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如何科学理财?

日芯


理财实际上就是搭配,各家情况不同,配置方式也不同。我们默认的家庭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在打拼,有收入,有流水,有储蓄。这个时候才有理财的问题,理财分为存量的打理和增量的打理。

存量也就是家庭固定基金,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存量,这些存量不可马虎,需要择时和分散。必须有一部分是停留在低风险区域的救命钱,低风险的,银行存单,大额定存,国债,或者低风险理财,收益率最高不过5%,平台越大越好。在此拒绝广告,在中国大小这个问题,有朋友有很好的总结,就是背后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照着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每一次银行出问题,他们都会将坏债卖掉,从而获得永久的安全性。

存量中进取的部分,基本上和增量储蓄一起,你可以当做一项长期的养老金计划储备,或者健康储备,这个时候你追求的收益率则要高一点,大致上必须5%以上。固定产品好理解,每个产品都写着收益率,你依然挑个大平台,找理财,但是基金和股票就要辨别。就股票来说,5%的收益率的概念就是2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越便宜越好。而对于基金,你也可以调出基金历史的业绩,通过基金的几何增长率来判定,是否满足一个长期的5%累积收益的情况。

进取的部分,除了知道你需要买什么产品,接下来的择时,基本上,每一项资产,包括股票,大宗商品,都是周期性的,那么你只要做到一点,你如果感觉某一样资产明显处于萧条之中,那么就定投,定投到新闻开始大肆叫嚷着上涨,你就停止定投,或者择机再去选择其他产品。

当然,你还是可以学习一下美林时钟,或者有人最近全部压上,说人生成功靠康波。但实质上,很多人还没有整明白,康波周期这种东西,本身对接的是算命,不能说错,但至少,在择时上,并不是精准的。择时还是遵循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慌。不要想着一定能买到最低点,买在大致低点,并不断定投。


凯恩斯


如何理财,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于普通家庭理财,个人想简明扼要聊聊理财方面的注意事项,可能更有针对性。



●理财三要素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理财要考虑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都是针对理财产品而言。

1.安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安全性,二是理财本金额度的侵蚀概率大小。

2.流动性。指理财资金可赎回的自由度。理财产品市场从流动性角度分两种:一是开放式产品,这类可随时买卖,流动性好。二是封闭式产品,这类有期限限制,不可随时买卖,流动性差。

3.收益性。指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或者说理财资金增值程度。市面上有稳健(保守)型收益产品,也有高风险高收益型产品。

●理财实际上理的是生活

理财理的是生活,这可成为我们平时理财的指导理念。

理财主要是为了让生活更有计划性、保障性及附加值高。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理财并不是这样理解,而是片面认为理财就一个方向理出高收益,让钱生钱的速度越快越好。想法并没有错,可任何事物都呈两面性,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这是经济学逻辑。


比方说前几年P2P,高收益火爆场景遍地开花,烟花一样的美景让许多人偿到了高收益风险陷阱……

银保监会郭树清曾告诫: “理财产品收益超过6%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

理财追求的是合理收益,若是不顾风险片面追求高收益让自己陷入危情,使生活从此变得一团糟,那就违背了理财的初衷。

●理财产品

当下市场上理财产品非常多,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都不一样。因此,普通老百姓理财也须对种类琳琅繁多的产品有一定认识。

1.货币基金。该类产品收益稳定,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商业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公司及余额宝、理财通等都有销售。

2.债券(混和)基金。安全流动性好,收益稳定,一般在券商、信托公司都有销售。

3.权益类基金。安全次之(一定周期内有侵蚀本金可能),流动性好,收益不稳定,一般以券商为主销售渠道。



4.银行、保险产品或保险收益产品。安全性高,流动性看产品种类,收益稳定。

5.外汇、期货等高风险产品。该种类产品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一般不适合普通家庭理财产品选择。

💕谢谢阅读!


野马和尚


有人说,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多么有钱的人,就那点钱,还理什么财啊!根本就没有财可理嘛!


