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在1912年裕隆太后頒佈了宣統帝溥儀的退位詔書。宣告在這裡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國總統袁世凱為了要他們同意退位進行了與清王朝的商議,決定保留皇室,承若會清王朝優待條件。那麼這個優待是怎麼優待呢?今天我們來看看民國政府給清王朝的優待條件。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一,不會廢去宣統帝的尊號,對待溥儀以外國君主之禮。二,每年會給皇城400萬兩的白銀來負責皇帝的各項支出。三,溥儀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裡,日後移居頤和園。四,皇家鵝私有財產民國政府不會私拿,這依舊屬於清王朝。並且派來大量的兵來保護溥儀的安全。

在之後溥儀的生活變得非常奢侈。他每天吃飯餐桌上會有七十個菜品。御膳房會為溥儀做四十道菜後宮的妃子每人都會送來幾道菜。其中米飯有四種,炒菜是多種,粥有六種這些菜都是由溥儀一個人吃,但是根據歷朝歷代的規定在皇帝吃飯的時候最多隻可以吃三勺,於是剩下的都會倒掉浪費,這樣一來非常的浪費可真是奢侈啊。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溥儀喝的水更是奢侈。他從來不喝井水而是要求必須從北京西郊玉泉水運輸來的泉水,這一規矩不是溥儀提出的而是在乾隆時候就流傳下來。 在每天早上都會有人拉著木桶去北京西郊拉水,在拉水車上插一個黃色的旗子這說明是皇家專用,閒人免靠近。溥儀愛喝茶,他的茶是專門的茶坊為皇家制作,斤茶葉需要40兩銀子。同樣品質的茶葉在民間購買就很便宜。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溥儀以及他後宮女人的衣服更是奢侈,她們的穿衣非常有講究,只要最貴最好的。從薄紗到動物皮毛都要上好的材質並且種類齊全。隨著天氣的變化從珍珠毛到灰鼠,羊毛,貂皮不斷地變化。衣服從來不會換著穿。

大家都知道皇宮裡有無數的奇珍異寶和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這些都是歷代的皇帝日積月累收藏起來的。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麼文物的收藏品種可是十分的豐富。這些文物被放到紫禁城的各宮殿內,我們現在看見的都只是當時清朝文物的冰山一角。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之後溥儀被趕出皇宮,在他離開後對於紫禁城的文物開始了清點,根據記錄皇宮最最多的文物是瓷器,之後是書畫,金器銅器和玉器。其實文物有很多但是還是有不少的文物已經流失。大家都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進行了燒殺搶奪,在一年之內北京故宮城內的文物遭到了大量的破壞與搶奪。不少價值連城的文物遭到了破壞也變成了他人的口袋中。這個時候不少的太監和宮女也打起了文物的主意,很多的太監宮女們偷盜寶物。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這時候溥儀擔心自己今後生活問題也打起了主意,他不敢明目張膽的將文物運出去於是假意將這些東西送給弟弟把這些東西送出皇宮,他將宮裡的東西送給臣子,將大師的畫送給老師等等,最後這一幅畫流落到了民間被買回,現在在博物館內。

溥儀一頓飯70道菜,在皇宮偷運奇珍異寶,變賣文物生活依舊奢侈

溥儀在回憶錄說寫出自己這樣的偷盜行為進行了半年,通過弟弟將這些文物運出去,並且是價值最高的文物。他偷盜了近千副歷朝歷代的名畫。在1925年溥儀離開北京去往天津,在天津他依舊過著奢侈浪費的日子,當他沒錢的時候就將自己偷運出來的文物賣掉換取不少的錢財,在天津變賣了不少的寶貝。

當他沒有買家的渠道就聯繫人幫他尋找,為了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買家和合適的價格,他將文物贈送給幫助自己找買家的人,其中最多的就是名人字畫。在1932年他離開天津去往長春,他做了偽滿洲的皇帝,但依舊過著奢侈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