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還是博弈 寶潔與聯合利華“交割”牙膏品牌

互利还是博弈 宝洁与联合利华“交割”牙膏品牌

互利还是博弈 宝洁与联合利华“交割”牙膏品牌

日化兩巨頭寶潔與聯合利華擬進行牙膏品牌交易。4月17日,寶潔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證實了此前關於出售旗下歐洲本土口腔護理品牌Fluocaril和Parogencyl倍樂喜的傳聞,收購者是聯合利華。雖然兩大巨頭此次交易被看作是各取所需,但剝離了Fluocaril和Parogencyl,寶潔旗下牙膏業務仍有歐樂B和佳潔士,而聯合利華目前僅有租來的中華牙膏。近年來,伴隨牙膏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中華牙膏市場份額正不斷縮水。業內人士認為,聯合利華擬通過“買買買”構建自身牙膏業務,從而進一步鞏固日化巨頭的地位。

巨頭各取所需

此前有傳聞稱,日化龍頭寶潔擬將旗下法國牙膏品牌Fluocaril和Parogencyl出售給另一日化巨頭——聯合利華。4月17日,寶潔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上述傳聞。

據悉,Fluocaril和Parogencyl是歐洲本土口腔護理品牌,分別是法國和西班牙市場的知名牙膏品牌,前者主要聚焦防蛀牙功能,後者專注於解決牙齦問題。同時,這兩個品牌主要在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市場以及部分亞洲市場進行分銷,主要以藥房為渠道銷售,目前尚未進入中國市場。

對於此次出售,寶潔認為:“Fluocaril和Parogencyl在寶潔歐洲口腔護理業務的佔比不足2%(全球不足1%)。本次調整將有利於寶潔優化生意結構,更有力地支持寶潔旗下核心品牌的發展。”

而聯合利華則表示,收購上述兩個品牌是對集團口腔護理業務的補充,可以改善集團在法國和西班牙市場的業績。

對於Fluocaril和Parogencyl兩個品牌被收購後的發展戰略,北京商報記者聯繫聯合利華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覆。

實際上,通過對比也可發現,寶潔旗下牙膏業務則主要以歐樂B和佳潔士為支撐;而聯合利華在牙膏業務方面僅有中華牙膏,而中華牙膏並非聯合利華的“親生子”,早在1994年,中華牙膏就以租賃的形式,將經營權賣給了聯合利華。可見,在雙方牙膏業務上,聯合利華勢力則略顯“單薄”。

業內人士認為,寶潔與聯合利華此次交易主要是基於雙方業務發展需要,但透過交易背後,日化企業在牙膏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加劇。鑑於目前雙方均處於業務調整期,雙方的交易更像是一場博弈。

寶潔持續“瘦身”

回顧寶潔近幾年發展,正在不斷“瘦身”來提振業績。據悉,寶潔成立於1905年,1950年上市。2006財年,寶潔首次營收突破600億美元大關;2007財年,寶潔營收再突破7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2.1%至764.76億美元;2008財年,寶潔營收則再創新高,一舉突破800億美元大關。

雖然在2012財年,寶潔營收創下了820.0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但是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滑8.82%至107.56億美元。在感受到業績壓力之時,2012年,寶潔宣佈以2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旗下食品品牌品客,購買方為美國谷物食品巨頭家樂氏。這是寶潔繼吉夫、科瑞後出售的最後一個食品品牌。至此,寶潔徹底退出了食品業務。

2015財年,寶潔營收實現707.49億美元,歸母淨利潤僅剩70.36億美元。之後,寶潔營收“跌跌撞撞”向下滑落。到2018財年,寶潔營收僅為668.32億美元,而歸母淨利潤則下滑36.38%至97.5億美元。

伴隨業績不斷下滑,寶潔開始頻繁“瘦身”。2014年,寶潔對旗下全球範圍內的品牌進行縮減,在幾年時間裡剝離了銷售額不到1億美元的小型品牌。對內則精簡構架,將運營六個以行業為基礎的行業單位(SBU),每個部門擁有獨立的CEO。另外,寶潔還在今年3月從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除牌,進而縮減成本。

雖然瘦身的成效尚未完全顯現,但是寶潔旗下的美妝產品則正成為業績的重要力量。2018財年,寶潔美妝產品在全球的銷售額實現了124.1億美元,較2017財年增長9%。其中,旗下護舒寶、OLAY、Oral-B等品牌都獲得不錯的增長,高端品牌SK-II的年銷售額增長甚至達到了30%。

此次出售旗下歐洲本土口腔護理品牌Fluocaril和Parogencyl後,寶潔則會大力支持口腔護理核心品牌比如歐樂B、佳潔士的發展,加強產品研發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聯合利華“買買買”

“或許是看到寶潔在剝離食品業務板塊後,聚焦日化產品收益明顯,聯合利華也正在向老對手寶潔學習。”業內人士指出。

上述業內人士的觀點實際上也從聯合利華近幾年的動作中得到印證。幾年時間裡,聯合利華還出售了包括Becel、Flora、CountryCrock、Blue Band等品牌的人造黃油業務,以期更加專注日化板塊。

2015年,聯合利華一口氣收購了英國高端護理品牌REN、美國品牌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美國護膚品牌Dermalogica、美國專業護膚品牌Murad。2017年6月,聯合利華宣佈與美國彩妝品牌hourglass簽署收購協議;2017年9月,聯合利華還收購了AHC的母公司韓國美妝集團Carver Korea珂泊亞。

不過,聯合利華頻繁加碼的均是美妝業務,而在牙膏業務中仍為空白。與此同時,聯合利華整體業績以及旗下的牙膏業務也增長乏力。2018財年,聯合利華營收為509.82億歐元,同比下跌5.09%;淨利潤為98.08億歐元,同比上漲51.22%。而利潤的大幅上漲的背後,則是由於剝離黃油業務帶來了43億歐元的一次性利潤。其中,聯合利華口腔護理產品的銷售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銷售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營銷分析師竇曉強看來,若此次聯合利華從寶潔收購了新的牙膏品牌,無疑釋放出對做大主營日化業務的決心,看好口腔護理市場增長的信心。或許,聯合利華將更多的“洋品牌”引入到中國這個巨大增量空間的市場,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但伴隨國內牙膏市場競爭正日趨白熱化,聯合利華的“養子”中華牙膏則地位尷尬。數據顯示,在2016年的排名中,中華牙膏已經位居第六,銷售額為13.6億元,市佔率僅為5.6%,同比下滑0.1%;與市佔率排名第一的黑人牙膏相比,銷售額與其相差了30多億元。

這對市場份額曾一度高達40%、曾穩居中國牙膏市場銷量第一位的中華牙膏而言,其市場份額正不斷縮水。這也表明,中華牙膏可以帶給聯合利華的效益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在2010年10月,中華牙膏還一度傳出被易主的可能。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面對聯合利華將要收購兩個新的牙膏品牌之時,讓人不免擔心未來中華牙膏扮演的角色則更像是一顆‘棋子’。聯合利華有可能先運用中華牙膏在中國市場的渠道優勢進行推廣,一旦時機成熟,中華牙膏或將遭被甩手的命運。”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白楊(圖片來源:聯合利華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