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最近关于996的问题引起了全网的热议,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档百家讲坛节目《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讲人是我很欣赏的鲍鹏山教授。

在孔子的时代没有996的概念,他也没有直接回答过这方面的问题。不过我们都知道举一反三的道理,可以从圣人的智慧中找到解决今天社会问题的答案。

在鲍教授的《孔炼》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讲述,我为大家摘录一下。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01

忠和恕

鲍鹏山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的讲座《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十三)圣人的境界。

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两个字:忠和恕(忠恕而已矣《论语 里仁第四》)。

孔子给忠和恕都做过解释。什么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意思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那么忠呢?忠就是恕的积极的一面,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是你想要的,也得要帮助别人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第六》。

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恕是消极的道德,忠是积极的道德。照这么一解释大家就会觉得,既然忠是积极的道德,恕是消极的道德,那忠是不是比恕更重要?

按理说是这样,忠里面的内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际上就是孔子讲的“仁”的内涵。

可是很有意思,有一天子贡跑去问孔子一个问题,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字,这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它?”

孔子的回答也毫不犹豫”其恕乎?”翻译过来就是“难道不是恕吗?”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就是忠和恕两个字,但当子贡问他哪个字可终生奉行时孔子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恕字,把忠给舍弃了,孔子为什么给出的是恕而不是忠?

刚才讲了忠是积极的道德,应该更难更高,为什么孔子给子贡的是恕而不是忠?这就要思考后才能明白孔子比我们高,因为忠有三个问题。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第一,忠是积极的道德,你要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一定要有能力,你想要的,让朋友也能得到,你想建立的,让他也能建立,你帮助他去建立,可你有这个能力吗?所以忠不是人人可以做,也不是时时可以做的。

而子贡问的是什么我一辈子终生奉行的,那忠肯定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时候你做不到。比如我很想让在座的诸位都发财,我做不到啊!

而恕怎么样,可以做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简单说忠就是什么呢?忠就是做对别人做有益的事,恕呢?就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你必须要有这个能力,而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不需要能力。

第二点,忠有很大的问题,忠有个前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想要的让你也要,我想建立的让你也建立,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我们有共同的欲求,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

但问题是,是不是人人都有共同的追求呢?即使人和人之间有相同的追求,但也有不相同的爱好啊,如果我想要的我一定要让你要,有可能就恰恰违背了你的意愿,是不是这样呢?

我以前曾在青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段时间青海吃不到大米,每天吃馒头。我是南方人吃馒头不习惯,然后就想办法到处找米,那个米真的是难得,然后朋友到我家来,我也就给他做米饭吃,可我发现他吃的很痛苦,我说米是最好的啊,我好不容易才弄来的,你怎么很痛苦呢?他说我是北方人,不愿意吃米我要吃面。我是不是忠了?忠了,可他得到的是什么?是痛苦,所以忠有局限,不能时时通行。

第三点,更重要的是什么,而且这个特别值得我们警惕,忠只是相对真理。它是一柄双刃剑,一不小心还会被坏人利用,为什么呢?坏人假冒对我们的忠来代替我们选择,代替我们思想,从而奴役我们的灵魂,这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多了,剥夺了你的权利而且还以忠的名义。

所以孔子坚决地在这一点上把忠给剔除了,到这一步我们是不是能发现孔子确确实实并不是他比我们知识多,高的是什么?是他的价值判断力,是他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

忠有局限性而且还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孔子在忠和恕之间取舍时选择的是恕,那么恕也就从此成了孔子思想中核心的核心,有了恕我们就可防止忠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所以恕是对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甚至是对忠的历史的,现行的和未来的种种罪行的一种有力预防。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02

谁没有过996?

