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最近,全社會展開了一場關於996的真理大討論。

馬雲的觀點偏於心靈雞湯,劉強東則有點苦情戲,李國慶有點學院派,周鴻禕屬於實用派。

關於996工作制是什麼,以及具體每個大佬的表述就不在此贅述,大家可以自行去補充一下信息。在此,我想說說我對996的看法。其中,有些問題,我也沒有搞明白,說出來主要是為了能夠尋求更多的思考啟發。

我的核心觀點是:996是這個時代的一場集體焦慮。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先這麼理解:作為實施996的企業和企業管理者,生存不易,在短時間內沒有更好的辦法突破業務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向時間要空間,從而996;作為員工,身在一個企業礙於保住職位和業務能力,又不得不996。當然,對監管部門而言,許多行業、崗位都不能一棍子打死,996還是一個必須的存在。

說白了,大家都很糾結,不996不知道該怎麼辦?因此,我們更需要來客觀認識一下996。

真相一:20多年前,全中國都是“996”。

我們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實行6天工作制的,直到1995年才開始實行5天工作制。這個制度的出臺,我們學的還是歪果仁的。

80年代,說的是原國家科委的一個研究中心主任經常到國外出差,發現許多歐美國家一週都只工作5天或4.5天,能夠很好的激活工作效率以及第三產業發展。於是,我們開啟了長達近10年的論證,終於在1994年3月試行了“隔週5天工作制”。1995年5月1日起正式試行一週5天工作制,即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

是不是覺得我們過去的領導們還是挺開明的?要不然哪裡來“雙休日”的好日子。此處,應該有掌聲。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過去,單位或企業的管理水平有限,耗時間現象常有。上圖這篇發佈於1995年第18期《瞭望》雜誌上的文章《實行五天工作制將帶來什麼?》,我認為很好的闡釋了實行5天工作制(廢除“996”)的初衷。

此文觀點樸素而直接,感覺以前人比現在人腦子清醒得多:一是個人要提高效率;二是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率;三是法律要保護人的休息權,企業主或領導你有壓力要自己消化。

如果以此進行對照,今天實行996或者鼓勵996的企業,首先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管理效率怎樣,你的員工工作效率怎樣;作為員工,當然也要問自己:我的能力怎樣,我的效率怎樣。這些問題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基於能力、效率再來談996就有意義得多。

真相二:別矯情,多數職業都在996。

關於996的討論主要是在互聯網公司中先熱鬧起來的。實際上,中國有許多行業、崗位長期都是996。但是,你看他們說過什麼嗎?

我們來看看哪些行業在996?根據我個人的感受來看包括:

1、零售業:包括百貨商場、超市、家電賣場,這些地方的終端服務人員及基層管理者,基本上每天都是工作12小時左右,從早上9-10點到晚上9-10點關門,一週通常休息一天。週末基本不要想有休息。

2、餐飲服務業:人每天都要吃飯,一日至少兩餐,這些領域的從業者基本都是別人在休息、在吃飯的時候工作,起早貪黑、每週7天,只有在不忙的時候調休。

3、互聯網科技企業:IT、通信、電子、互聯網企業都在這個範疇。下圖是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雲、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的一份“年度加班時間最長公司Top10”。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這張圖表明,中國最優秀的公司們,加班更是一種普遍現象。想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極大的概率就得996。

4、醫生、警察等民生基礎保障服務領域:這些領域多為事業單位或政府單位,應該會有較好的輪班制度,但是他們的工作時間也是屬於比較長的範疇。比如警察,24小時值班、可能隨時有行動。

5、安裝、維修、快遞、外賣、出租車等服務業:這裡面許多從業者都是計件計量獲得報酬,因此能夠多接活多工作長時間,往往是能多則多。

6、全職主婦:24小時上班,沒工資、沒加班費、沒輪休,全年無休。

7、企業主: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小老闆或者個體戶,這群人基本上就沒有休息日的概念,隨時都可以投入工作,走哪裡也都可以開展工作。他們背後肩負的小則是家庭、幾十個家庭,多則是數百上千上萬人的生計問題。他們選擇想做“英雄”,他們不996,誰996呢。

這樣看來,有雙休日的已經非常幸福了,能夠有一份匹配的收入和比較少的加班已經算是好福利。當然,羅列這些不是為了對比,而是要闡述一個觀點:我們要的美好生活背後,總有無數人在默默承受。沒有這些人的“996”,你哪裡有空去討論996,他們連公平討論996的機會都沒有。

996的多數工種都處於服務業,而服務業真正的支撐起了全世界、全中國的經濟和生活。2018年服務業對中國GDP增長貢獻率為59.7%,北京服務業在GDP佔比81%。

因此,我們應該發自內心的感謝“996”的人們。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國家,我甚至建議設立“中國服務節”,從文化活動、勞動保障、就業培訓等多個角度,給予服務者應有的尊重和福利。

真相三:為什麼你會接受996?弱和窮!

