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第三章: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1事葛2,文王事昆夷3;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4,句踐事吳5。以大事小6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7雲:‘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8雲:‘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9,以篤於周祜10,以對於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11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12於天下,武王13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譯:齊宣王問:“與鄰國交往有常道嗎?”

孟子回答:“有。唯仁德者能以大國侍奉小國,所以商湯侍奉葛國,周文王侍奉昆夷;唯智者能以小國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是大國侍奉小國,是以天命為樂之人;以小國侍奉大國,是敬畏天命之人。樂天命者保護天下,畏天命者安定其國。《詩經·頌·周頌·我將》說:‘敬畏上帝威,祁求佑周邦。’”

齊宣王說:“先生大言!我有毛病,逞強好勇。”

孟子說:“請王不要喜好小勇。有人動輒(zhé音哲)按劍瞪眼說:‘那個敢擋我!’這只是匹夫之勇,只敵一人。希望王是大勇。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說:‘文王始發怒,整頓好軍旅,阻擋侵伐軍。以篤厚周福,安定好天下。’這周文王之勇。周文王一怒便安天下兆民。

《尚書·周書·泰誓》說:‘天降生民眾,立君王,立尊師,惟君王與尊師輔助上帝,愛護安定四方。有罪與無罪,唯我負責,天下誰敢違背上帝的意志呢?’有一人橫行天下,周武王恥之。這是周武王之勇。周武王一怒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定。今王也一怒使百姓得到安定,百姓唯恐王不喜好勇呢。”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山東鄒城——亞聖林》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湯:商湯,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商朝開國君主。

2.葛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

3.昆夷:西北民族。即犬戎,今陝西省咸陽市彬縣、陝西省寶雞市岐山一帶。

4.大王:周太王,古公亶父,姬姓名亶,周武王追尊周太王。獯鬻:(xūn yù音勳於)北方民族,夏商時稱獯鬻,周時稱獫狁(xiǎn yǔn音顯允),秦漢稱匈。

5.句踐:大禹後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姬姓名仁)使人賜勾踐胙(zuò音坐,祭福肉也),命為伯。”吳:吳國,姬姓,吳氏,今浙江省紹興市,滅國之君,夫差(姬姓,吳氏)。

6.大事(侍)小,小事(侍)大,是理之當然。大事小,自然合理,是謂樂天。小事大,不敢違理,是謂畏天。

7.《詩》:《詩經·頌·周頌·我將》:“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8.《詩》:見小子《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之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稍有不同爾。

9.遏:(ě)阻止。徂莒:(cú jǔ音助舉)徂:往也。莒:詩作旅。侵阮國,往共國伐之。10.祜:(hù音戶)福也。11.曷:(hé音禾)何,什麼。12.衡:同“橫”。 衡行:作亂也。

13.武王:周武王,姬姓名發,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姬姓名昌)之次子。

議:《尚書·周書·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shí音隨)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稍有出入。

大國侍奉小國,最終都是被大國所滅,只是爭取點時間而已。

小國侍奉大國,不僅僅是爭取時間,智慧者則可以爭取修養生息,最終取得勝利的機會,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謂樂天者,遲早是囊中物,伸手可取焉。所謂畏天者,有生命之憂,敢不惕惕爾?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山東曲阜——孟母林》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第四章(一):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1。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2問於晏子3,曰:‘吾欲觀於轉附4、朝儛5,遵海而南,放於琅邪6。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譯:

齊宣王在離宮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人也喜歡此處樂?”

孟子回答:“有。百姓得不到快樂,就非議其國君。得不到快樂就非議其國君,這是不對的。為君不與百姓同樂,也是不對的。君以百姓之樂為樂,百姓亦以君樂為樂;君以百姓之憂為憂,百姓亦以君憂為憂。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這樣不成為王者,是沒有過的。

從前齊景公問晏子(齊臣)說:‘我想登轉附、朝儛兩座山,再順著海濱南行,直到琅邪。我該如何修德才可以相同於古代聖賢君王的巡遊?’

晏子回答:‘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視察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諸侯所守護的疆土。諸侯來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諸侯報告承擔職責的情況。沒有不與工作相關聯的。春天巡視耕種情況對貧困農戶給予補助;秋天巡視收穫情況對歉收農戶給予補助。’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阿爾卑斯山的高山湖泊》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名。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

2.齊景公:姜姓,呂氏,名杵(chǔ音礎)臼。齊靈公(姜姓,呂氏,名環)子,齊莊公(姜姓,呂氏,名光)異母弟。

3.晏子:字平仲,原名晏嬰。齊國大夫,佑助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的“三朝元老”。

4.轉附:之罘(fú音伏)山。在今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島上。

5.朝儛(wǔ音五):成山。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東北。

6.琅邪:山名,亦作“琅琊”,或“瑯琊”。今山東省青島市東南海濱。

議:《史記·齊太公世家》:“景公立,以崔杼(zhù音注)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不肯盟。慶封欲殺晏子,崔杼(zhù音注)曰:‘忠臣也,舍之。’齊太史書曰‘崔杼(zhù音駐)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

小子眉批:史官世家為寫“崔杼弒莊公”史官為這五字,丟二命而不留名,總算留一命於世,後人讀之怎不淚濺衣襟,浩然正氣油然而生。

對於貧困戶的補助,在春秋時節就應早作安排,讓兆民自行伸縮,而不是赤貧再作安排,給予自尊的尊重,讓其無後顧之憂,叫無為而治。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山東——青島夜景》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第四章(二):

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7胥讒8,民乃作慝9。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10,為諸侯憂。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說,大戒於國,出舍於郊。於是始興發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11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譯: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巡遊,我怎能休息?我王不愉悅,我怎得相助?一巡遊一愉悅,是諸侯的法度。’現在不一樣了,君興師動眾出遊需索取糧食,飢餓的百姓得不到糧食補助,勞苦的百姓得不到休息。百姓側目而有怨言,邪惡之事作也。這種巡遊違背天命虐待百姓,吃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真是流連荒亡,為諸侯所憂。

流連荒亡者?從上游到下游的遊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遊的遊玩,樂而忘返叫做連;獵而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制叫做亡。古代聖賢君王既無流連之享樂,也無荒亡之行為。唯君自律也。’

齊景公悅,出告命,自責而察民。開倉補助不足之百姓。又召樂官,說:‘給我創作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徵(zhǐ音止)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畜君有什麼不對呢?’畜君(止君之過),就是熱愛君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下)》學習之八

《山東——蓬萊仙境》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7.睊睊:(juàn音絹)側目相視貌。8.胥:(xū音許)相互。讒:謗也。9.慝:(tè音特)怨惡也。10.流、連、荒、亡:順水而下曰流;逆水而上曰連;荒者廢也;亡者失也。時廢事失,戒也。11.畜:尤:過。

議:此章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民亦樂君之樂,民亦憂君之憂。這確實具有最好的融合度。

借齊景公之臣晏子之口,巡狩者,巡所守也;述職者,述所職也。皆職責所在,乃代天補不足焉。此謂憂民之憂,才能樂民之樂。

戒流、連、荒、亡,及時阻止君王之錯,是謂愛君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