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字怎么看怎么不好看,高手指点一下,到底好在哪?

梨花书院


米芾首先是一个狂士。

他喷过柳公权的书法,喷过颜真卿的书法。

作为宋四家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但是我们后人不要一味的去崇拜,要有自己的感觉和鉴赏力。当然了,我们的鉴赏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经过大量的阅读和临帖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
因为书法不是印刷体,所以就没有那么工整。我对米芾的书法存在保留意见。


米芾的书法也不全是精品,大多数的字动态有致,有些还有加强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的书法运笔轨迹清晰,点画精到,遒美峻拔。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不过赵体书法我是百看不厌。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京东千里行书法


首先你得搞清你为什么觉得他的字不好看,大概是总体上觉得歪一个倒一个的,个体字是横画竖画都不是距离平均的,甚至没有相姿态的笔画,对不?那么,我告诉你,这是看惯了欧、柳、赵之后,甚至是当今世个看惯电恼复制模之后的审美。而書法高手追求的是什么?一,是对古有高度的传承,二是有高度的自然的发展,三是从中反映的逸趣。承继是技能的事,发展和逸趣是天斌异秉的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他需要有制造矛盾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有解决矛盾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程序式的输入与输出。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图中可看出米一面在寻求整势的变化与平衡,一面寻过字之间在横势和纵势的变化与平衡,同时还在追求字内的变化与平衡,当然这都必须在高技术条件的创造,否则,不再是书法。

米芾被历史承认不是没有道理,既然你觉不好看,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一下是否都懂这些道理,这才是现代人书法审美要解决的问题。




曾凡平10


本人也是初习米书,认识不深,简谈体会:

米书的可赏性首先表现字的张力,由于其刷字特点,显得用笔非常爽利,难怪苏轼赞米芾字“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其次米芾的字其笔法出自二王,但已将二王方尖一路笔法极致化,从而呈现独特的个人风貌,比如方切、蟹爪钩、搭接、急振以及强烈的提按等,可以说米芾的行书的笔法技法在各种书家中是最复杂、难度也最大。

所以欣赏当你解读米芾的书法时,会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越看越有味道,而不是其它书体,看起来只是第一眼的感官。




丽象开图


米芾字不爱看,给指点到底好到哪里?

首先读米芾的帖子,了解书写的特点,善写行书体,
这一幅书作,就不好欣赏,因为行草,初入米芾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皆说好,而就是不知道妙在哪里。

此时期的行草有了烂漫无比,笔画尽变化无测,瑧熟的笔法,从心所欲,笔墨点画一如脱兔,驰骏,点画有其规律可循,此幅意气风发,迅疾利落,草意多,爽快尽情。

这都是书札,因此所写符合自己的随心,不刻意书写法度性,因此欣赏必有一种难以捉摸,但是总有米芾刷笔之意。锋出八面,很能体现出米芾的是写特征,二王的法,自己的意,由此感悟,从中规的米芾行书,都是俊美笔画,笔状温润,兼有爽快的快笔速出,即刷。放笔有翻而提笔外拓而劲爆。故从中有了结体的抑扬呼应。显得书写飘逸与劲足。意趣寓笔墨中。米芾学王献之的简散之笔意。风流倜傥之气。

米芾喜欢石头,拜奇石而藏,藏晋墨,常年不娶媳妇,到了中晚年才成家。怪癖,洁癖,除去魏晋风神有崇,其他皆有排斥,米芾于法严谨,没有乱来一笔,一生玩味翰墨。


狂喜淡墨a


米字在书法发展史上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很怪异但是又很主流。

先简单科普一下书法史!晋唐时代是以法度为先的,而到了宋代书风大变。宋代讲究的是意境。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后世受米蒂的影响而作出的一种主观评价。

下面开始谈书法。

宋四家原本指的是黄庭坚苏轼米蒂蔡京,后来因为蔡京名声欠佳,于是改成了蔡襄。现在看来,宋四家各有所长,惟独蔡襄毫无特色。总体来说,个人认为,米>黄>苏>蔡!

