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度過了格外焦慮的週日晚上

新的一週開始啦

今天

曲小旅想用故事

開啟你的週一新時光

噹噹噹~

故事的主人公來了

大家好,我是西安城牆,我來講故事啦!我給大家講一講出現在文人墨客筆下的我……

有人說我壯麗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隋代詩人王胄的《言反江陽寓目灞涘贈易州陸司馬》這樣寫我:“行吟霸陵上,回首望長安。晨華照城闕,參差復鬱盤。千門含日麗,萬雉映霞丹……

我知道詩人是從我這裡離開長安的,這是一首贈別詩,但我能強烈感受到詩人對我的喜愛。現在回想起來詩人寫我時候的情景,仍能聽見詩人給友人讚歎我壯麗~

有人說我輝煌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到了唐朝,雖寫長安城的詩句佔大多數,但是寫我的詩歌也是有跡可循的。

晚唐薛逢在《八月初一日駕幸延喜樓看冠帶降戎》這樣寫我:“城頭旭日照闌干,城下降戎彩仗攢。九陌塵埃千騎合,萬方臣妾一聲歡。樓臺乍仰中天易,衣服初回左衽難。清水莫教波浪濁,從今赤嶺屬長安。

雖然這首詩沒有直接寫我,但是很多人說讀完這首詩放佛看到了我在唐朝修建之後的輝煌和氣勢,沒錯,唐代我的精神狀態在這首詩歌中可見一斑。

有人說心疼我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唐末時期,戰火摧毀了繁華的長安城,也連累了我。

現在回憶起來唐末宋初時我的樣貌,我仍舊瑟瑟發抖,當時的我是這樣的——

宋代詩人刑居實的《李伯時畫黃知命騎驢圖為賦長歌》裡寫我:“長安城頭烏欲棲,長安道上行人稀。浮雲卷盡暮天碧,但有明月流清輝。”這幾句詩中,道上行人稀少,我已經淪為烏鴉營巢的處所了,想想都悽苦。

有人在大張旗鼓歌頌我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經歷過朝代更替,經歷過炮火轟擊,我艱難地存活下來。改革開放時期的我得到了重新的修葺,原任職陝西省地方誌編審的劉邁先生在《西安城牆》裡這樣寫我:“古都洪武時擴建,虎踞雄耽鎮陝甘。一自改革修葺後,高大完整天下先。

劉邁先生歌頌了改革開放,也讚美了修葺之後的我的新樣貌。從那次修葺以後,我重新成為可供人登臨遠眺、懷古感今的高大建築。

俱往矣!

我歷經沉浮

重新煥發雄姿

被古人寫進了歷史裡

也被現在很多人繼續寫進文章裡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陳忠實說因了我,西安變俏了

作為一個西安市民,我真的感激那些為保存西安城牆的完整和完美而表現出遠見卓識的人們,這是一種悠長的歷史和深沉的文化意識。我也同時期望著,這座曾經在國家和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獨有的輝煌,在現代西安人的手裡得以重現。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賈平凹說因了我,西安充滿魅力

但可愛的是,時至今日,氣派不倒的,風範依存的,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它的城牆赫然完整,獨身站定在護城河上的調板橋上,仰觀那城樓、角樓、女牆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長嘯了。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商子雍說因了我,西安多了一張名片

很多人認識西安其實最早就是從認識城牆開始,西安城牆應該是西安的一張名片。現在城牆下的環城公園中有許多自樂班,經常在這裡演唱,演員都是業餘的,老年人自娛自樂,包括樂隊也都是業餘的,但演得非常好,每個週末我都要到城牆下面,來過一過聽秦腔的癮。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商子秦說因了我,西安有了脊樑

如果說,萬里長城乃我四千年文明古國的標誌,那麼這西安古城牆,何以不屬於這個大都市的某種值得珍重的精神!它是這座文化古城的脊樑,帝王之都的一枕悠悠遠夢,也可以被視為西安的現實骨骼或者框架。它結構了漢字一般方正的街市,有頗規矩的佈局,呈示著儼然穩固如磐的體魄。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

從古至今

我成為很多作家故事裡的主人翁

從古至今

我一直守護著這座文化古城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不論何時何地誰提起西安

都會有人說起古絲綢之路起點的故事

都會有人說起關於我的故事

關於我的故事

還遠遠沒有講完

······

今天

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西安

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發光

而我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

的文化名片和標誌性建築

一直承擔著“中華文化之門”的重要任務

文物保護在行動 |有個關於城牆的故事,聽我講給你聽

我會發揮千年的文化底蘊

讓古老和現代碰撞出西安新模樣

讓世人明白

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作為世界級寶貝

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