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兴智:龙陵缉毒战场“刀尖上的舞者”

鲁兴智:龙陵缉毒战场“刀尖上的舞者”

(本文配图均来自影片《湄公河行动》)

云南年度法治盛事“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龙陵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鲁兴智获评“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

2018年8月中旬,龙陵县公安局禁毒民警鲁兴智到湖北追查一条涉毒线索刚回到龙陵,又接到大队长张宏林的通知:不久前制毒物品案的两名嫌疑人在福建厦门出现。张宏林命令鲁兴智等人迅速前往厦门追逃。

“如果太累,就安排其他人”,张宏林关切地说。鲁兴智答道:“熬夜、坐车、吃盒饭是禁毒民警的基本功,苦和累算不了什么!”边说边坐上了驶往机场的汽车。

这一去就是15天。这样连轴转的时候太多太多了,对于禁毒民警来说,真的是“家常便饭”。

“没有惊心动魄,却是问心无愧”

在鲁兴智的想象中,禁毒警要么武艺高强三招两式制服毒贩,要么西装革履气势非凡潜伏在毒窝。当他当上禁毒警后才发现,与毒魔对决,需要的不止是胆量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汗水。

2019年3月,大队接到举报:一家木材厂有大宗贩毒嫌疑。为寻找案件突破口,3月6日,张宏林命令鲁兴智等民警在木材厂外围调查取证。

鲁兴智决定从木材老板牛某情妇李某入手。为追踪李某活动踪迹,鲁兴智跑遍了木材厂附近所有村寨,从李某的背景到李某的个人嗜好,从木材厂的运营状况到李某近期的活动范围,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为捕捉到李某的真实信息,有时,鲁兴智连夜前往信息源地调查核实。那些天里,鲁兴智与战友不知走了多少路,访了多少人。“案件踪迹如不及时查证,线索就会消失”,这就是鲁兴智的风格。

经反复调查,鲁兴智终于查清了李某的背景和活动规律。李某家住户孔寨子,父母、叔父都有贩毒前科,母亲为境外边民。鲁兴智同时查明,李某近期不但出手阔绰,而且与老板牛某来往密切,大笔资金从个人账户不断出入。

根据鲁兴智获取的信息,专案组迅速查明,木材厂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贩毒窝点,团伙成员都是家族成员,采用声东击西法多次作案。专案组迅速破获了该案,抓获毒贩8名,缴获毒品21720克、车辆4辆,一个大宗贩毒窝点被彻底捣毁。

“要是鲁兴智缺乏责任心,即使窝点就在面前,也可能发现不了。”总结案件时,张宏林如是说。

如果说木材厂案付出的是汗水,那么在摧毁县城李某贩吸窝点中,鲁兴智付出的则是智慧。

2019年以来,一名叫李某的毒贩从境外贩运19条麻黄素到县城零售贩卖。李某是惯犯,上级要求鲁兴智务必抓现行,为后期诉讼创造条件。

按理,鲁兴智与战友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守株待兔,就可以人赃俱获。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要将李某的窝点连根拔起,彻底铲除这颗毒瘤。

为追踪李某下线,鲁兴智与战友主动撤出收费站,对其24小时跟踪侦查。

当日17时,鲁兴智发现,李某与一名绰号叫“滚地龙”的昭通男子频繁接触。“滚地龙”姓麻,因生性多疑而闻名毒道。抓不到现行,麻某一定不会认罪伏法。为掌握破案时机,鲁兴智与战友不断变换追踪方法。20分钟后,鲁兴智发现,在城外密谋交易事宜的“滚地龙”返回了县城。“隐蔽接敌,目标可能进行交易。”鲁兴智叮嘱队友。

几分钟后,“滚地龙”和多名昭通人在县城龙华路与李某吵闹,现场秩序十分混乱,此时如不出击,破案机会就要消失殆尽。“上!”根据指挥员口令,鲁兴智与队友迅速冲进现场,刚从李某手中接过毒品的“滚地龙”慌得不知所措。

这次行动共抓获主要嫌疑人2名,缴获毒品3725克、运毒轿车1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案件延伸,专案组斩断了长期盘踞在县城的一个贩吸毒窝点。

