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哲学意蕴之思考,看完真的涨知识!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王国维先生便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诗歌小说等作品进行评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评论体系,也拓宽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道路。而《红楼梦评论》则无疑是王国维先生尝试将自己的美学思想应用于传统文学评论的一部代表性的著述。当我们阅读这一著作时可发现,王国维先生的美学体系中显然并存着中西双方的哲学思想。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哲学意蕴之思考,看完真的涨知识!

1、 叔、康之"悲剧"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的第一章节中就明确指出,人生的悲苦挣扎归根结底都归于一个"欲"字,人生的痛苦都源于永远无法被完全满足的欲望,而人生的本质也便是无穷的痛苦。这就将人生的本质定义为一场"悲剧"。"悲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期,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到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再到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悲剧"也逐渐演化成一个独特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受西方哲学美学影响较深,在此所表现出的悲剧意识就是源于这一西方悲剧意识理论。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哲学意蕴之思考,看完真的涨知识!

他借鉴叔本华的观点对悲剧的类型进行了分解。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中,他将悲剧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悲剧,由极恶之人导致的;第二种悲剧,由于盲目的运命决定的;第三种悲剧,由于人物所处的位置、关系导致的。当一个人物他所处的社会位置和阶层等特定的、无法变动的客观环境所决定或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可能悲惨的结果,是无法预见、无法改变的。而王国维吸收了叔本华的这一观点并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来阐述《红楼梦》的悲剧性。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因为这种悲剧是由于普通人因其身份地位的局限,受其阶级与时代的道德要求影响,并从自己的欲求出发对旁人施加压力从而所导致的悲剧。可以说是这样的悲剧是人自己的欲求和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是注定要发生的。而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就是这第三种悲剧。两人的爱情是自然萌发的,但因其性格家世等原因其结局又是早已注定的。在这一悲剧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反派"角色,大家都只是依从其道德准则自我的欲求行事,"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也正因如此,最后所造成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中之悲剧"。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哲学意蕴之思考,看完真的涨知识!

2、 佛、道之"解脱"

王国维并没有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进行全盘的吸收,而是对其"择而取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中国化"。他并不是将其中的体系与专业名词强行嫁接于自己的文论体系中,而是找到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中的相似点相通处,并以此入手来着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从表面看是对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的借鉴,但其实质上其思想内核中包含了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红楼梦评论》将庄子和老子的哲学作为继承,阐释了痛苦的根源,又以佛家的思想解释了如何解除痛苦,使人超脱。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哲学意蕴之思考,看完真的涨知识!

在文章开篇,王国维就借用了道家老庄的生命观,《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待也久矣",王国维认为,人生之所以充斥着"忧患"、"劳苦"是因为人自身有"形"有"体"。"《红楼梦》的主题之一即"生命罪孽"。在王国维看来,贾宝玉这个人物从其诞生到其最后遁入空门,其生命的过程即是"生命罪孽"的写照。"而这也正体现出了老庄的生命观,即人生充斥着苦难与,而这困难都源于人自身的欲念。有生即有求,有欲,求而不得既有痛苦。而这也正与佛家的生命观相通,佛家常言,"苦海无边",人生有"八苦",人生中一切苦厄皆源于"欲",就正是这种生命观的体现。

而与这种生命观相适应,老庄也寻求一种生命的解脱,同叔本华要放弃生的意志不同,佛道的解脱之道似乎更被王国维所认同。叔本华所追求的是扼杀"生的意志"的绝对宁静,他认为这种生的意志永远得不到满足,要造成永远的痛苦,要追求排除这总痛苦的绝对宁静。而王国维不是倾向于扼杀生的意志,而是肯定生的意志,抛弃造成人生痛苦之"欲",以此来达到人生的解脱。而王国维这种思想的底色正是受传统老庄佛道思想的影响。

《红楼梦》本身便带有着这种老庄思想的底色,而王国维对主人公宝玉解脱道路的品评更是建立在老庄的思想基础之上。而宝玉便信奉着老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甚是符合他的心意,其最终的解脱之道更是"遁入空门",印刻着佛道思想的痕迹。"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彼于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箧》之篇而做焚花散麝之想。""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在将宝玉的悲剧认作为普通人共有之悲剧的同时,王国维也将其"看破红尘"的解脱的模式认作为自然、人类的、文学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对人生悲苦根源的勘破。而这种老庄佛道的生命观也就成为王国维在吸收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并运用于批评实践时所持有的传统底色。

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老庄思想与王国维所借鉴的西方悲剧美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通性。首先,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说将人生看作是被"欲望"所控制因而不断往复于痛苦之中的过程,而这正与老庄佛道"人生实苦"这一生命哲学观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也更容易将叔本华这一悲剧哲学思想同对《红楼梦》这一传统小说的批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借助本土的佛家道家哲学思想对叔本华"生命意志"理论进行补充说明,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的内涵与本质,同时也能使读者对生命本质即悲剧这一命题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对传统小说进行评论解读就势必要借助于传统的理论与哲学美学思想的帮助,《红楼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佛道文化的土壤中的,这就注定了在对其文本及深层意蕴进行解读时必然绕不开传统的佛道思想,而势必要凭借其作为西方哲学美学介入文本的思想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