既然這麼多行業都會996,為什麼卻人們還前仆後繼的加入其中呢?

因為中國人多、人口層次結構多樣。恢復高考以來,我國本科以上文憑有多少人,知道嗎?不到6000萬人吧,在14億人中只佔5%。

站在整體人口結構看,我們的社會還不是知識社會,我們的勞動力多數都還只是體力勞動力。別看我國現在的城鎮化率是59.58%,實際上的真相原來的“9億農民”還是9億農民,戶口本換成了城鎮人口只是一個促進社會提升的一個手段,剩下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消化。

勞動技能水平偏低,這就決定了我們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總體上是靠人口密集、靠付出體力來換取發展的市場。因此,現階段的996是其實結構性的。你不996,有人會996,因為996也是一種滿足就業的剛需。

同樣的邏輯,多數人因為需要一份工作和生計,來維持生活的需要。不管是髒活累活,先幹起來。說白了,咱們為什麼不敢拍桌子走人,因為經濟不自由,工作就不自由。當然,這對能者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但對大多數人群眾存在這個問題。

真相四:企業為何熱衷996?而且大佬還出來為996辯護?為自己的慾求不滿和無能找藉口。

說實話,中國企業要談996,我認為只有一個企業有資格。那就是華為。因為,只有華為是一個創始人只持有股份約1%,100%員工持股的公司。99%的股份都在任正非之外的員工手裡,大家拼命幹就是給自己幹。

其他互聯網公司為何要996呢?這裡面,非常客觀的因素在於,這還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互聯網科技公司,現在成為了我們社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原來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在重構的過程中必然就有結構性的衝突。

說白了一點,就是高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我們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足以馬上消化這麼多問題,另一方面大家都在“衝突”的亂世中搶地盤。此消彼長,不進則退。所以,整體都在逼著往前走。

還是舉例說的更簡單一點吧。拿中國電商行業來講,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說實話任何一家不在了,除了短期帶來社會陣痛外,大體上不會有任何一點問題。因為,電商交易及服務的水平,已經體現不出絕對的差異,每家的體量、覆蓋面都足夠大。於是,沒有任何一家甘於落後,都會拼命往前跑。只要一怠慢,別人就會跑在前面。

為什麼說這又是結構性問題呢?一個是競爭結構決定的,一個是產業發展階段的結構決定的。競爭結構又受產業結構影響。現在,我們的農業、製造業,通過互聯網,一下子被拉到消費者面前。商品與服務的供給與需求,需要重新匹配;流通的管道、形式、語系在重構。這對電商企業而言,是擺在面前的紅利機會,衝進去就有發展。所以,大家都在搶、都在拼。

所謂的無能,實際上指的是我們的創新力還不足;我們的核心能力還缺乏;管理者們的組織變革、管理還比較無能。這裡“無能”還不是簡單說能力差,而是現在整體就這個水平,一時半會兒還沒法更好解決,直接一步到位解決了也不可能。

此外,企業管理者的“慾求不滿”也是一個大問題。這裡面除了競爭因素之外,更多還是顯現出了“小我”和“私心”。整個社會,還不太習慣於接受失敗、不太習慣於接受下降。但我發現,我們的高層比企業家階層就更加有智慧,他們敢於讓經濟保持一個緩慢可控的增速下降的增幅,GDP從7%到6%,同時進行結構性的改革。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而在企業中,管理者們更多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搜狗王小川的認識是“不行就滾蛋”,劉強東的認識是“因為我這樣,所以兄弟也要這樣”和“你不這樣,公司就會跨”,馬雲的認識在於價值觀的影響。

說實話,我覺得現在的大佬們對於996的要求和看法是不體面的。企業的問題,一定是管理者的問題,老闆的問題。你製造的混亂,你的核心競爭力還弱,最後變成向下施壓,還賦予情懷、夢想、福報的意義。有點可恥。

當然,我並不完全否定馬雲說的真話,他是道出了這個社會的真實情況,你要牛掰一點那就得多拼一點。

因此,我認為,企業對待996的問題,一切都應該以激發員工活力和生產力為前提,並匹配進行組織創新和勞動成果分配的創新。而不是,因為我是老闆,我想這樣,所以要這樣。

真相五:未來,996現象能夠得以改善嘛?