这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钱越少,越需要精心管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首先,具有了理财意识,这是财富积累的第一步。我不是专业的理财师,但是我对于理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给大家。希望对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许多人会认为把闲钱放到余额宝里面就是会理财了,许多人也都相信专业的理财师会给自己很多专业的理财建议,只要听理财师的建议就能做好理财。但是,理财绝非如此简单。否则,人人都不会有理财问题了。


这是因为,理财,不仅仅和你的钱有关,而是和你的生活中所有和钱有关的东西有关。


在此,我暂且不说比如记账,检查自己的消费状况等等,比如一年一度的支付宝账单,会告诉你各种消费类别的支出。这些是比较常规的方法,别人可能都会涉及,我之前有篇问答也有涉及。我这里专门谈不一样的内容。


积累的力量

我们许多人的理财,可能都是从童年时候的一个储钱罐开始的。时不时的投入一个硬币,不知不觉中,有一天发现储钱罐已经很沉了。倒出所有的硬币数一数,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购买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玩具。


这就是积累的力量。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只要持之以恒,积累的力量是很惊人的。要想做好理财,你必须相信积累的力量,并且落实到行动中。


这就需要你必须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因为,如果你会浪费钱财,这种浪费的积累效应也是一样惊人的。开始举例子。


如果你有一辆车,你合理驾驶和不断猛踩油门猛刹车相比,每百公里至少要差一个油。算一年一万公里,100个油,大约就是六七百元。你可能会说,一年才七百元,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如果你开20年车,就是一万四的差距。


也许你又说,20年差一万四,也没啥。问题是,这只是你随意丢掉的一枚硬币。


如果你经常下馆子,和在家吃饭比又费钱又不健康。一个月如果少一次,也是几百元。又是一枚硬币。


所有的这些积累起来,就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储钱罐,和一个满满的储钱罐的区别。


因此,想要做好理财,必须要相信积累的力量。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该用钱的地方不要小气,不该用钱的地方千万不能浪费。


那么,怎么把握好这个度呢?让你说的我都不敢消费不敢花钱了怎么办?让我来告诉你。


在一定的时间里,越是频繁的事情,就越要重视。根据事情的频率,来相应的采取对策。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你重复的次数越多,那么你对该事情的优化程度就要越高。


比如你开车,每天都要开好几次,一年以千次计算。那么,每次踩油门的习惯就不应该忽略。


你过年的时候可能会收到好多红包,但是,你一年就只有那么几天会收红包,所以,收到多少其实无所谓。


我们都说要有逆向思维。在这里,逆向思维非常能说明问题。因为,我发现越是频繁的事情,人们反而越不重视。比如每天的工作,睡眠,吃饭,交通。如果你做地铁上班你优化了出行路线一天节省20分钟,那么一年就是120小时,可以节省五天五夜的时间。


如果你一年只坐两次飞机,那么每次即使你能省两个小时,一年也就是四个小时。


这就是我说的,越是高频率的事情,优化的程度,重视的程度就要越高。


这个里面的深层原理,是数学。


积累的力量之所以惊人,其实是因为时间的力量。


时间的力量

理财的人经常会谈到复利,许多人甚至说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纯粹是胡扯。复利效应是一种数学规律,和发明一点关系都没有。


复利效应之所以惊人,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复利,而是时间。巴菲特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据。他几乎每年的投资都在复利式的增长,但是他99%的财富都是在他50岁以后获得的。


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方面,就是欲速则不达。也就是说,不经历足够的时间,你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如果飞速达到了目标,那么一定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我喜欢做饭,也喜欢煲汤。但是我家里没有高压锅。有的人喝过我做的汤,觉得很好,肉炖的很好吃,问我是不是用高压锅炖的。我说我不用高压锅,我不相信高压锅能把肉炖好。这是平常的生活中的道理,却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如果你接受了,你就会放弃急于求成的心理。看看头条上多少自媒体作者都希望一个月内就日进斗金,都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


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足够的时间,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拥有极度的耐心。


