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隸屬貴州省貴陽市,位於貴州省中部、貴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06°07′至106°33′,北緯26°21′至26°59′。東臨觀山湖區,東南與花溪區相鄰,西南與安順市平壩區毗連,西北、東北以三岔河、鴨池河、貓跳河為界,分別與畢節市織金縣、黔西縣和修文縣相望,享譽“西部錦繡湖城”的美稱。

清鎮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總面積1387 平方千米,2016年末總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為48.2萬人[1],轄3個鄉 6 個鎮、7個社區服務中心,擁有紅楓湖等景點[2],獲得“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市”,“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市”等稱號。 [3]

2018年8月24日,貴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貴陽市擬撤銷清鎮市,設立市轄清鎮區。

2018年12月,清鎮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排名榜第19位。

元至 元十六年,置八番宣慰司,十九年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二十年立亦溪不薛宣慰司。《 大定府志》謂:“亦溪不薛,水西也。”歷史上的水西,係指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地。貞元元年以後,亦溪不薛宣慰司還隸於雲南行省。元代,清鎮地區處於順元宣慰司和亦溪不薛宣慰司轄境的結合部。

明初,為貴州宣慰司轄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威清站(今清鎮縣城新華路)。二十三年(1390年),分貴州宣慰司置威清衛,隸於貴州都司。崇禎三年(1630年),以水外六目地即阿戈、龍爾、龍夜、底區、化那、引葉遮勒六目所在的六慕則溪地置鎮西衛(今 衛城鎮)、赫聲所(今茶店)、威武所(今甘溝)。這片地方為彝族世居地,故彝語稱為“引葉遮勒”,因是鎮壓彝族之後所置,故名鎮西。

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去威清衛、鎮西衛和赫聲所、威武所,以其轄境合併置縣。取威清之“清”、鎮西衛之“鎮”,定名為 清鎮縣,治所於威清衛城(今清鎮縣城),隸 安順府。

民國三年(1914年),清鎮縣屬貴西道。九年, 直隸於省。二十四年,隸屬貴州省第一督察去(治所安順)。二十六(1937年)年,直屬於省。

1949年,隸貴陽專區,1952年劃歸貴定專區,1956年劃歸安順專區。1958年劃歸貴陽市,1963年復歸安順專區。1970年屬安順地區。1992年更名為清鎮市,改屬貴陽市,但建制一直未變。

位置境域

清鎮市位於黔中腹地,地處苗嶺山脈北坡,烏江干流鴨池河東岸,東經106°07′~106°32′,北緯26°25′~26°56′之間。東與白雲區、烏當區毗鄰,南與安順市 平壩區接壤,西為東風湖與 織金縣相連,北為 鴨池河、 貓跳河與 黔西縣、 修文縣隔岸相望。清鎮市總面積1492公里。 [6]

地貌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

清鎮市境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海拔在1180-1450m之間,最高峰 寶塔山,海拔1762m,最低點在貓跳河口,海拔766m。

地貌上屬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陵盆地。南部淺丘窪地、緩丘坡地,中部丘陵盆地,地勢較開闊;北部岩溶丘陵山地,河谷地帶切割甚深。清鎮市山地佔30.5%,丘陵佔59%,壩地佔5.5%,湖泊水面佔5%。

水文

清鎮市,市境主要河流為 貓跳河、 暗流河,由南向北注入 烏江。

氣候

清鎮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4.5℃,極端最低氣溫-8.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7℃,平均最高氣溫2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1℃,平均最低氣溫1.7℃,氣溫年較差18.6℃。無霜期283天;市境溫度以鴨池河谷地帶較高,東部、西南部低中山山地略低。冬暖夏涼、氣候溫和、舒適宜人、季風明顯。 [7]

冬半年(10-3月)盛行東北風,夏半年(4-9)月盛行偏南風,年主導風向NE,頻率13%。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風速19米/秒。

