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興凱湖鮊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興凱湖大白魚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吃的上面不可謂不講究,創作出了很多的美味菜品, 味道鮮嫩的興凱湖鮊就是其中之一。興凱湖鮊俗稱大白魚,其肉白而細嫩,味美而不腥,在大詩人杜甫的詩中被形容為“白魚如切玉”,位列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據傳在東北興凱湖沿岸,用興凱湖的湖水燉的白魚味道則更加香嫩。把活魚剖腹洗淨,放入加有的湖水鍋中,先清燉三十分鐘,再佐以精鹽、胡椒粉、香菜沫和蔥花,做出來的湯白如乳,魚肉鮮嫩,清香爽口。興凱大白魚還有補腎益腦、開竅利尿的藥用價值,還與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綏芬河的灘頭魚被稱作“邊塞三珍”。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興凱湖

興凱湖就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下屬的縣級市密山市。興凱湖原為中國內湖,清朝時簽訂《北京條約》後成為了中俄兩國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積為中國,南部屬俄羅斯。

雞冠山與雞西

雞西市是黑龍江 “四大煤城”之首,因其位居雞冠山之西,故名“雞西”。傳說在很久以前,這裡有只大烏龜精,時常的出來興風作浪,禍害百姓,有一天一隻大公雞來到了這裡和那隻危害百姓的烏龜精做戰,經過激戰烏龜被打敗了,大公雞也筋疲力盡而死, 它的頭變成了今天的雞冠山,它的血變成了今天的穆淩河,人民為了紀念它,於是就把雞冠山的西邊叫做雞西。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恆山國家礦山公園

雞西之前設置時叫做雞寧,1949年後改為雞西,並與1956年升為地級市。雞西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以烏蘇里江和松阿察河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下轄6區2市1縣。

北大荒與密山

1958年密山火車站官兵們如潮水般湧動。廣東話、福建話、四川話、山東話、河北話混在一起,辨不出個準確口音來,每天就有一萬人由這裡疏散到各地農場去。這兒就是開發北大荒的大本營,這個不足千戶的北疆小鎮,一下子擁來十萬官兵,掀開了中國墾荒史上最壯麗的篇章,並在密山創辦了全國第一所農墾大學——八一農墾大學。曾在密山戰鬥過的將軍、副部長級以上幹部70餘人,丁玲、吳祖光、艾青等大批文化名人曾在這裡工作生活。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開荒動員

雞西虎林

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上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幾乎在整個二十世紀都在被中俄雙方爭奪,我國和俄國(蘇聯)都聲稱擁有該島主權。珍寶島原是從中國方面伸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衝擊,才成為一個小島,在枯水期還會和我國的陸地連在一起。在中蘇交惡時期,兩國的巡邏隊伍不斷髮生衝突,到1969年3月兩國發生了較大規模軍事衝突,即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戰鬥過後我方控制了全島,此後直到1991年俄羅斯才明確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現今珍寶島隸屬於雞西虎林市,島上長年駐有兵營。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珍寶島

國家人文地理之黑龍江雞西

虎頭要塞

虎頭要塞是侵華日軍的永久性軍事工事,也是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地點!1934—1939年日軍強迫數十萬中國勞工在虎頭鎮秘密修築了寬12公里、縱深6公里的虎頭要塞,要塞中建軍用機場、大型火炮陣地、彈藥庫、發電所等軍事設施,以期能夠長期霸佔中國並藉此進攻蘇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後,駐於虎頭要塞的日本守軍卻拒絕投降,於是進入東北的蘇聯軍隊與要塞守軍戰至8月27日,徹底殲滅了負隅頑抗的日本守軍,故虎頭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