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什么不在东北建国,为何非要入关争夺中原?

一德格天1


雍正的一句话即可直接概明:“朕是异族之君,而非异国之君”!

好了,废话少说,下面学生就用最简介的语言,用最全面的分析,对此总结了以下7条,还望多多指点!

①建州女真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右卫)本来就是明朝的辖区,不过都是本地人代为管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就曾是建州左督卫,可以说本来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只不过实在控制没有那么明显。


②努尔哈赤自幼喜爱研读汉学文化,对小说《三国演义》甚为了解,大一统的思想早在努尔哈赤心中根深固蒂。③明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据盘地,都在等待时机给予明朝致命一击,而后金早就觊觎中原的富饶,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④后金经过努尔哈赤的经验到皇太极时期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逐鹿中原,1644年之前后金到清就曾5次入关,烧杀抢掠,连克几十城,明军望风而逃,所以清军入关已不是第一次,而1644年的入关是最为重要的一次。⑤当时后金到清初,经过努尔哈赤的发展已经实力不可小觑,皇太极继位后在内部进行了封建化,生产力得到提高,又比努尔哈赤更重视火器的发展,军队大规模装备火器,并且彻底征服了蒙古诸部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得到了蒙古骑兵的帮助,皇太极又建立了二十四旗(满、汉、蒙),满八旗负责冲锋陷阵,汉八旗提供火力压制,前方攻陷或者是不敌迅速支援,蒙八旗负责探路,迂回,支援,这样的作战体系使清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已经具备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⑥明宪宗成化年间,明军对建州实现大规模屠杀,明宪宗基本等于下了种族屠杀令,也就是成化犁庭事情,表示建州像是被犁耕过一样,杀了女真的几个首领,后来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又被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误杀,后来努尔哈赤做大后就此事质问明廷,明廷也只是赏了努尔哈赤爵位和金银没有给努尔哈赤一个说法,导致本来明初亲同兄弟的明朝和女真成为了世仇,仇恨的种子也在驱使着努尔哈赤将明朝报仇雪恨,取而代之的决心,其中努尔哈赤造反时颁布的对明朝的“七大恨”主要就是说的这些事件。⑦清朝入关中原看似偶然实则是历史的必然,但如果没有李自成逼迫吴三桂献关,时间定会延迟,但历史还是如此。机遇来了,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凡事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济州府一户侯


征服是人的本性。能力弱者征服范围小,能力强者征服范围大。如果一个人有无限的能力,他会无限征服下去,直至征服全世界。满清有能力问鼎中原,所以他必然要争夺。



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人,自认有谋略有勇气,靠十三副铠甲起兵打天下,先统一了女真各部,继而征服了朝鲜,稳定了蒙古部落,紧接着入关争夺中原。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和康熙的努力,大清朝基本上把曾经归属过中国的地盘全部收回,奠定了大清版图。



到这时,大清征服的步伐戛然而止,是征服能力用尽了吗?

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本来归大明朝管辖。努尔哈赤家族世世代代负责保卫大明边关安全。努尔哈赤本人喜欢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大一统思想影响,中国的概念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都是大明朝的子民。皇帝轮流做,是大明子民都可以当皇帝,爱新觉罗当皇帝当然也没问题。多尔衮征战蒙古部落得到了传国玉玺,呈给皇太极,更坚定了大清将取代大明的信心。皇太极因此改国号为大清,自己由汗王改称皇帝。皇帝是中原王朝最高统治者称号。



大明王朝的衰落,给正在崛起的大清带来了机会。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多尔衮乘机率清兵入关,把问鼎中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大清定都北京,以少数满族人统治多数汉族人,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他们必须接受汉文化。康熙深受汉文化影响,用汉文化传统来治国,曾经是中国的收回来,归中央政府管理,之前不是中国的,继续实行附属国制。

大清取代大明是朝代更替,大清在东北建国,定都沈阳,之后争夺中原是历史的必然,能否成功是能力问题。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你为什么要离开小镇去大城市?中国人为什么爱去北上广深?为什么很多人要移民欧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啊,这就是满清入关的原因。

东北,位于山海关之外,是莽莽林海雪原,天气异常寒冷,不适合大规模农耕,无法支持众多人口的繁衍生息。从历史上看,除辽宁南部有农业社会存在,在东北其他地区生活着的都是渔猎畜牧民族,这一生活方式决定了其财富的产出和积累都是极其有限的,难以支持高层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为基础建设国家,未来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必定受到极大限制——在这里先后出现的政权都不长寿。这与游牧帝国不能靠游牧是一个道理。甚至直到今天的工业化时代,受制于气候,东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而关内,是发达成熟的农业社会,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特别是南方,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不仅如此,关内还拥有先进的文化,灿烂的精神文明。所以,与关内相比,关外简直就是一个野蛮外化之地,大约与今日大上海和西部穷乡僻壤的差距一样。所以,不征服中原和南方,就不可能建设一个真正强大、有影响力的国家。