年雨量1180.9mm,市境雨量1021.2—1426.9mm間,雨量由南向北遞減,東部和西南部北坡為清鎮的雨量中心,北部鴨池河谷雨量偏少。夏半年雨量佔年雨量80.4%,夏季(6—8)月佔46.5%。雨季平均始於4月19日,終於10月17日,雨季長18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21.2mm。雨季雨量佔年雨量83.7%。雨日(雨量≥0.1mm)186天,是全國多雨日區。雨量豐沛、氣候溼潤、雨熱同季、暖溼共節。

年平均相對溼度82%,最大月83%,最小月76%。最大極值100%,最小極值10%。

年平均總雲量8.0成,陰天(雲量8>成)230天,晴天(雲量<2成)20天;年日照時數1228.2小時,日照百分率28%。由於山體遮擋,東部、西南部山地日照時數少100—200小時,北部丘原谷地少50—100小時;一年中63%的日子濃雲密佈或落雨不節,另32%的日子云量較多,致太陽輻射損失多,年總量87.2千卡/cm2?年,屬全國低值地區。陰雨常連綿、寡照輻射少。

一年四季,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以春、夏、秋季低溫冷害、春旱、伏旱、冰雹較為嚴重,洪澇、大風、凝凍亦常致害。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清鎮市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 鋁土礦、 赤鐵礦、 硫鐵礦、煤、大理石等30多種,其中鋁土礦是貴州鋁廠主要的礦源基地之一。貓場礦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2.1億噸,是目前中國已知鋁土礦中最大的連片礦區。

水資源

截至2014年,清鎮市 紅楓湖、 百花湖、 東風湖“三湖”水域面積91.4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8億多立方米,可養殖水面佔省的1/10。

清鎮市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百花湖和市級風景名勝區東風湖。波光瀲灩的紅楓湖,湖面開闊、湖灣秀麗,山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洞、洞中有水;山青水碧的百花湖;雄奇險峻的東風湖,兩岸疊峰,湖水悠長,溝壑溶洞,巖穴飛泉。清鎮市每年舉辦中秋瓜燈節,紅楓湖旅遊節等。

紅楓湖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11)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距清鎮市城區5公里,景區面積為2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7.2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面積,水質清潔。湖中170多個島嶼星羅棋佈。紅楓湖集山景、水景、洞景、林景於一體,湖面遼闊浩瀚,湖灣曲折秀麗,島嶼,溶洞奇特;林茂花香鳥鳴。山裡湖、湖裡島、島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色,構成獨特的高原風光。

1980年,貴州省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紅楓湖風景區總體規劃。1984年,在原規劃的基礎上,由國家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新制訂紅楓湖風景區總體規劃。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紅楓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的開發,已投入資金近2億元,基本建成了滴澄關接待系統,將軍灣景區遊覽系統,侗苗衝民族風情旅遊區和水上游覽交通系統,年接待國內外遊人約30-40萬人次。 [12][13]

百花湖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10)

百花湖風景名勝區在清鎮市城區東4公里,湖面14.5平方公里。百花湖以湖汊多,島嶼多見勝。松林坡大河灣,是湖的中心處,湖面開闊,湖中大小島嶼100餘個。從這裡上溯或下游,湖面漸成狹長,兩岸山巒近逼,最窄處,有“一線天”之稱。營盤坡上有古城堡,為清代所建,今殘牆尤存。牆高6米,厚1.5米,佔地3000平方米。牆上有垛口、炮眼,分東、西、北三門,坡頂可俯瞰百花湖。三屯一帶,村落依山傍水,鱗次櫛比,梯田層次分明,鳥語花香,半江漁火,頗具江南魚米之鄉風采。湖中有“八仙過海”、“筆峰疊翠”、“雲海山差”、“小三峽”等景點。東岸的九龍山、雲歸山,茅坡高入雲表,煙雲繚繞,森林茂密,杜鵑花連綿10公里。陽春三月,還可品嚐雲歸鄉盛產的櫻桃。百花湖畔有回龍寺、靈永寺、茅坡寺、雲歸寺等古建築遺址,離岸不遠有盤龍洞、溫泉。1987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百花湖列為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百花湖景觀資源比較集中,以湖山自然景觀為主,地區性歷史文化和其他人文景觀為輔,湖水碧澄,峰島相疊,山石奇巧。湖面碧波千頃,九曲縈迴,山水組合相交輝映,層次深遠,島岸林灌茂盛,鳥語花香,間有良田千疇,村舍錯落,古寺營盤,遺蹟可尋。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既遠離塵囂,又貼近都市,往來方便。