宋代书风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书法史上不可抹去的一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明清时代的书法创新。直到今天很多所谓的“书法家”都以为尚意就是什么乱书射墨什么的!呵呵!

答案就一句话,想看懂米字须深入学习行书!

举个例子,米字看似颠狂,其实谨守晋唐法度。比如左钩,就是取法《兰亭序》。它并没有逾法。

总之一句话,想看懂米,请先练行书。有点水平了以后,您就会发现,米字超难练。近代以来,只有周慧珺老师得窥门径。

一家之言,谢谢!


如是我聞83524526


谈到米芾法夲人没有过多涉及古人的书法

也不好妄加评论,下面讲一下个人看法不

对之处请方家指正。

1,米芾是宋代四大家之一,既,苏黄米

蔡,他位列第三并且是当时的高官很受皇

帝赏识,并授书画博士。

2,米芾五体皆能,又是画家,理论理家

等涉及范围广字有二王,和颜字的味,在

当时名气之大。

3,就书法而言据后人评价他的书法作品

略胜苏轼一点,然当时苏文学,画,比米

高一点。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没第二,所

以说没有可行的定论,如果拿王右军的书

法与颜真卿的书法,能说谁写的好,这谁

能说的清。

4,米的书法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夲人认为

今人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作品

好与不好,这就与个人的审美观有关,有

的人喜欢王的行书,有的人喜欢欧的楷书

还有的人还喜欢邓石如的篆书,等等不己

正所谓众口难调,如果米的字细不好的化

他留下的蜀素贴等能流传到现在。

5,米的作品中的蟹瓜钩就很有味道,这

一写法,是很少有人涉及到的:难道这不是

创举吗,书法艺术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创

新才会有发展,也难怪当今很少出大师级

们人物,对于书法作品不能有偏见,何况

是古今们书法作品。

6,夲人讲的是如何继承和学习古人书法

不要再讲米的作品怎么好看不好看的事情。


老牛1550574


米芾书法作品,贵在韵、法、意融合在一体,与大自然法则规律互融,学米芾书法,就象看大自然现象和大自然景观。美在其中,神在其中,韵在其中,法在其中,意在其中。


李行子


对于米芾,我是敬畏,对于评论他的书法,我是恐惧,因为有无数人写过了他,很多大牌论米芾,亦是尽善尽美的,我这个后进,还能说什么呢。有段时间,我的案头就摆着《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文章与作品都翻了又翻,只觉得与苏黄蔡相比,米芾更象专业户,这个也是他自负的原因。苏黄重在文,三蔡重在政,而米芾重在技,这个观点不会有太多的麻烦。米芾的出身不好,倒不是出身绿色,或者蓝色,或者橙色,而是因为母亲给太后接过生,这个与皇亲国戚沾点光其实亦害了他。也就是不洁的霉气缠绕他的一生,他的那种洁癖,其实是这种不干净的出身的自嘲,这么个社会,正正经经地活很难,所以干脆来个疯疯癫癫,以诗文书画奇石来麻醉自己的心灵苦楚。这此闲话少说,开始进入正题:

对于宋四家的地位排名,我仍然是坚持苏轼第一,黄庭坚第二,米芾第三,三蔡第四,究其原因,就是书法不仅是技还有道,道法自然,而文以载道,这个文,应当是包括文学与书法,文通纹,书法是心画,心画上面是文学,文学上面是道,是自然,是人们洞见所明了的本质世界。扬雄说的诗赋小道,小道下面的书画篆刻更小,但若以壮夫(包括思想与文学的壮夫)来操弄,却是不一样的境界,三大行书没有米芾的位置,虽然米芾的《蜀素帖》自是不凡,这里面有一个公认的艺术品质认定标准。

