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是什么?

手机用户荷处听雨


我认为对老人的孝敬要从三个方面来说:物质、心理、精神。而这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老有所养:我们孝敬老人要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做好。光是吃饱穿暖是不够的,衣服要舒适、应季,吃的要搭配合理、绿色健康,住的环境要宁静、舒心,交通或是工具要便利、便捷。


老有所依:本来到了老年,人的心理会有一些变化,他们害怕孤独,惧怕死亡,内心空虚,没有依靠,缺乏安全感。所以此时孩子们的陪伴对于老人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来说,子女的陪伴尤为重要。


老有所乐:我认为精神上的赡养比物质上赡养更重要。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可以让老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所以精神生活能够影响到老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我国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赡养老人要在精神上给予慰藉。对于老人来说,精神生活主要是指兴趣爱好的培养,但是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如果子女想要尽孝道,那么就把以上几个方面做好,努力把我们的孝文化传承下去。


活而不凡


贾平凹曾经说过:只知道给父母钱的儿子,不是孝子。记得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老人怕的不是贫穷,不是疾病,也不是死亡,而是孤独。陈红一首《常回家看看》感动了全国老百姓。陪伴父母固然是每个人子所愿望的孝敬方式,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更何况人人需要拼命工作的今天,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就不失为孝子了吧。我的单位离家八公里,我住在单位上,母亲住在乡下的家里,因为工作忙,也只有周末回去陪母亲吃顿饭。每到周末,母亲就坐在院门口朝村头张望,我每回骑车到村头,若看不见母亲的身影,心里就会莫名的不安起来。若周末不能回家,母亲会在院门口坐一整天。有一次下大雪,我到天黑才回到家,母亲像尊雪人一样站在院门口。当时我的心一阵揪疼……我总是努力地多回家一趟看望母亲,不让自己堕落到忤逆不孝,乡邻们也多有溢美之辞,而那个雪夜,我跪在母前面前失声痛哭起来,乡邻的赞誉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看望母亲只是"孝子"的一种仪式,而母亲心里所期盼的并不是儿子对她的"看望"或"孝敬",母亲所期盼的是她能看看儿子!从那以后,我再回家的目的就变成了让母亲看我了……我曾写过一个小文《想娘》,开篇流泪撰了一首"想娘谣":乌鸦离了窝/ 羊羔上山坡/ 山风凉,太阳落/ 我想娘,娘想我/ 回家看看娘,让娘看我/



无弦琴5658


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是什么?我觉得是陪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更加懂得珍惜,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只会一天天变老,他们伴我成长,我该陪伴他们变老,我从小就很懂事,从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我很感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对我呵护与厚爱。

虽然我不是独生子女,但是我认为孝敬父母,是我们儿女一辈子的课题,是我们需要为之奋斗的理由。

我出生那一年,爸爸妈妈就已不再年轻,但是他们依然选择把我生下来,我很感谢爸爸妈妈给予我生命,给予我最好的教育。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人生中所遇见的每个人,我们都要感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所谓父母,柔情似水的亲情,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善待父母,你陪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一截粉笔头


陪伴,只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都在外面工作,就拿我家来说,我爸妈也才五十多一些,我爸妈他们很早就出来打工了,我的出生也是在外面。所以我奶奶一般只有在过年和如果家里有比较急的事才能见得到我爸,以前我还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有我陪着奶奶,可是渐渐的我长大了,我也出来了奶奶就自己一个人在家,那时候奶奶八十岁还跟健朗,我爸也把奶奶接到上海玩,奶奶在上海还有好多的外甥和外甥女所以奶奶过得还是很开心的,后来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有次坐车回老家,奶奶晕车。之后奶奶就不愿意坐长途车了,后来就到我姑姑家,我爸给钱我姑姑照顾,我姑姑人特别好,我姑父去世的早,我姑姑一直一个人。就这样我奶奶在姑姑家好几年,每年差不多在过年才能正正一家人在一起,平时我爸也会回来看看,但是都是几天就走,我因为在家带孩子,所以我也经常在姑姑家,总想多陪陪。奶奶去年九十岁,在过完生日十二天后去世了,最后几天我妈和我两孩子还有我姑姑陪着奶奶的,希望奶奶在天堂一切安好!