耐心的努力,耐心的等待,等待时间玫瑰的盛开。


说到理财,如果你想要理好财,放弃通过理财暴富的念头,放弃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耐心的去理财,将理财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


说了时间的力量和积累的力量,我给你分享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弟弟工作了十四年了,月收入现在税后将近两万,一年多以前月收入是一万多。他就是完全不在意理财,这花一点不在乎那花一点不在乎。结果现在手里只有几万元存款。我的孩子从出生开始,我给她设立了成长基金,每年将她的压岁钱存入,每个月我给她存几百元,逐年增加,比如三岁每月存300,5岁每月存500。现在我的女儿九岁,已经是个有十几万的小富婆了。等她十八岁上大学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额外给她掏钱。


如果我弟弟每个月能存1000元,现在也至少有十几万而不是几万,不至于财富连自己上小学的侄女都不如。这就是财富积累(积累了九年)和浪费积累(积累了十四年)的惊人差别。


家和万事兴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如果想要做好理财,一定不能财务AA制。这里我不是说AA制的夫妻就是不和睦,而是说,即使是两个人一条心过日子,但是,两个人的账务分开,对家庭的财务整体状况根本就不会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而且,两个人婚后的财富无论是谁挣得多谁挣的少,都是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如果两个人一条心的话完全没有必要AA制。


财务分开,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花钱不受约束。而一但不受约束,两个人很容易产生攀比效应,结果反而会多花钱,花不必要的钱。


比如妻子看中一个几千的包,自己就买了。丈夫反对回怼一句:我又没花你的钱。男方一想,你光顾自己爽了,你的钱都花了还不是让我为这个家多花点。我也去消费。于是把刚买了一年的手机换了。这样两个人过日子,想要打下好的财务基础就很难。


要想做好理财,两个人的账务必须合起来,做好总体的规划。大的消费两个人一起商量。家和万事兴,只有这样才能把两个人的力量用在一个方向。如果本来收入就不高,结果方向还不一致,那么就非常不利于积累财富。


两个人合起来就有一个谁来管钱的问题。这个其实非常容易解决。谁有本事谁来管。可以两个人都来试试,谁管理的好就交给谁来管。


理财的不同境界

最后,我想提一点,理财如果仅仅只是理解成管理金钱或者管理物质财富。这仅仅是理财的最低境界。


更高一点的境界是管理好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时间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每天抽出时间来读书,是不是理财?当然是! 一个人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当然就有能力赚更多的财富,这是更高级的理财。


管理好时间这个层次的理财,可以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并且可以让财富更快速的积累。


比管理好时间更高层次的理解,是管理好自己。自己本身,是比时间更重要的财富。管理好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真正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自己的价值,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是凡人能够做到的最高境界的理财。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会高度自律,会拥有开挂一般的人生。而且大概率可以让自己活得更长久,更有生命的质量。


从这个角度看,每天按时睡觉是理财,吃健康食物是理财,坚持运动也是理财。


如果你真正的能够理解本节我讲的,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关于理财的最好的理解。不是忽悠别人,而是从一个人一生的角度,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去理解。


如果你真正的能够理解,自己是最大的财富,并且能够懂得珍惜(这是知行合一),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人一生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理解成是理财 - 管理好自己,让自己在任何时刻,做自己能够把控的最合适的事情。


而这,需要毕生的努力。


所以,理财本身,就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关于财富的理解,我认为有五层境界,我为此写过专门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历史文章中翻翻看看,会更好的理解本节。你会发现我所言不虚的。)


半夏杂记


理财是对资金进行时间、风险和收益的配置,实现财富的升值。科学的理财,既要实现财富的升值,又要保障生活的品质。假设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收入稳定,有老人有小孩,有房产有存款,这个家庭的理财主要考虑对流动性强的资产(现金)进行配置。

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推出的家庭资产配置图如下:

根据标准普尔资产配置,一个家庭的资产配置中:

10%的现金用于日常开支;20%的现金用于保险保障;30%的现金用于购买房产,投资股票、基金等;40%的现金用于养老和教育长期规划。

首先,家庭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是我们好多人或家庭忽视掉的部分。虽然保障平时看不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它能够保障你的生活不被风险所吞噬。因此20%用于保险保障非常必要,这部分主要投资于保险保障产品,例如意外伤害、家庭成员重疾保险以及家庭支柱人员的人寿保险等。

在整个家庭有了基本的保障保护后,后面要考虑的即是那些未来“必定”要支出的部分,例如小孩的教育,未来的养老。这些“届时”都需要大额的资金,而且是肯定是需要支出的部分,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正常情况下为家庭可投资资产的40%)应该相对比较稳健。设定明确目标,通过长期稳健投资获得稳定回报以达成预期目标,因此这部分的主要投资于相对稳健的偏固收类产品,例如债券、信托产品以及一些定期理财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度小满理财APP上的该类产品。


在家庭已经有了“抗风险”(保险保障)能力以及明确(目标)执行计划后,就可以关注怎样最大化在风险可承担范围内提升家庭财富回报率。可以拿出家庭30%的资产用于“高回报”性投资,因此这部分资产主要投资于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例如股票、基金等,以期望在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内获得“超额”的回报。

当家庭保障、目标规划、以及财富增长都已经有了对应的安排,剩下要考虑的就是日常生活支出,正常情况下,预留家庭3-6个月的基本支出费用,主要投资于一些流动性很高的产品,例如货币基金、银行存款理财产品,例如我们度小满理财APP上的百信智惠存,支取收益4.1%,当日起息,随时赎回当日到账,无节假日限制。

总之,科学的理财,是在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对时间和现金流进行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与目标的匹配。



度小满金融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要学会理财。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资产组合。因为你是以家庭为单位。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第一,你一定要学会留存生活费。一般留存三到六个月左右的生活费。这些钱保证了你日常的开销。

第二你要学会买相应的保险来抵消你生活中的风险。举个例子如重疾险。它可以帮助你抵消在生大病的时候的医疗费。你可以选择保额为50万左右的保险。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50万足够治好任何病。治不好那就花再多的钱都没有用。

三就是闲置下来资金的理财。投资债券,基金,股票。种类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你的风险偏好。你是一个保守型的投资者,那你就选择债券。如果是个比较激进的投资者,你可以选择基金和股票。投资这些品种的理财方式需要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AI财说


关于普通家庭如何理财

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根据全球10万个资产配置稳健的家庭分析出来的。 如下图

把一个家庭的总收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必须要花的钱,主要用于短期消费,3到6个月家庭必须开张费用

第二部分保命的,主要用于解决意外,重疾等保险专款专用,起到一个以小博大杠杠的作业,因为没有保险,万一发生意外或者重疾病对于一个普通家庭都是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和经济打击

第三部分是生钱的钱,主要解决高收益问题,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类型,要看得见收益也要考虑得到风险

第四部分,保本升值的钱,主要解决稳定收益问题,偏向收益稳定持续增长的产品

当然这些是一个基本的模型参照,具体还要看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



清欣达支付的大总管


我个人有两条建议

1、弄清楚自己手里有多少钱。

这里包括你的存量资产和现金流。存量资产包括你自己投资的各种产品,你的房产房贷等。现金流就是你的收入和支出,自己有多少钱要做到心中有数。

2、把他们分成四类并考虑投资不同的产品。四类分别是现金、保险:目标和增值。

现金管着你的日常支出和应急使用,比如病了住院等。应急要至少留出6个月的工资。这些钱可以考虑投资货币基金等安全的理财产品,风险低,随取随用,用不到时赚个收益。

保险是为了防止意外,可以考虑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配置保险,但支出费用一般不要超过你家庭年收入的10%。

目标就是用于你的中短期目标,比如说我3年后孩子上大学要5万,我现在手里有4万,我要用4万的本金,3年内赚一万,可以考虑投资一些混合性的基金。

增值,就是一个用闲钱做的长期投入,一般5年以上,可以考虑定投指数基金等。


糖糖的随笔分享


所谓普通家庭,也就是除了日常开支之外,其实并没有多少的余钱,所以理财非常重要。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与大家讨论。