当然米芾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对于书法艺术本体的贡献巨大,而且他自己在这个方面是自负的,而且另外五人对于他是佩服的,别人是独挡一面,他是八面出锋,他的字的放射性的张力是惊人的。这种“刷”出来的字象时而秀润,时而苍老,时而沉着,时而飘逸,时而刚健,时而婀娜,时而伟岸,时而娇小,尤其到老时的飞白效果,非其它人能到。米芾在书法上的用功较之其诗文绘画深得多,这个是个人的喜好关系,他对于古人的学习,在他自己的表述中说得很明白,我就不费笔墨说它,至于为何米芾喜爱晋人,斋名“宝晋”,这个不仅与时代有关,还与个性有关,出身不好,还要尚法嘛,不仅书法之法不守,连社会的成法都不严格的遵守,借着疯疯癫癫来蒙骗过关,皇帝因爱书画,因为同好而不计较他的行事风尚,贪官同样爱他掏到的奇石而故意包庇他,官当得混帐,就象赵佶的皇帝活儿干得窝囊一般,这个代价就是艺术的杰出,为我们留下宋朝的艺术辉煌,自由潇洒的晋代风流正合他的心境,亦能减弱他心灵的苦楚。

但到了这里我不得不抛开正题,放眼一下中国书法的历史,那就是有一种隔代遗传般的回归,宋人不喜唐人喜晋人,元人不喜宋人喜唐人,明人不喜元人喜宋人,这个隔代遗传的表述是艺术的传承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实际上此亦是视觉疲劳造成的现象,在西方一个中世纪后,人们开始在希腊罗马的艺术中寻找自己的来源,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亦有某种隔代遗传的性质。后世的艺术总是会回归某个朝代,以古为新,应当说是自然的现象,这样你就可以理解米芾用心晋人较之其它深入的原因,虽然他的穿着是唐人的(其中此亦古已有之,屈原就是余幼好此奇服),不守宋法,标新立异,但书法却隔过朝代(略过了五胡乱华时期)从魏晋风流中寻找书法艺术的生命感觉。

较之苏黄蔡,米芾的风格多变,笔法丰富,行笔快捷,或者高速,刷刷刷,刷刷刷,象个漆匠,在那个纸而造成的锥画沙,屋漏痕的效果十分明显。刷一面墙,其实很忘我,因为简单单纯,这个奇妙的心境也许被米芾破解,所以臣刷字的刷,当你联想到刷油漆时的感觉,就会明了米芾的刷字是何意,不仅是法的问题,还有心境要如何的,有禅意,超然,无我,空,淡,这个境界是靠悟与觉,不会在技法上突破的。刷新墙的快感是如何的,当一回油漆匠便知,不瞒诸位看官,我外公就是漆匠,我自己也喜欢刷漆,无任刷颜料,刷浆糊,我自己有某种奇妙的感觉,由此联想到米芾刷字,而且后来的金农,干脆把笔头剪了写“刷”字。应当有一点师承的,有人说现代的书法意味源自米芾,多少有点道理。

米芾厌恶唐人,说了这句话: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实际上此语唐代的李白先生早已说过了:欧、虞、褚、陆真奴书耳。不仅是五代杨疯子不喜唐人,唐人亦不喜唐人。自然晋人若知唐人亦不喜唐人。艺术就是要求自由潇洒,行云流水,所以从艺术角度上说,晋代风流代代流传,不会成古丘,但是,所谓法只是相对于学习的基本功而言,同时是相对于官方的文书而言,只有行草书合于为艺者的口味,所以宋人多在行书上得力,并取得成功,米芾不例外。

