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露露是一家国企的老员工,她会几国语言,办公自动化操作熟练,又擅长与人沟通,绝对是非常出色的职业OL。她原本特别想去外企工作,但是受家族观念的影响,还是在故乡这家很是知名的国企待了下来。然而,她的不少同学都在行业内其他企业混得风生水起,而工作能力并不差的她,始终在公司管理链最末端上,都快有三四年了。

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原来,露露的上司,那位企业的资深前辈,绝对是个相当爱抢功又懂得如何抢功的“人精”。每次有棘手的工作都会安排别人去做,如果出了错,责任都是具体负责人的;如果有什么成绩,他在作报告的时候,绝对擅长将别人的努力变成他自己的功劳,又是怎么运筹帷幄,又是怎么劳心劳力,甚至又是加班加点。警如他安排露露调查了解市场,然后与合作商讨价还价,冲在前锋的是露露,最后工作完成得很漂亮,签字合作的却是他。同事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想得罪领导,毕竟谁也不想轻易丢掉饭碗。

后来有一次,企业销售的某款产品出现了问题,消费者投诉到了当地的媒体。露露意识到这是一次品牌紧急危机处理事故,毕竟他们这个企业在当地可是百年老字号,如果因为质量方面的问题被揭露,那么可以想象会给品牌造成什么样的损失。而她的领导却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年产量几于万的产品当中出现这样一例并不奇怪,而且也确实有消费者违规操作产品的可能性。碰到前来采访关注事件的记者时,领导态度非常蛮横地打太极拳。

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露露找到她的好朋友,出面与当地相关媒体打招呼,恳请他们站在保护本地品牌的角度,将这件事情淡化;她本人又马不停蹄地带一款新产品找到消费者家中,让技术人员指导、培训使用。过后不久,同类产品由于相关问题被曝光了,对品牌几乎有毁灭性打击,而露露她们企业通过危机公交处理渡过了难关。

然而,露露的领导却不敢在会议上再抢这次的功劳了,毕竟就在前不久,他还就露露处理这件事情,提出了批评性的观点。企业老总注意到露露在这件事件当中的沉着与冷静,询问她想要什么样的奖励,姑娘诚恩地说,她来到这个企业就是因为热爱家乡的老品牌,她希望这个老品牌可以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企业老总也被露露的敬业精神感染了,而且发现露露在专业技能和社会人脉上有这么多优势,就鼓励她投入到公司新项目开发的领导岗位当中去,露露成为企业相当年轻的管理者。

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其实,在职场生涯当中,遭遇被领导或同事抢功的事件还真不少。大多数职场人都会选择沉默,甚至他们还会在心底说,这次我就让给你了,我看你下次还好意思再抢不。显然别人不会不好意思,反而会变本加厉,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沉默好歉负的家伙呢。所以在职场工作是要做勤勤思思的老黄牛没错,但一定不能做沉默的老黄牛,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甩起尾巴,赶跑那些盯在身上的牛蝇。

如果你被别人“抢功”了,为什么不敢喊出声来呢?你是害怕说破了,大家都会很尴尬,难以相处下去;还是怕得罪了上司,以后都没有好果子吃了;又或者是怕自己说出来后,没有人相信,那是你的功劳?如果你是想给你的同事或上司面子,很慷慨地“送”给他们,而不在乎是不是被“抢”,那就另当别论了。当然前提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企业高层都知道,那是你“送”出去的,那也无所调啦,毕竟作为个员工不要太斤斤计较。

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但是“抢”和“送”,完全是两码事。你的付出和努力,完全没有人看到,更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任何“抢”你的东西的人,不管那是不是你在乎的东西,你都应该找个时机去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如私底下告诉你的上司,关于他抢了你的单子、业绩、成果的态度你或许可以这样说:“对于能为你的个人工作业绩的提高起到一些作用,我感到很荣幸。”总之,你的态度是,不要让他将你当成个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或者在乎也无能为力的“傻瓜”。

不过,当你想告诉别人,那些成绩都是来自你的努力时,你首先要内心充满自信,要相信别人如果再将这一类的工作交给你处理,你都能够处理得很完美,而绝对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运气。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告诉别人,那些业绩是你完成的,而且如果再给你机会,你还能够取得比这更好的成绩。你千万不要觉得,你改变不了同事或者上司的不良习惯,只能自己默默忍受。工作就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你的升职机会和薪水待遇,都是靠这些价值来衡量的。

有个喜欢抢功劳的领导,就要这么对付他,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假如你遭遇别人“抢功”,团队合作当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对于“抢功”这件事,先要有个客观的判断,不坊听听你周边“职场达人”的意见,看看你的遭遇是否属于此行列,然后再开始行动。

首先,少发牢骚,多千实事。过过嘴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不要期望你的诉苦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对于老板来说只相信业绩和数据。

其次,好好沟通,获得认可。一个适当的时机,一个适当的沟通对象,是直接找“抢功”的那个人,还是旁敲侧击地找同盟者,或者更有权威的领导者。

再次,如果前景果真是一片黑暗,就不要在这个地方“熬”下去了,不会有出头之日的,找个适当的时候“撤”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