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曾大敗宋遼,還擁兵50萬,為何沒有東進中原反而西圖回鶻呢?

北宋歷史上,西北方向的西夏一直是宋朝的麻煩。宋朝與西夏長期戰爭,西夏屢次擊敗宋朝軍隊,而且西夏還擁有50萬軍隊,但西夏沒有繼續進入宋境,拿下宋朝西北地區,反而向西拓展勢力範圍。事實來看,宋朝境內遠比西邊的回鶻(即回紇)富庶,為何西夏沒有東進,反而西圖呢?

西夏曾大敗宋遼,還擁兵50萬,為何沒有東進中原反而西圖回鶻呢?

電影中的李元昊

西夏原本向宋朝稱臣,但在李元昊稱帝后,逐漸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夏景宗李元昊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

宋朝與西夏開始長期戰爭,由於戰術得當,西夏軍隊屢次大敗宋軍。宋朝在幾場戰役中慘敗後,西北地區的防禦事實已經被西夏撕開,西夏完全可以長驅直入,進攻宋朝的甘肅東部、陝西中部。不過西夏沒有繼續深入宋朝腹地,而是主動求和。西夏求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太少,雖然可以通過全民皆兵的形式集結軍隊50萬,但常住人口只有200萬的西夏根本無法長時間維持這麼多軍隊,而且一旦戰爭時間拉長,國內的消耗也跟不上。所以西夏常備軍一般不到10萬,而且不會和宋遼長期處於交戰狀態,否則國力無法支撐。

西夏曾大敗宋遼,還擁兵50萬,為何沒有東進中原反而西圖回鶻呢?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局部

作為對比,北宋方面人口擁有好幾千萬,常備軍隊數量達到100萬,一旦西夏軍隊攻入關中地區,很可能被集結傾國致力組成的各路宋朝軍隊合圍。而且西夏國不但人口少,其中真正的党項族人比例也並不高。即使西夏國拿下關中,也很難維持統治。

此外,西夏並非只有宋朝一個對手,北方的遼國與西夏關係並不穩定,如果西夏與宋朝展開拉鋸戰,背後的遼國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令西夏陷入困境。至於西夏南邊的青唐吐蕃政權,更是西夏党項族的老冤家,而且青唐吐蕃的實力也不差,一旦有機會必定會進攻西夏。因此在這種狀況下,西夏即使戰術上取得勝利,戰略上還是隻能選擇與宋朝和談。

西夏曾大敗宋遼,還擁兵50萬,為何沒有東進中原反而西圖回鶻呢?

青海出土棺木彩繪,人物疑為吐谷渾或吐蕃領袖

當時對於西夏來說,在西北各個政權中回鶻是最富庶,戰力弱,而且統治成本也較低。所以他們與宋朝戰爭結束後,就針對回鶻擴大自己地盤,逐步攻佔瓜州、沙州等地。西夏攻下回鶻大部分地區,扼守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並對來往的商旅徵得稅收,成為西夏國的主要收入,使西夏獲得大量財富。這樣情況下,宋朝開始轉移向海洋貿易,但仍有很多商品需要從中亞地區獲得,宋朝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

西夏國向西發展,還獲得中亞地區的文明。西夏軍隊的武器、戰術更具有中亞文明的色彩,例如著名的鐵鷂子重騎兵,就是從中亞地區學到。在鎧甲設計和武器製造上,西夏偏向西亞技術。文明方面,在西夏遺留的歷史記載上,同時存在來自於東亞和中亞的文明。

西夏曾大敗宋遼,還擁兵50萬,為何沒有東進中原反而西圖回鶻呢?

內蒙古黑水城遺址出土西夏文面相草書

不過,西夏四面都有強敵,根本無法全力傾向一個方向發展。擊敗回鶻部落後,西夏還要面對強大的喀喇汗國(在漢文史料中稱蔥嶺西回鶻,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國家)。當時,喀喇汗國是中亞地區的強國,西夏面對喀喇汗國並不佔優勢。

西夏與周邊各個政權都爆發過戰爭,自然不可能僅限於一個方向發展。除了向西和向東,西夏甚至開始打遼國的主意。西夏與遼國接壤的地區以草原為主,生活著不少遊牧民族。西夏不斷的慫恿遼國境內的遊牧部落,進入自己的控制區,而且還慫恿一些部落發動叛亂。遼國派遣軍隊鎮壓,西夏竟然出動軍隊接應叛軍。

西夏就利用這樣方式擴大國力,最終激怒了北方的遼國。公元1044年,遼興宗率領10萬軍隊御駕親征。西夏與遼國爆發著名的河曲大戰,遼國軍隊先勝後敗。不過因為自身損失也不小,在擊敗遼國軍隊以後,西夏迅速向遼國主動求和。從這裡可以看出,西夏根本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只想遊走於各個政權間,通過大國互相牽制獲得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