米芾的《蜀素帖》、《虹县诗帖》均是行书的经典作品,尤其是《蜀素帖》,米芾三十八岁作品,基本是一个盛年不可再的孤品,所谓的人书俱老,庾信文章老更成,右军书法晚乃善,只能是某种意味上强过年青的时代,书法的成长象一个人,年轻时英俊,老了只有老时的风采,更为成熟,向日葵,晚开的花,但是美与俊,却是一个时段的,所以最美之书法的评价落到《蜀素帖》上,它象一个俊美的佳士,玉树临风,也算自然的,这个有点象《兰亭帖》,亦是右军年青时的杰作,无法再出一帖,天合之作,《蜀素帖》亦是天合之作,纸墨相发的一个奇迹,这个纸,其实是蜀锦,如同汉代的帛,某种意义上是十分珍贵的,难写,非大手笔者无法为之,想那些汉时的帛书作者,是王府请来的一流书家,写手,为他们抄写文献。因为用帛写比用竹简写木片写珍贵而严谨得多,要求自然亦高得多,平凡之辈有自知之明,不会献丑,而米芾却是技痒,蜀素拥有者等待着,米芾却是追寻着,蜀素是阴,笔者是阳,两者合在一处,风云际会,人与纸,墨与笔,合,心境自然佳,技痒者自然是欲望强烈(偶然欲书),而且十分的自信,刷刷刷,杰出的墨迹终于诞生,天地为之久低昂,天雨粟,夜鬼哭的情形也许又发生了。记住,发生此奇迹前,米芾集古字已经很久了,按耐不住,佳“纸”让他银瓶乍破,一泻千里。

米芾的《虹县诗帖》则是另一番的景象,白飞的感觉,飘渺虚无的意境,味之象外,得其环中的虚实相生作派,出现在此一作品中,同样是刷刷刷,这个偏锋侧笔“刷”出来的效果,能够给予不同如《蜀素帖》的视觉的美感,这个是暮年的作品,就象烈士,壮心不已,有一种猛气冲动渲泻到纸面,老辣苍劲,健挺坚实,如老松在风中作龙吼一般的呐喊,这个就是米芾的右军书法晚乃吧。

米芾自负来自己何方,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他人一笔书,我是八面出锋,但如何的八面出锋,历史公案又来了,众说纷纭,我自己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张力两个字,八面出锋,不就是放射性的张力嘛,并不完全是运笔如何的复杂,而是字象呈现的力量感,他的字写得快,有点象一个武士挥剑,力量向外,刷刷刷,杀杀杀,难道大家忘了吗,书法是笔阵,是在纸面的战争,每个字的视觉感觉有一种英气四溢的感觉时,或者有放射性的力量感觉时,其实就是字写出来的效果充满张力时,这就就是八面出锋。这个我又想起千里阵云,单单从一个角度看是千里阵云的力量是向左右两边伸延,实际上是四面伸延,这个四面,与八面,不会太多的矛盾,因为四与八,三与五,是虚数,喻为多,实际上四面埋伏,十面埋伏,八面埋伏,并没有实质的差别。

形成放射性的张力,形势的逼人,也就是极得笔势,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学习,师古人,集古字,再加天分高,米芾来自佛,去时化为佛(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云:“卒前作《临化偈》云:‘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错入轮回法(路)’”。),人来自己哪里,就回到哪里,这个明月前身,是冥冥这中有的,无法强求,更重要的是个性解放,也就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不仅处世的作风要奇,疯疯癫癫,运行书法的作风同样不外于疯疯癫癫,忘记尘俗,超然物外。所谓人奇书古者,就是说的米芾也。

不仅米芾,所有历史上的杰出艺人,中外古今的,都有共同的特质,人奇画(书)古,凡高,高更,达利,杨凝式,张旭,怀素,云林,徐渭俱是如此。


雷家林书画


溢美之词汗牛充栋无济于事,提高欣赏水平,达到山顶才能领略风景之美!







醉兰亭书院


赵字是好到了极致。否则何来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点画、结体,无不精准。中国书法渊远流长,其中顶级大家不胜枚举,米芾当是其中之一,可谓是笔在他们手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各自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只是少了志气平和,不激不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