現階段,中國的發展還依賴於勞動總時間的推動。

但未來,有兩個因素將對勞動力結構的變化產生根本性作用。

一是中國新一輪城市化進程,中國二三線城市將還會有一輪高速發展的紅利。這個過程,還需企業、職場保持一個高速運轉的狀態。也就是城市化率由現在的60%左右到80%,可能還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我們現在的水平只相當於美國1950年的水平。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與此同時,中國年輕勞動力人群的數量變化也是一個關鍵變量。

摘一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國16-59歲勞動力人口總數達9.02億人,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0.6%。整體看來,我國勞動力人數加速減少,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的時候達到峰值9.25億人,2012年比2011年減少345萬,這是勞動年齡人口的首次下降。此後,每年都在下降。到2050年,人社部預測勞動年齡人口會由2030年的8.3億降到7億左右。<strong>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預計到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

與老年化相對應的是,年輕人口占比越來越少。根據 2016 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由於出生率持續降低,中國 10 - 19 歲的人口比 2005 年的時候減少了 36%,這意味著接下來 10 年步入工作的年輕人會比 10 年前少了超過 1/3。

以上這些因素疊加會導致一個什麼結果,那就是能幹的人要承擔越來越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恐怕,還有更多的“996”在等著我們。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能會影響勞動力格局。許多機械性、重複性勞動可能就會被取代。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高鐵站、機場進出的檢票,基本上就可以通過身份證識別、人臉識別搞定了。商超的收銀員崗位基本也可以取消,終端服務員的點菜下單也可以被取代。而電話推銷員已經有不少是機器人,銀行櫃員基本也都可以取代。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都錯了!

到底會不會被取代,有個基本的判斷標準:需要運用你的社交、溝通、人情的藝術,需要你輔助情緒,比如關切;需要思考、創意和審美。這樣的工作,就越不容易被取代。反之,如果是簡單的重複,不需思考,憑手工就能搞定的崗位基本上就會被機器人搶走。

這樣一來,機器人會將一些人從996中“解救”出來,但卻把他們扔進了想996卻沒有機會的坑。

未來,996的情形應該是分化的。在中國真正向一個發達國家、文明國家進化的過程中,無論是高階的職業還是支撐性的崗位,都需要我們持續的奮鬥和拼搏,996還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同時,另一部分人因為老去或者能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成為連996機會都沒有的人。

但總體上來講,隨著我們國家進行結構性的轉型和改革,追求高質量的發展已經被提上日程。未來的企業管理水平,社會治理結構的扁平趨勢也越來越明顯。996,從短期來看,只不過是被焦慮放大了的一個現象而已。總的趨勢就是,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真相六:當我們談論996時,到底應該關心什麼?

這是我們談論996時最該關注並且應該去付諸行動的問題。

996背後,本質是一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問題。因此,我們看待問題一切迴歸本源。

作為個人,核心應該在於自己要成為先進生產力、高效率、高產能的代表。否則你無法在市場上擁有議價權。給你同樣一份工作,有能力的人可能不需要996,你可能就需要996。如果你有能力,你不需要996也能幹得很好,996根本就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作為管理者,應該首先思考自己的戰略能力問題、決策能力問題、商業模式的問題。一個組織,多數問題都是出在管理者自身的。你若不給組織開闢出來一個億的生意的賽道,你讓基層員工會分身術都沒有用,更別說996。

其次,管理者應該是一個服務者,服務於組織效率的提升、組織中個體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第三,在前述“首先”、“其次”的基礎上,最關鍵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分配機制的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這裡的“均”不是“平均”,而是匹配。有什麼水平、有什麼樣的成果,是需要有激勵制度和薪酬提升機制來應對的。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進一步的,還可以創造出來更加開放的機制,比如全員持股、合夥人制、加盟制度等。

然後,我們談論996該有一個怎樣的姿態?我認為是要回歸於人,把人當人,996是人的一項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996或不996的權利。

當它成為一個自主行為時,員工可以通過付出比周邊人更加多的努力而晉升為佼佼者,或者在工作之外找到額外的發展機會。員工可能不只為老闆996,他可能還有富餘的精力讓自己996而變得強大。

而有的人,他可以選擇不996,他就想做一個沒有野心、工資也不要太高、平時也不用怎麼動腦的人,這樣的人他也有他的價值。他也是一個合理的存在。

因此,我們僅以自身立場來談996是非常狹隘的,更不能從政治的高度來評判996,比如說“與美好生活唱反調”。我們應該允許多樣化的存在,這才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最後,附前幾天996討論極盛時我發的一個朋友圈,與各位共鳴:

大家討論996不要忘記初衷、歷史發展、國家未來發展等因素。基於局部談整體是狹隘的,從價值觀、情懷、夢想談996更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