁言;故以《习说文的九个理由》再加申说。

《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分为九篇文章,敬请关注。

1.《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一

汉字是掌握思维的工具—多维度内存(多维体)

2.《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二

掌握高效率的习字法:汉字简明的组织系统(二维体)

3.《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三

汉字有清晰的演变源流(一维体)

4.《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四

养成开放的探究态度

5.《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五

培养辨真伪的考据功夫

6.《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六

《说文》是阐释学的好敎材

7.《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七

《说文》是博物学的好敎材:培养通识

8.《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八

从《说文》认识世界:主客观世界的统一

9.《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九

文明的延续与创新:汉字立国


《习说文的九个理由》专题之一

汉字是掌握思维的工具—多维度内存(多维体)

中国近代以来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重语言、用语符、轻视文字,以为文字只是交流之工具,不知文字首先是思维的工具,文明的载体。

每个汉字都有形、音、义。汉字的字形是积划而成,形态丰富奇异,数量多以千计。字形不仅是结构、形状,它们还表音,有声有韵。其中形声字有专门表音的声旁,也有兼表义的声旁;会意字也有义符同时兼表音的情况。字形不仅有形、音,同时还表义。字形所含的字义,有其造字之初的本义,有使用中发生的引申义、假借义等。所以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是多维度的叠加。

以上这些维度,还仅仅是我们可以感知的形而下部分。另外还有深入研究才可了解的形而上部分,即隐含在复杂形音义之中的字理部分:形有结构之理,音有得声之理,义有发生之理。此外,造字有构造之理,用字有使用之理,行世有流变之理。

世界的每个事物,都是一个多维度的存在,而对应它的汉字,就是一个多维度的符号体;整个世界是一个多维度的存在系统,对应它的汉字,就是一个多维度的符号体系。同时每个汉字又各自有其形成演变的源流,承载着历代先贤的智慧,是一个个跨时空的内存;不像世界其它语符,只是记录口语的简单记音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象一枚集成电路芯片(ICchip),表面极其简单,而内部极其复杂,具有很高的存储、运算、思考、阐释的能力,并装载集成了丰富的历史、技术、文化内容。

锤炼文字:《习说文的九个理由》(1)

举例说機(机)字:機的本字是幾,出土战国简文尚用本字,秦汉始累增木成機字,专表幾的某些义项。但機的核心意象还自幾字来。

锤炼文字:《习说文的九个理由》(1)

如上图所示,幾由幺幺、戍会意,幺幺又由二幺会意,戍又从戈、人会意。戈是兵器,人是军士,二者会意战守,战守乃生死存亡之事。幺本义是蚕丝之细小者,二幺会意纺丝之细小者,无论纺与未纺之丝,皆幽隐难见。存亡事体大,其因系微小,构成了幾字“危微”的基本意象。故《尔雅》、《说文》释幾:危也、殆也、凶也。《周易-系辞》:“幾者动之微”也。“动之微”是指事物发动的关键,如锁的开阖、门的开阖,其关键曰机或枢机。此义项秦汉累增木字成機字,故《说文》:“主发谓之机。”许氏说解出于弩机之用:弩发矢有千钧之力,但弓弦勒于钩牙,千钧危怒,钩牙细小,还是蕴含危微之义,是杀器发动之关键。

锤炼文字:《习说文的九个理由》(1)

機字后引申凡主发动者皆曰机,如兵机、军机、枢机、病机、生机、玄机、心机、契机、时机、危机、机关、机理、机遇、机要、机会等。这其中危而微的精义,就蕴含在字的构形中,荀子曰“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2。举例以汉朝故事:刘交,高祖刘邦之幼弟,少与穆生、白生、申公俱学于荀子门人浮丘伯,曾同助高祖之帝业。刘交封楚王后礼敬诸友,穆生虽不饮酒,但刘交每宴必为其设酒。及其孙刘戊继位楚王,亦为之设酒。一日未设,穆生便决意辞去,申公、白生劝曰:王失小礼,何足至此!但穆生引《易》“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句,谓从杯酒之忽,见道已不存。遂当机立断,坚辞而去。不久刘戊反,申公、白生与戊俱死。3由此可知機之一字,牵涉农桑、纺织、兵器、工学、医学、军事、经济、政治等学科,集成了深邃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今简化字改写为机字,已尽失其形义。

以《说文》集中习字,学一字长一字的学问,一字带动一批字,都是基于理解,而不仅仅是靠机械记忆。因此这样敎学,兴趣高,学问高,效率高。汉字形态、音声、意义的复杂多样,使人常感困难。其实正是汉字丰富的多样性,对应着世界的多样性;而汉字的字理则呈现简明的规律性,对应着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和谐地存在于汉字系统中。如从汉字内在的统一性、规律性来看,汉字是最简明易学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