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一大早,我们老板说:我可没有要求你加班,是你自己能力不足,能怪谁啊?

……我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火冒三丈”,哎,一声叹息。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这几天,"加班996,生病ICU",关于程序员加班的话题是真火了。所谓"996",就是"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据我了解,在互联网行业,程序员们加班真的是常态,你可以去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看下,别说9点了,一大堆公司十一二点下班的真是最正常不过,因为大家都默认了这就是常态,不加班才不能正常呢?

还有很多行业,比如我之前做的广告公司、地产营销,设计师通宵改稿子、文案们写方案、项目开盘前通宵、大活动前通宵,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想大家真的不是抵制加班,遇到项目紧的时候,主动加班共同完成任务,都能理解,但是千万不要强制996!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1.马云的论点,无非提出了“福报论”和“回报论”。

“福报论”就是:你们这些人,应该生在福中要知福,能996是你们年轻时的巨大福气,想想那些找不到工作而焦头烂额的人,想想那些效益不好公司马上要关门的人,你们多幸运!

“回报论”就是:“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讲一个我真实的经历吧。

做服装的时候,因为一些订单要得特别着急,工厂里经常灯火通明,彻夜通宵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有时候我跟单检测,也需要一块儿通宵,我做得特别煎熬,想了想,这只是混口饭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热爱,更谈不上能发挥什么优势,而且薪资与付出严重不等,至于成长经验什么的,根本没想要干多少年,拼到什么职位……

后来,我转行了,做房地产,这份工作还是挺激情的,也就是有内在的驱动力,有成就感,当你看着一片片滩涂荒野,几年的时间万丈高楼,建筑着一个关于居住的梦想,觉得自己也在这为个城市添砖加瓦,贡献力量,特别有干劲,打心里喜欢这份工作。而且房地产圈的薪资待遇也算不错。

前后一对比,你会明显看到,热爱工作+薪资满意,能收获精神成长+能满足物质,你完全不会在乎什么996,正如马云所说,“工作时间长短不是关键,如果你真正热爱你的工作,充满理想和使命感,就算每天工作12小时,也不会嫌累,反而觉得幸福,但假如你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算每天工作8小时,依然会觉得难熬。”

想必大家都知道,华为的工作强度是出了名的。

进入华为的新员工,要签一个著名的《奋斗者协议》。协议条件非常苛刻:“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的奋斗者,自愿放弃所有带薪年休假,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自愿放弃产假(陪产假)和婚假……”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你过去可以娇生惯养,但加入华为就不可以。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娇生惯养的回去找爹妈!”

任正非的话说得这么难听,为什么还有千万人排队想去华为?因为人家给的报酬高啊。

你想,非洲中东地区的生存环境是何等恶劣,战争多,每天上班都要担心被子弹打;蚊虫多,还要担心埃博拉艾滋病等等,可你知道么,就这么苦逼的工作,报名的大学生还是很多,为什么?

因为待3年,每年100万起。

只要钱给到位,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姿势都能会。

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他们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吃没有意义的苦。当然,前提是不能玩命啊,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你搭上自己的性命,那真的就是太傻了!

我们往往抱怨工作,但其实,抱怨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是,大家觉得付出和收获不等价,自己的时间被廉价兜售了。

工作既带不来钱,又给不了成长。谈情怀,谈文化,谈公司是家,好比炖鸡汤,情怀是诗人的远方,在现实面前真是赤裸裸,物质的拮据,只会让员工更厌恶!

员工不傻,可以在工作上吃苦,但不能在生活里吃土。

真正的老板,一定是将人才的价值量化成实际的数字,激励你成长、付出,创造员工与公司彼此成就的价值。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2.什么时候我们需要996,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果断抛弃996?

在《驱动力》一书中,丹尼尔·平克说,人做事的驱动力,是分级的。

给钱却干着没劲,是因为驱动力还停留在2.0级,他称之为"胡萝卜-大棒"的状态。物质激励,对那些探索性的创意工作来说效果有限,反而有可能让人着急、功利,看不到常见事物的新用法。

当然,这种状态,比恐惧、饥饿等本能型1.0级的驱动力,强一点点。

最好的驱动力,则是3.0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不依凭外力,而依靠兴趣、自主意愿驱动,做事快速、高效、愉快。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这次马云说996是福报被许多人怼,原因也是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前提:理想和激情,是生活必要的催化剂,却不可能是常态。

因为,大部分人生活常态是现实的、琐碎的,容易让人低迷和消极。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想要那么拼的,这世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就想上个班,把本职工作做好,不求表现多好,但也不拖沓自己的工作,就是把工作当个养家糊口的职业罢了,他们不求与公司共成长,更不求以后跟着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回报,他们就错了么?

