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晋与十六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晋与十六国

东晋(317年-420年)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朝中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从开国皇帝司马睿到司马德文共传11帝,共154年,直到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322),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字景文,河内温县人。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在位六年。15岁嗣琅琊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起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朝廷遂于永嘉元年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优待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使得在江南立足。建兴四年(316)。汉刘曜陷长安,俘愍帝。西晋王。次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橼”之称。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丕婵、刘涵等汉、胡180人上书劝进。司马睿于318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部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晋与十六国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对大权旁落不满,引用刘魁、刁协戴渊等心腹,企图排斥王氏权势。素有野心的王敦于永昌元年(322),以诛刘魁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健康)。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人,刘魁投奔石勒。同年闰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逝。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桓玄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