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春耕,雙城區農業種植結構正在悄然生變。近幾年,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雙城區調結構、抓產業、強招商,做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做優線上線下流通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價值鏈不斷提高,不僅激發了振興發展活力,也促進了農民增收。
合作社成龍頭企業原料基地
近日,雙城區希勤鄉愛勤村的農戶共同欣然簽約,將土地流轉給黑龍江省鶴畦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該忙種地的農民,正積極計劃進城打工。
據瞭解,今年,飛鶴乳業落地雙城區,將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7.2萬噸智能化嬰兒奶粉工廠、智能倉儲配送物流中心、研發檢測工程中心、高標準飼料基地等項目。為滿足乳業生產全產業鏈生態圈打造的需求,雙城區整合三個鄉鎮、一個街道10萬畝連片土地,作為青貯飼料種植基地。
“土地整村流轉,得到農戶積極響應,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流轉土地。”負責為飛鶴乳業提供飼料的黑龍江省鶴畦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興俊對記者說,青貯飼料種植基地將打造萬畝大地號,建立現代智慧農業示範區。
愛勤村一位村民說,土地流轉讓自己有了一份踏踏實實的收入,他打算離地再就業,找更多增收的門路。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不斷推動農業合作社與飛鶴、中糧、漢洋等龍頭企業開展訂單式合作,雙城區建設起優質玉米、蔬菜、水稻、雜糧、食用菌、奶源、肉製品等一批原料基地。其中,為老村長酒業建設專用玉米基地100萬畝,為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建立食用、甜糯玉米基地8萬畝,為現代牧業企業建設青貯基地6萬畝。
原料基地瞄準綠色有機種植髮力,全區“三品一標”認證總數170個,綠色有機種植達到230萬畝,蔬菜種植達到30萬畝以上,年產綠色果蔬29萬噸,建設奶牛規模化養殖場189個,規模經營比重達到90%以上,實現了量質雙升。
築巢引鳳做強食品加工產業
走進哈爾濱漢洋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的辦公樓內,一股濃郁的蘑菇香撲面而來。公司董事長張東良介紹說,公司多層辦公樓,已經成為有機蘑菇菌種培育基地,辦公樓旁邊,近百棟溫室大棚,種植了茶樹菇、赤松茸、花菇和竹蓀等多品種菌菇。
2012年,雙城區築巢引鳳,吸引漢洋食用菌落地發展。如今,以擁有草腐食用菌核心技術的漢洋食用菌遠近聞名,已成為省內規模最大、國內同行業領先的有機菌菇生產龍頭企業。
“今年,僅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訂單,已經包銷了全部幾千噸產品。”張東良說,來自省農科院、東北農大等院所的19位頂級專家團隊,成為漢洋食用菌的技術研發的強大支撐,公司已擁有131項獨家技術。同時,不斷向食品產品精深加工要效益,開闢出蘑菇粉添加系列食品、罐裝蘑菇醬等,產品供不應求。
今年,漢洋食用菌與哈市林業局聯手,與四個農場的農戶進行菌菇訂單種植,菌種、培養基料全部來自漢洋,帶動千餘農戶增收。
雙城區政府為企業發展給予了強大支持,採取問題“會商式”解決、事項“臺賬式”管理、效果“回訪式”評價等措施,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據瞭解,雙城區重點圍繞九大食品產業鏈,篩選培育了像“漢洋”這樣的一批成長型、潛力型企業,並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同時,組建產業化聯合體,促進產加銷一體化,打造了一批10億級、30億級、50億級以上重量級龍頭企業。目前,全區國際、國內500強企業20戶,國內外知名品牌55個。其中,雀巢乳業、老村長酒業2018年納稅分別實現4.5億元、4.3億元。
線上線下營銷推動農產品流通
有了優質的產品,如何採取多種渠道銷售成為重中之重。“如今互聯網十分發達,線上銷售逐漸佔據重要地位。2016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雙城區服務中心和覆蓋行政村的村淘服務站啟用,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線上銷售體系越來越健全。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改變了農戶的生產生活方式,還通過藉助‘互聯網+’推動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雙城區網絡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在農村淘寶雙城區服務中心產品的陳列大廳,貨架上擺放著糧食、調味品、酒品等十餘個門類的土特產品。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產品在當地都已小有名氣,通過互聯網的平臺營銷,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收入和產品的知名度。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雙城區啟動韻達、萬科等重點物流項目,支持雨潤農產品全球採購中心重組運營,建設中轉冷藏保鮮設施和果蔬配送中心,打造“龍江物流門戶”。以爭創全省綠色食品電商產業示範區為目標,加快電商產業園二期、三期項目建設,整合利用阿里巴巴哈爾濱電商產業帶、1688電商服務中心等資源,不斷擴大雙城農產品線上交易,極力做優流通體系,2018年實現線上線下綜合交易額21億元。
閱讀更多 龍江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