另外,在古代,中国之于周边的民族而言,那就是灯塔,就是高山仰止,能够入住中原,才算是个人奋斗的巅峰,才是人生最大的荣耀。所以,历朝历代,周边少数民族有抱负者无不以此为志向,并且在成功之后立即将自己纳入到中国历史沿革的序列当中,认中国人当祖宗。满族一直与中原有接触,起先还是大明的臣民,相比其他民族对中原社会更了解,所以,当努尔哈赤起兵统一满洲各部并宣布独立之后,他岂能不将入住中原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

所以,无论是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还是为了个人的野心、民族的荣耀,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离开东北,进入关内,征服全中国都必须的,是无需选择的选择。


进击的女武神


原因就是在明朝末期,出现了【小冰期】

很多人只听说过地球的冰河世纪!实际上,每隔300-500年就会出现一次气候波动,称为小冰期!这也是古代战争和朝代更替的导火索!

在小冰期发生的时候,寒流和暴雪会导致长江流域结冰,黄河冻透被迫向南改道,甚至广西都能冻死人,蒙古冻死牛羊更是无数!

而高纬度的东北地区,达到零下四五十度。

看一下历史,有记载的四次小冰期,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500年-1900年左右。其中1600年-1700年最严重,南方冻死人!这段时间,金人从吉林东部南迁到沈阳,然后统一中国,在北京建立清朝!

另外有记载的小冰期,就是南北朝时期,拓跋家,宇文家为代表,建立了各种北方鲜卑民族政权!

据说辽金时期,殷商西周时期,也都是短暂的小冰期时代!都有少量文献提到过。比如西周时期汉江流域,冰封了河道!

但是,明朝末期~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发生的时间较近,很多冰冻灾害是有详细记载的!

比如:

明代宗时期(1453年)山东,江苏,浙江,广西下了一个月的雪!太湖断航死伤万计,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山东德州人畜冻死!

明武宗时期(1513年)华东地区江哥冰冻,鸟兽冻死!洞庭湖鄱阳湖成了溜冰场!太湖冰冻,可行人10余天!

顺治十年(1653年)全国雪灾,冻死人无数,湖南永州连降雪40余天。

康熙九年(1670年)华北,华东,华中连下大雪近60天,全国各地的县志都有记载这次灾害!湖北大冶冻死饿死甚多。江苏盱眙民众多死鸟兽饿的掠夺村庄。屋内也冻死人。

而且康熙年间的夏天,北方夏天出奇的干热,南方冬天则冷的透骨!


家东北味道


历史总是存在很多巧合与意外,很多后来专家说满清一开始就是做了推翻明王朝的准备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明清第一次大规模交战是萨尔浒之战,明军由于分兵多路,结果被后金各个击破,造成明军萨尔虎惨败。清朝取得了那次战役的胜利,剿灭和击败了十多万明军,但是战后后金并没有继续扩大打击,而是积极求和。从崇祯殉国前后金就没有放弃和明朝和谈的打算。

看上去很诧异是吧,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后金总是急于和总是战败的明朝达成和解。甚至不惜以战促和,为了能够和明朝和解后金使用了各种办法。甚至让蒙古王公贵族以及朝鲜出面斡旋,但是由于明朝廷主战呼声太高,明朝和后金的和解始终是没有达成。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对于明朝来说很大的一个遗憾,假如当时明清能够罢兵,那就能够为大明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明朝之所以灭亡是亡于两线作战,假如只是农民军或者只是后金,我想根本无法灭亡明朝。所以明朝只要和大顺和后金任何一方取得和解都能为自己赢得一个缓冲的时间,以明朝的国力和人力只要加以时日,必定能恢复一定的元气,到时候天下大势还未可知。

后金之所以在入关前积极求和也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后金觉得自己满族人口只有三十万,八旗兵不过十万,以如此实力怎能撼动一个诺大的明朝,所以纵观清朝入关前的军师举动,在辽东后金虽然占了不少地方,但是他们多次入关作战,他们在取得一定战略胜利后马上就撤军,并没有占领关内任何一座城池。从他们的举动来看他们当时就像是打秋风,无非是来捞点外快,好像并没有进取中原的打算。从更深层次来说后金入关也是以战促和,后金当年从蒙古入关,一路杀向北京,对于通往北京的城池他们并不像传统战法那样一个个拔掉,他们当时是能绕过去的就绕,绕不过去就打,他们完全是想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北京。