1、我认为理财最关键的首先要弄清楚2点,一是自己家庭的收入都有哪些?支出都有哪些?尤其是支出,哪些是固定支出,哪些是或然支出。最好能够列出一张一目了然的表格,然后尝试用“预算”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收入增长和支出。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很好的理财,如果开源,如何节流,或者不节流但是让生活质量更高。这个其实是理财的第一要义。不要以为让钱变多就是理财。那个理解就太片面了。

2、一定要看重财产的流动性,过去常常称之为现金管理,现在因为有了货币基金和各种方便赎回的理财,让我们在流动性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个是有利条件,大家要利用好。

3、什么样理财才是科学的?个人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讲,同样要注意2点,一是家庭资产的平衡性,也就是说资产结构不能过于单一,比如全是房产和存款,没有股票,没有基金,没有保险,这种结构上就有问题。二是投资的时候要注意与个人的匹配性,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激进投资,稳健和平衡也很重要。

4、努力保持健康,活得越久,你投资的收益往往会越多,这个好像与科学理财没什么关系,但其实说的是时间累积,复利的力量。


遁逃者


倒不如说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使资产增加,普通人没有机会通过系统的学习金融知识来为自己做合理的投资计划,只有通过电视新闻了解一下经济新闻从而决定做投资。

1不要匆忙间投入到风险大的项目如股票往往你还没有尝到收益的甜头已经陷入困境亏损了。

2根据现有的资金把它细分,一份留作生活费,一份做短期的存款,一份做长期的规划买银行得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分三个月、半年、一年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里面买短中长期的不同组合即使到需要用钱时也能够从这里面取出来并且不影响正常生活


zhangtiannv


对于普通家庭,由于资金有限,更应合理规划,科学理财。

首先,应该预留3-6个月的日常开销费用,购买货币基金,如余额宝等,以备应急之需。

其次,应该为自己及家人分别购买一份健康险及意外险,费用大概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20%。以备万一生大病或发生意外时,让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准不降低。

再次,其他的资金,建议全部用来进行基金资产配置,进行长期投资,为养老做准备。可以是定投或者一次买入。既然是长期投资,那么最好的方案,不是买单只基金,而是进行资产配置。这样投资的时间选择就不重要了,资产配置方案最重要。也就是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债券和股票类基金各买一些,这样收益会更稳健,而且最好买指数基金,以避免某一些基金经理因为个人性格或操作风格影响收益。毕竟,从全球来看,从来就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是常胜将军,况且美国100多年的历史证明,75%的主动管理基金收益是跑输同类指数基金的。所以不要相信某些人鼓吹的某个基金经理有多牛,收益多高。那统统是骗人的,是昙花一现,只是某一年,二年而已。

最后,推荐大家一个最简单的资产配置模型--生命周期资产配置方案。建议大家根据年龄对号入座。

40岁以下投资者,20%的债券指数基金+80%的股票指数基金。

41-50岁的投资者,40%的债券指数基金+60%的股票指数基金。

51-60岁以上的投资者,60%的债券指数基金+40%的股票指数基金。

60岁以上的投资者,80%的债券指数基金+20%的股票指数基金。

备注:以上的债券指数基金,建议选择“中证企业债指数基金”;股票指数基金,建议选择“沪深300指数基金”。(这里就不写具体是哪个基金公司的那只产品或代码了,有广告嫌疑。此处以科普为主,大家自己搜索选择即可,同类的指数基金都可以。)

这个生命周期资产配置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经常换基金或换仓位,根据年龄段配置就可以了,顶多十年才调整一次仓位。这个方案需要投资者有投资5-10年的长期计划,坚持下来,收益会非常可观。

本方案,支持定投或者一次性买入,都可以。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投资者都是这么买基金的。

巴菲特说过“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因此,如果想简单操作,那就按照生命周期资产配置方案,进行长期定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