梦暄麻麻


“养儿防老”,在传统观念里,好像主要指的是老人的吃穿住。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也以为孝敬父母就是给父母的钱。我觉得,这传统的观念与人们的习惯思维错了,或者说是人们对“养儿防老”的理解有误。也许古训中的“养儿防老”和“孝”就有对老人的精神关怀。

我认为,对老人最好的孝敬不是钱财,而是精神抚慰。有名人有言:老人怕的不是贫穷,不是疾病,也不是死亡,而是孤独。你想,当今社会,吃穿成问题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加上多数老人还有养老金,所以给老人吃穿这当然容易做到,让老人快乐,精神愉悦,老而不孤独,这就很难了,而给予老人的精神关怀又是孝敬的主要内容。

这让我想起社会上许多虐待老人的行为。有人不但不给老人吃住穿这样生存的基本条件,还虐待老人。前几天,“湖南娄底九旬老太被儿子关猪圈”的新闻我还记忆犹新,这样虐待父母的新闻并不少见,我们文明的社会出现这样的逆子,实在叫人痛心。

叫人放心的是,我们的社会中,孝子还是多多,许多孝敬老人的事迹广泛传为美谈。感动中国十大孝子先进事迹撼人心魄,“社区孝子之星”层出不穷,事迹让人潸然泪下。我就见过不少感动人心的孝子,我单位上的曹老师,自己也年近六十,老母在老家,八十多岁,他每个星期都得驱车奔跑六十多里去老家,陪老母睡一个晚上,还与老母亲切交谈,一年到头,雷打不动。还有我社区的一个姓刘的小伙子,在公安工作,每天下午回家都得陪老母散步、聊天。这真是孝敬老人的榜样。

孝敬老人主要是精神关怀。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只知道给父母钱的儿子,不是孝子。

总结一下。我想,对待老人分几个层次——

不给老人吃住穿的,虐待老人的,是畜牲, 是绝物,要受到惩罚。

给老人钱,保证吃住穿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是人,脱离了畜牲的层次可以上升为人,但需继续努力;

给予老人优越的经济生活,合理的科学的营养保证,还给予老人精神关怀的,是孝子,要提倡,要大弘扬。

如何才算精神关怀呢?总的说就是让老人生活快乐,不感到孤独。具体的说,就是,聊天,娱乐,散步,逛街,购物,访亲,走友,忆旧……凡老人喜欢的,你都乐意陪,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像父母小时候陪我们一样真诚,一样无私,一样甘心,一样乐意。


陀叔拍案


我觉得对老人最好的孝敬除了陪伴、有事没事儿打电话唠唠家常,还有就是随时随刻,而不是等待!

父母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了,如果儿女能多陪伴就尽量多陪伴他们吧,如果不能那就多联系,不要让他们太孤单了。

他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要的不是大包小包的吃的、穿的,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一家人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点小酒,唠唠家常!这对于老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孝敬!

有的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每天忙,觉得等他发达了再让老人们享享清福,就别说陪伴了,平常都很少联系,嘴里还一直念叨着等着发财了再尽孝也不迟,殊不知“孝敬”二字是不能等的,等老人去了的时候,又哭的死去活来,觉得对不起他们,没有好好尽孝,试问这样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老人们除了希望儿女们过得称心如意外,还有就是希望儿女们再过好自己日子的同时,有事没事儿多联络,多回家吃顿团圆饭了!


尧妈成长记


我觉得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是顺从。他要怎样就怎么样,只要他高兴就可以。八十岁的父亲今天打电话说:老家花果园的美国西天柚发了好多新芽子,他想把它摘掉一些。我回答:好吧,您说咋办就咋办。父亲他根本不懂种植西柚的技术,上次回去我专门交待他今年不要对柚树剪枝摘芯,他年纪大了忘了。在我看来,我替父母打造的花果园,挂不挂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开心,他二老想在园中怎么做,就让他们怎么做,这就好比二老的休闲娱乐场所。只要老人高兴,一切由他心愿。


江南独伊108572263


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其实是最简单的,但是也是我们平时常常做不到的,那就是常伴左右,和她们说说话,谈谈有趣的故事,分享一下自己的成绩,当然那些你自己都心烦意乱的事情就不要在老人面前诉说了,那样只会给他们添忧添乱,我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有时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而我们还在工作的岗位上起早贪黑的忙碌着,为了家庭更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是很累、很辛苦。我们更多的人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一年也就春节能回家看看,陪陪自己已渐渐老去的父母。

