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科学家利用低强度超声波改变了猴子的思想

难以置信!科学家利用低强度超声波改变了猴子的思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低强度超声波被用来破坏猕猴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被称为反事实思维。

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研究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以用来定位非常特定的大脑区域,并改变动物的决策过程。这项技术在猕猴身上得到了验证,它利用非侵入性超声波促进了实际的行为变化。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开始探索低强度超声波对大脑的影响。虽然超声波因其成像潜力而广为人知,但它也能被高度定向地调节大脑活动。目前,一项令人兴奋的人体试验正在进行,目的是研究靶向超声波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和痴呆症的潜在疗法。2016年发表的一项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显示,这种技术刺激了一名年轻昏迷患者的神经元,本质上是“启动”他们的大脑。

普利茅斯大学的埃尔莎·福拉格南是这项新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她解释说:“超声波神经刺激是一种早期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它有潜力通过毫米波的精度刺激脑组织,改善数百万精神健康患者的生活。”

这项研究集中在一种叫做反事实思维的认知过程上。这是我们决策过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我们评估与当前经验不同的场景。研究人员举了一个例子,让我们想象一下在办公室里工作时,在户外享受阳光的另一种体验。

这个特定的认知过程对于帮助我们评估所有可用的选择和选择最积极的未来行动至关重要。一些科学家假设,表现出重复性功能障碍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遭受着不规则的反事实认知过程的折磨。这项新研究着眼于大脑中这一认知过程发生的确切位置,以及靶向低强度超声波能否调节这一过程。

福拉格南说:“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发现扣带皮层对帮助人们转向更好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二,低强度超声波可以用来可逆地改变大脑中非常精确的部分的活动。”

通过研究四只猕猴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前扣带皮层的神经元活动对有效的反事实思维至关重要。然后使用低强度超声波来有效地破坏该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导致动物显示出不同的决策结果。

这类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福拉格南希望这项研究能很快进入人体试验。

他说:“目前,人类确实存在神经调节技术,可以帮助患有严重抑郁症或帕金森症等病症的人。”“但没有一种技术能在保持非侵入性的同时达到如此高的准确度。”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