[14]

東風湖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8)

東風湖位於清鎮市新店鎮西面,是1994年東風電站建成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泊,湖面20平方公里,蓄水量10.23億立方,水路全長60公里。其景區特點是:狹長、陡、險、峻,湖畔風光秀麗,並有八仙過海、天女散花、天台玉筍、 八仙洞等20餘個自然、人文景觀,無峰不雄,無洞不奇,無壑不幽,堪稱“ 小三峽”。是陸路通往“百里杜鵑”、“ 威寧草海”的必經之地,是通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觀湖遊洞的 黃金水道。可供遊客獵奇、探險、採風、尋幽、考古,激發懷古之情,是貴州西線集湖泊、峭壁、峽谷、湖光山色、民族風情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處女地。

在東風湖 旅遊開發區入口處,是省級綠色無公害基地。當地政府利用鴨池河得天獨厚的“ 天然溫室”小氣候資源,在原有零星種植果樹的基礎上,進行連片規劃種植,現次早熟優質果蔬種植面積已達萬畝,且主要農產品次早熟酥李、 凱特杏、枇杷、楊梅、草莓、櫻桃、白花桃、紅花桃、油桃等已經相繼上市。該地果蔬由於比貴陽市其他地方的要提前上市20天左右,具有個大、味正、新鮮、色澤好、營養豐富的特點,其價格適中,而且採摘運輸都比較方便,深得遊客和外地客商的青睞。

姬昌橋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

姬昌橋位於清(鎮)畢(節)公路上,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原為13孔,1934年,清畢公路通車,改為公路橋,增加2孔,為15孔,跨徑4.7米-7米不等,全長132米,至今已有170年,仍在正常使用。姬昌橋下游200米處是著名的姬家祖墳,姬家祖墳位於河道正中一小島上,小島平坦,高出水面僅僅50公分,可奇之處在於,無論旱澇,水位始終不會浸入島上,姬家祖墳近200年來,一直保持不變,其中原因,至今無人能解。實際上,姬昌橋正是姬家後人所建,橋的上游150米處原有一 白塔,傳說當太陽落山時,橋似彎弓白塔似箭,箭尖正指向姬家祖墳。清鎮民間的一個神秘的說法:橋似彎弓塔是箭,射死姬家 翰林院。至今姬家無後人,但墳還在。

巢鳳寺

巢鳳寺位於清鎮市郊東山之上,海拔1343米,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貴州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之一。巢鳳寺因山頂有一奇石形如一隻蹲在巢中的鳳凰而得名。東山出土的文物“戒缽殘片”上刻有“巢鳳禪院供眾”字樣。自古以來,只有經皇家考察合格並認定,一座寺院才能具有傳戒資格,因此,巢鳳寺在貴州佛教史上擁有重要地位。貴州佛教協會會長、弘福寺老方丈慧海法師十二歲(1928年)在此受戒。巢鳳寺被清鎮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光貴州

貴州省清鎮市概況

清鎮

時光貴州位於百花湖、紅楓湖之間,是一個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休閒旅遊項目,是貴陽首個以文化傳承為基礎的休閒旅遊主題商業街區。項目集精品溫泉度假酒店、民族文化博物館、主題婚紗廣場、超大溼地景觀公園等稀缺旅遊度假資源,覆蓋高端企業會館、旅遊商品零售、主題餐飲酒吧、休閒娛樂街區、藝術文化長廊等。時光貴州小鎮將貴州傳統屯堡文化與時尚摩登的海派文化融合,軍、商、官、民四巷相接,串聯貴州歷史文化,“碰撞”出別具一格海派生活格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