讲真,没错,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应该允许这样的生活态度和这样的员工存在。

但,如果你想通过一些微小的努力,将驱动力3.0引入生活,防止自己陷入低迷、消极、安稳之中,那我建议你认真思考一下我以下所说:

1.评估老板是否值得跟的标准:

当你努力之后,这个人是否给你回报并在你身上花费精力让你成长,包括眼界、钱、资源、人脉、工作能力,反思一下过了一、二年之后,自己到底得到多少东西,有多大变化,你满意么?

如果变化不大,那就干脆辞职吧,这个老板不值得去跟,真没必要天天垂头丧气苦逼自己。

同时,在30岁以下跳槽的时候,尽量别用钱做为衡量标准,最好是以发展空间和成长速度来衡量。

换工作的时候,如果公司规模相关不大最好能跨一级别(比你当前的职位高一个级别),即便同级跳,也需要再薪资上有涨幅,而且发展空间更大一些。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2.千万别做职场上的老黄牛,成长慢或不进步,实则在倒退。

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

1.是否为公司创造价值:你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好的证明,老板一定会优先提拔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更不可取代的人。

2.是否会做人、是否能办事:在公司里口碑如何(上司的评价、下属的评价),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如何,是否能客观的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作态度:做人做事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负责、敬业,是否踏实、客观,这些都是日久见人心的事。

《都挺好》电视剧里,苏明玉无故关机2天玩失踪,爽约了几亿的大客户,老板、助理焦头烂额,事后来了一句私事,不便告知,为什么蒙总就这么宽容苏明玉?

因为苏明玉不可替代啊!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腾讯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但发明微信的张小龙喜欢睡懒觉,小马哥照样喜滋滋地容忍他。

也因为张小龙不可替代啊!

一个人越不可替代,他就越值钱,他就越拥有话语权。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那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1.专业领域技能。2.跨领域的技能。3.学习能力。4.性格要素。

那怎样发挥优势,梳理出自身的职业生涯体系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硬实力和软实力,硬件比如你的学位证明、英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被称为入职敲门砖。你能拿到证书,别人也能拿到,这种能力不能称为核心竞争力。

那自然就是“软实力”,这也是许多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软实力有哪些呢?

首先,确立你的职业规划,有目标有计划,眼界决定未来。

第二,一定要找到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适合自己最重要。“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在职场上并不适用,甚至不会奏效。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卡耐基就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第四,做好向上管理,掌握沟通的艺术。70%的人离职是因为上司,而与上司、老板的关系如何建立,赢得信任与器重,打通晋升路径非常关键。

第五,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第六,学会做人。有三个原则,第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二学会倾听;第三,诚实守信。“要做事,先做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七,有所为,有所不为。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尤其是不可踏入的“禁区”、不可触犯的“天条”一定不要踏入。

第八,主动工作、积极行动。

“执行力”是个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如IBM的广告所言:“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在梳理自身生涯体系方面,建议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入系统化思考,但请谨记:任何一个因素的缺位,都将导致这个系统出现问题。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所谓的“一核”,指一个核心,即:优势。“双驱”:“内在自我驱动”=“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构成;
“外在成长驱动”=“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构成,组成的生涯管理生态系统。

芸芸众生,忙忙碌碌,有时候想想,996这种事,真如钱钟书的《围城》:活得轻松但没钱,羡慕那些活得累但有钱的,但很多后者又羡慕着前者。

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

一个HR说得一针见血:“有能力不选择996的人,他们早就活成别的活法了。剩下在这夹缝里生存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能力改变的人。”

很残忍的一句话。

我想,我们不是因为996而痛苦,只是因为缺乏了选择权而痛苦。

与其抱怨、叹息,不如努力创建一个自主自愿的世界,在自己的有限的人生里,去构建可以“做王”的资本(“人生效率“=(梦想-现状)/可奋斗时间),高效率运转好自己的输入系统、自我管理系统以及输出系统。

“我们要反抗、抵制996,我们要找老板谈判”?不但损,而且蠢。

这些年,我遇到很多人,那些努力活出自己色彩的人,那些敢于对自己下狠手的人,那些不卑不亢深耕自己的人,在命运里的车轮里,他们奋力碾过的每一道辄痕,如同一朵绚丽的浪花,在浩渺的大海上,直挂云帆,奋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