在多年的禁毒生涯中,鲁兴智用汗水和智慧不断刷新自己的禁毒成就。“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但将一个又一个吸毒窝点摧毁,将一个又一个利欲熏心的毒贩送上法庭,我问心无愧。”鲁兴智自豪地说。

“只要愿意悔改,一定尽心帮助”

禁毒多少年,鲁兴智就与毒贩心灵博弈了多少年。他说,在他接触的毒贩中,虽然犯罪动机各有异同,但几乎都是奢望一夜暴富。鲁兴智说,毒贩也有人性,只要肯坦诚地与他们交朋友,执法活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某地男子张某为贪图50万元运输费,为他人贩运15380克毒品到四川,案发后万念俱悔的张某一直不肯交代自己的罪刑。为走进张某的内心世界,鲁兴智主动与其拉家常。他与张某谈犯罪动机、谈人情世故、谈未来、谈家庭,像一名老朋友与张某反复“吹壳子”。多次深谈后,张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不安。原来,张某认为1万多克毒品,不死也是无期,死了不要紧,但两个子女今后怎么办?更让张某揪心的是,由于他与妻子是非法婚姻,子女一直未能落户,落不了户,娃娃就不能读书,很有可能还会步入自己的后尘。

“说实话,你的问题确实很严重,但如何赢得法律的宽恕,还是靠你自己。”鲁兴智给张某指出了两条路,“第一就是顽抗到底,与法律为敌。第二就是立功赎罪,减轻处罚。”鲁兴智告诉张某,只要愿意悔改,会尽可能帮助他。鲁兴智的真情终于打动了张某。在后来的审讯中,张某不但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刑,而且还协助民警查证了其它案件线索。

2019年5月20日,鲁兴智与队友将张某押出监所,为他和妻子补办了结婚手续。领到结婚证后,张某的妻子又到当地派出所为娃娃补上了户口。领到户口簿后,张某哽咽着说,“我是戴罪之人,要不是鲁兴智提供方便,娃娃户口肯定没有着落了。”张某保证,“一定立功赎罪,为自己获得减轻处罚机会,早日与家人团聚。”

从事禁毒工作以来,鲁兴智资助过正在上学的吸毒人员子女,帮助过吸毒人员创业走上正道,他让人性化执法为头上的警徽添彩增色。

“不必试图收买,坚决执法公正”

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鲁兴智则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要是湿了鞋,进监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木材厂大宗贩毒案,鲁兴智是案件主办人。办案时,嫌疑人牛某的亲属找到了鲁兴智,央求鲁兴智给牛某重点“关照”。临走时,来人将1万元关照费塞到了鲁兴智车上。“我只会公正执法!你要不拿走关照费,我就将它送到纪委!”来人未等鲁兴智把话说完就迅速消失在人流中。事后,鲁兴智把“关照费”交到了纪委书记办公室。

如果说牛某亲属送礼还算含蓄的话,在摧毁县城贩吸窝点案中,嫌疑人麻某的亲属则软硬兼施威逼鲁兴智收钱。

县城贩吸窝点被摧毁后,得知鲁兴智是办案民警时,麻某的亲属亲自到鲁兴智家“串门”,麻某亲属一边把带来的高档烟和红包放到茶几,一边央求鲁兴智“修改笔录”照顾麻某,还承诺“事成后还有重谢”。这样的行为让鲁兴智感到十分气愤,他说,“不是我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我不爱钱,是这种钱我不能收!收了这笔钱,我就和麻某一样进监狱了!”鲁兴智的话让其感到很没面子,临出门时,麻某亲属悻悻地丢下一句话:“当警察又不是一辈子,栽花栽刺你看着办!”鲁兴智坚定说:“只要当警察一天,我就要为职业操守负责24小时!”

在禁毒工作岗位8年中,鲁兴智参与抓获毒贩100余名,主办案件50多起,缴获毒品200多千克,多次受到上级嘉奖。他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着禁毒民警的赤胆与凯歌。

鲁兴智:龙陵缉毒战场“刀尖上的舞者”

杨汉申

编审:李显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