这并不是进取中原的打法,假如他们想要推翻明朝,他们就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之所以闪电式袭击北京,并不是打算拿下北京,他们的战略目的就是给崇祯来个恐吓,以期签订城下之盟,进而实现和平。

因为这种闪电战发对于后金是很不利的,以数万兵力长途奔袭大明腹地,一旦明军勤王军队集结过来切断退路,这些后金军队将成为瓮中之鳖,所以后金为了求和真的是不择手段。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也正是因为明朝当年的死不讲和段送了自己,到了南明时期风水轮流转,南明主动祈和但是这时候的满清已经不屑一顾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首先,满清在崇祯上吊也就是明朝灭亡以前已经在东北建立的政权。这个时候已经经历了三个皇帝。努尔哈赤时期建立的政权叫金,皇太极时期改为清。所以说不在东北建国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东北建立政权和入关争夺中原本身并不矛盾。

其次,为什么要入关争夺?人都是有野心的。政治家尤其如此。努尔哈赤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聚集力量取而代之的思想,但是当时的实力还不强,所以努尔哈赤主要做的是统一东北女真各部的工作。到了皇太极时期,有两个世界可以看出他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入主中原的野心。一个是更改国号。中国古代有所谓的五德终始说,每个王朝都有自己对应的五行因素。明代属火,专门克金。所以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有以水灭火之一。这就体现了取而代之的思想。另外一个是曾经亲自率兵攻到北京城外。关于此事,不同史料当中有不同的记载。有些史料记载,皇太极在行军之机借机考察了一番之后,主动撤退。另外一些史料记载,皇太极当时曾经有意直接打下北京城,但是因为实力不济,加上在战场上受伤,所以主动撤回。但无论怎样,这是将野心付诸于实践的第1次大规模行动。

再次,满清入关之所以成功也有机缘巧合。李自成虽然造反厉害,但是没有政治能力。所以他在逼死了崇祯之后却没有能够迅速的稳定中原地区的形势。满清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并充分加以利用,此后顺利的入京。

最后,还应当指出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满清政权的汉化不是在入关以后才发生的,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相对来说还不明显,因为努尔哈赤本人是一个女真沙文主义者。不过到了他儿子皇太极时代,就开始有意识的消除不分民族歧视政策,并大规模的重用汉人。其中有一件事情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传国玉玺的失而复得。据说当年元顺帝北逃的时候,将传国玉玺带到了蒙古。多尔衮出征攻打蒙古的时候,得到了传国玉玺并带回交给了皇太极。乾隆则认为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一个政治表演。传国玉玺早已遗失不知所踪多尔衮带回的传国玉玺不过是一个后世的仿品。之所以要做这个局,本质上就是为了体现皇太极受命于天,增加满清政权统治全中国的合法性。但反过来看,传国玉玺是是具有浓厚汉文化色彩象征的事物。满清不仅接受,而且将其作为自身政权合法性的依据就说明其在本质上已经接受了中国的汉民族的皇帝制度,这正是汉化的表现。而接受汉化也就使得他的正统性在文化上有了保障。而入主中原又是正统政权必备的特征。


zyb38537240


努尔哈赤的后金,皇太极即位后就建国为“大清”,松锦之战后,明势力就完全退出了关外,满洲人的清帝国,实则上已经独立,即长城以北为大清帝国,长城以南为大明帝国,,,溥仪在被汉人赶出紫禁城后,满人回满地,官方称法为:大清帝国在十九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和太平天国汉人政权的双重打击下,终致崩溃,王朝谢幕,残余势力退回到长城以北,在日本的辅助下,于1932年,试图重新建立皇太极时代之版图:满洲国……


wenssu


满清(早期叫后金)原本就是大明王朝的土司官员,受命管理着大明建州卫,努尔哈赤的祖父个父亲都是大明王朝的官员。努尔哈赤本人也是,大明王朝册封龙虎将军正二品的建州都督。为此,努尔哈赤还曾经专程到北京磕头谢恩。在有机会入主中原的情况下,又有谁不愿进取中原大地?当时生产力及其落后,东北三省的矿藏和农业生产效率太低了。哪里有中原大地的花花江山吸引人?


爱看爱思考


你这不是废话吗?满清原本就是明朝辖区,起兵造反很奇怪吗?只不过他们是少数民族罢了,李自成不照样起兵造反?


东亚第一喷王


通古斯满人从朝鲜进入中国,落籍明朝,仅仅是一个建州部落而己,中国内乱,给了满人赖哈蟆吃天鹅肉的大好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