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隨著現代傳播媒介的發展,一個人、一件事不經意間就能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有人從一個不知名的小眾領域突然湧入大眾視野,一炮而紅;也有較有名氣的人經過一番不知所以然的爭論淡出人們視線。網絡媒介傳播消息如此迅速,人們記住和遺忘一個人、一件事情也是非常地頻繁。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小編提到的是這個曾被萬人熟悉的名字——于丹,作為央視著名欄目講師,北大研究學者,她身上有太多的名人光環。揹負名頭,就要做好模範,可是如今被人們熱議的她,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從北大老師到被學子轟下臺,她經歷了什麼?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于丹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她的家庭算得上是書香世家。父親文筆極好,被譽為“國學大家”,對女兒也有很高的要求,他從小培養她的讀書、寫字,讓她熟讀《論語》。這些是她長大後在選擇文學領域的首要原因,當然,父親的培養是有用的。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後來的她在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學成畢業,由於對國學經典有著獨到的講解,她被央視邀約出席《百家講壇》,讓經典貼近民心,在啟發民智和教化道德方面對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本人也從一名普通教授晉升成了博士生導師,擁有北師大研究院院長、國務院研究員等等身份,還被譽為中國電視業的"軍師"。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一個人的名氣越大,可能受到的爭議就越多,而在文學領域,一直就不是隻存在一家之言。于丹對《論語》、《莊子》等經典的解讀,一直就曾引起過一些著名學者的爭議與批判。在大家眼中,並非正宗中文專業出身的她在對經典進行解讀時,總是以自己的思想對其解讀,根本就是讀後感,並非文學層次上的解釋。然而她字正腔圓、落地有聲,滿腹經綸、妙語連珠的語言還是感染了不少人。很多人喜歡她的講解,並且熱衷接受,存在即合理,她在這上面的成就毋庸置疑。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可是以非專業的實力去做本應由專業學識的人去做的事情,終究是不對的。而之所以被北大學子轟下臺也有這個原因。于丹被邀一場崑劇的活動節目,當眾多的崑劇專家在講評完畢後,于丹這個不專業的人為他們的發言做了一下總結,正是這番不專業的措辭讓學子們無法忍受。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另外,她當日在那樣一個學術性極強的論壇上踩著一雙超高跟的高跟鞋,穿著超短裙黑絲襪就上臺了,看起來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國學的氣質都非常不符,相對比之下,她顯得更加不專業,所以引發學子的強烈不滿。

事情發生以後,關於她本人的議論紛紛踏來。歸根結底,除了學術的原因,使她迅速跌落神壇的原因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她個人的作風問題。人們想象不到這麼一個滿口道德、高喊仁義禮智信的人,自己卻言行不一。在參加倫敦的一場演講時,由於工作人員為其準備的房間不合自己喜好而刁難人,公眾場合對助力和翻譯大發雷霆,毫無道德可言。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她曾經還未紅火之前,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樣子也經常是規矩得體的為人師表模樣,可是在自己紅火之後,卻略顯嬌縱拔橫。她以自己時間寶貴為傲,在企業邀請她講座的時候以時間計費,將學術進行地非常商業化,還經常一身的珠光寶氣,身上的學者氣息蕩然無存。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于丹,經歷了什麼?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一生的大起大落都是常事,一個人能夠守住正心,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如今我們也只是隔著網絡在瞭解這件事情,隔岸觀火,看到的永遠只是一些火光,我們無法瞭解到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也不去做評價,但是事件的發生總會給大家一些警醒。大家有什麼感想嗎?歡迎發表出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