我也曾经有过一段996的工作经历。数年以前,我在浙江的一个城市工作,负责管理工厂的供应链部门。

初来乍到之时,工作千头万绪,一方面要应付客户的订单,不能出现任何延迟交货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梳理内部流程,前面的欠账太多,需要慢慢还上。

因此我有过这样一段工作状态,每天8点前就到工厂,工作到晚上9点回家。虽然我们有双休,但在周末我也会来工厂加班,处理一些平时欠下的报表和邮件。

由于我是单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因此投入再多时间精力也没问题,只要我身体能够坚持就可以。

我的团队里有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计划、客服和采购岗位的都有,他们也经常加班,有时候甚至比我下班时间还晚。

客服为了保证货物在当晚能发出去,经常守到11-12点,天天如此,仅在周末可以早点下班。每天超长的工作时间,强度大,压力更大。

每当交货出问题的时候,客户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就必须在当天内回复最新的交货期,而很多事情不是客服可以搞掂的,比如原材料短缺、设备故障。

整个团队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虽然他们也有加班费,但和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起来,这点钱真算不上什么。

看着其他部门,大多数人都可以准点打卡下班,而供应链部门集体都在加班,这种感受也是很差的。凭什么别人准时下班,而自己却要累死累活地工作,大家之间的收入也差不多,每年调薪也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不幸!

这是很多年轻人当时的想法,因此,有些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选择了离开。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想找到或吸引优秀人才很难,留住人才更难。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有困难,一起扛。

我只有带头和团队一起拼命工作,努力让情况变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如果我们不拼,情况就会迅速恶化。什么叫砥砺奋进?在那段日子里我有着很深刻的领悟。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多年以后,包括我在内,团队里的小伙伴们大多已离开了那个工厂,各自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当年的这段苦逼经历,相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财富,虽然曾经都苦不堪言。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巨大的投入才换取微小的回报,因为我也身处其中。

如果已拼尽了全力,我很难对团队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去完成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激励团队是需要的,但不等于忽悠,去许诺一些兑现不了的承诺。

有时候必须认识到自己能力是有限的,我仅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团队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争取到他们想要从事的工作和期望的薪资。

我全身心地都扑在了工作上,每天加班,但我很少要求团队也一起加班,虽然我的心里很想他们这样做。

看到每天都准点下班的员工,我心里也会气恼,看到天天加班到比我还晚的员工,我打心里就喜欢。试问哪个管理者不喜欢工作勤奋的员工呢?

但我还是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不轻易透露出对员工的爱憎情感。

我能理解准点下班的员工,他们有家庭,有自己的生活,除了非常紧急的情况,我也不会在下班后骚扰他们。

超长时间的工作是不人道、不健康、不能持久的。如果没有一种源于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驱动自己前进,单凭外力压迫,也是不能奏效的。

激励团队,应该是发自内心地、能够感同身受地唤起团队成员的责任感,来共同挑战一项艰难的任务,在完成后,大家一起来分享胜利的果实。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03

关于马老师的福报说

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最近也上了热搜了,原因在于他对“996”的直抒己见,我从马老师微博上摘录了一段话。以下文字内容来源:马云新浪微博,2019年4月14日。

***引用开始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

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引用结束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我个人非常赞同马老师的这段话,反复看了多遍,因为我从中读到了奋斗者的共鸣。

我从2017年开始每周都坚持写一篇原创,分享我对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经验和个人看法,一直坚持到现在。

写作这个事难不难?没有提过笔的人很难想象到其中的艰难。想要保持稳定和高质量的输出,更是难上加难。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没人要求我做,是我自己愿意。我选择,我喜欢。

但写作这个事一点也不轻松,我每天都在思考接下来要写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是一次次地把自己逼到墙角,然后一次次地找到了出口。

我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洗澡的时候都在想。我从写作中也获得了一些收益,但远不上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长期伏案,去年我还爆发了颈椎病,痛苦不堪,另外肩膀和手指都有些毛病。

可是,我从写作中得到了快乐,把自己的想法与更多人分享,获得认同和肯定后带给我的快乐。

我还收获了回报,那就是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同为奋斗者的气息,令我备受鼓舞,去完成一件件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乐此不疲。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是忠,还是恕?孔子给出了他的选择。

要不要996?马老师理解恕,“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同时他表达出更为积极的忠,“向奋斗者致敬”。

这就是马云之所以是马云,阿里之所以是阿里的原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END -

​关于“996”的问题,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他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