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可以治愈?买药还能报销医药费?看看这个案件,真相令人震惊

17日下午,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下称:梁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涉药品推销的欺诈案件。据查,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自称药品厂家回访人员、医学专家,编造有特效药可以治愈“三高”、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欺骗患者购药,以及声称可以帮助被害人申请医疗补贴,诱使患者买药。据查,共有80多名患者受害,诈骗总金额达到了144万余元,这当中,包括无锡的一批受害人。

1992年出生的张某,老家是河北人,因涉嫌诈骗罪,于2018年12月5日被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1月10日被批捕并执行逮捕。尽管年纪不大,但做起诈骗的事情却“熟门熟路”。

2013年,张某到天津找工作,经人介绍,先后在两家所谓从事医疗器械、药品等电话销售的公司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两家公司都存在通过“话术”,忽悠患者买药的行为。特别是其就业的第二家公司,业务员为了做业务,明目张胆进行违规推销,欺骗消费者。比如保证疗效,甚至冒充名医或专家,以指导用药的名义,忽悠患者买药,不少患者上当。

2015年,觉得有利可图,张某辞职,联合了周某(网上追逃)等人,合作开了一家与“老东家”一样的公司,并把前同事曹某等人都招过来,按照“老东家”的一套,自己开始推销药品——“中药包”。而他们的办公地点则是租来的,公司则甚至都没有领营业执照。

法院审理查明,所谓的“公司”成立后,张某等人将从“老东家”那边带过来的客户资料及从网上买来的客户数据分配给业务员,由经过“话术”培训的业务员进行“忽悠”。电话中,业务员会自称是某某咨询中心或康复中心的回访人员,借此和患者套近乎。在套取对方用药情况后,先随便糊弄几句,然后开始按照“话术”进行推销,称最近又知名专家过来,他们可以帮其反馈病情及用药情况,并由专家帮其调整用药,进行用药指导。

如果对方同意,就由其他员工冒充专家给对方打电话,推销他们的药品。“中药包”的价格,从几百到三四千都有。过程中,业务员还会根据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及对药物的需求情况,随意“定价”,看人下菜碟,价格多少纯粹由业务员自己“发挥”。

荒唐的是,他们所销售的“中药包”,实际上连业务员甚至张某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在与受害者电话时,却称“中药包”可以治疗很多病,甚至表示诸如风湿骨病、劲肩腰腿痛痛、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都能“治愈”。而在这个过程中,张某这位“90后”曾多次客串,瞬间变身“专家”,对病患进行用药指导。“想想应该是那些价格低的中药,吃不好也吃不坏。”张某此前在接受警方讯问时称,所谓的“中药包”都是合伙人去购置的,他并未过问。而一旦受害人同意买药,他们就通过快递进行发送,由快递员代收购药费用。

到了推销的后期,由于一些患者不再信任这些所谓的“专家”,开始出现拒绝买药的情况。这时候,张某等人又想了个法子,让业务员告诉受害人,在他们那里买药,到了后期可以获得“补贴”。具体是说,当对方累计购药金额到一点数值,他们可以“报销”医药费的方式,给予受害人一定的“补贴”。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继续忽悠对方买药,直到最后对方再不购买,而业务员也就趁机“消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张某等人还曾组织员工到附近一家公司去“参观学习”。而对方同样是一个靠冒充专家,推销所谓药品的骗子公司,而且也是以报销医药费的名义欺骗患者。

据查,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张某等人先后诈骗所得144万元,张某本人获利30多万元,并被其花光。

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认定,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诈骗私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且其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为主犯。不过,其归案后如实供诉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法院审理后认定了相关的犯罪事实,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金80万。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建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