春节一过,就得匆匆的返回工作的城市。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今天的我们心在,但不远游又怎能生存生活。往往我们无奈的选择远离,去到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环境,干着也许自己并不太喜爱的工作,但那些都是生活所必须的,因为我们也要承担着那份养家孝老的责任。


父母白发又多了许多,这些我们只能感谢日益高超的科技,视频通话,让我们看到父母的音容笑貌,同时老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心肝宝贝近来的模样,是胖了还是瘦了,是更加精神还是有些劳累,但是当我们仍像孩子那样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时,你可曾看到,父母的额头已是皱纹密布,她们的眼神也不再光亮,岁月催老的脚步那么的残酷。

也许你能赚到很多的金钱,也许你会成为人们口中的事业有成,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看来的对父母的孝敬。但真实的情况是,年迈的她们,孤独,即使生病也会瞒着儿女说一切都好,其实他们是默默地相互搀扶着,迈着都快抬不起来的双腿,走在秋叶纷飞的路上。


不管你事业怎样,不管你怎样辉煌,岁月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那短暂的几十年,父母抱着我们长大,看日出,听潮起潮落,看四季变换;但是我们却为了自己,没有陪盼着他们,让她们自己孤独的变老,这是我们一生的不孝,更是我们自己永远的心痛。

趁着现在,趁着她们还健康,放下你的忙碌,陪盼着她们,和她们一起看日出日落,陪着他们渐渐变老。


冰雹蓝天


“孝敬”一词的本意是有孝心,能敬重,而且“孝”字也有孝顺之意。这在传统社会的习俗和礼教下,是非常吻合的状态,也是对待老人的最好的态度与方式。当下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提出,我想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或许许多家庭都在面临以下两个苦恼问题,其一,为什么对老人“顺从”、“敬重”的状态已从日常生活中的代际交流的惯式发展成为了一件“难事”?其二,以传统的“孝敬”含义下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老人,就是最好的方式吗?

社会学家周晓虹教授曾提出“文化反哺”的概念,意思是说,文化迅速变迁的时代出现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学习和吸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得原来由年长一代教给年轻一代社会生活与交往经验,变为年轻一代成为“先进文化”的主体,年长一代要适应新的时代,就要进行新的“社会化”,需要向年轻一代来学习,“文化反哺”就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于是,也正是在这种“反哺”的日常生活中,对年长一代就从“孝敬”潜移默化地转为了“孝”,保留了对老人的“孝心”,但在“敬”、“顺”方面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我们能看到很多年长一代人用智能手机都是年轻一代教会的,教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因年长一代接受得慢而着急,在情绪语气上失“敬”。也有些年轻一代可以满足年长一代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在求职就业、人生发展等方面往往都是年轻一代来做主,也难以做到对年长一代“顺”从。

那么,如果在和老人的沟通中,“不顺”、“不敬”,就是对老人不好吗?显然,也不完全如此。但对老人的“孝心”是世代传承的,人人都有一颗“孝心”,关键在于怎样来对待老人,才是最好的呢?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积极老龄化”一词,是说老年人不仅要身体健康,也要积极地提高生活质量。这意味着老人的生活不仅是寻医问药、无私奉献照顾第三代,也是要丰富多彩的。老年期也是人生全程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年人要以一颗“成长性”的心,来面对生活情境的变化;那年轻一代就要给年长一代营造积极的“成长空间”。比如,助力老人利用智能手机丰富人生体验;让老人作为主体而不是年轻一代“看护下”的身体力行的旅行;以及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多种行动。我想,对待老人最好的“孝敬”方式就是,要有孝心的同时,孝而讲求策略地“顺”与“敬”,其原则是把“主人”的权利还给老人,助力老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到人生最后一刻,就不要停止成长。


女大学教师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首先独生子女自己的身体得健康,事业有成,这是老人的愿望,这也是孝敬父母的其中,在头条看过这样一视频,儿子在外地回来了,第二天就走,父母深夜冒着大雪,出去买韭菜给儿子包饺子。看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多么深,孩子好父母就高兴,孩子不在家时,父母更不感到孤独。

其次在外地也好在当地也好,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在当地住的,经常回来看看老人,他她虽然孤独一点,但孩子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也是对父母一种安慰,父母没有牵挂,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是他她长寿的一大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