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模样?它诞生于厦门!

欧洲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模样?它诞生于厦门!

2017年8月29日,原件藏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市印度总档案馆的欧洲第一张中国地图《今古今形胜之图》(海沧金沙书院卷),以精印高仿卷的形式在时隔462年之后重回厦门海沧。该图是西方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也是最大的单张中国地图(115x100 cm),反映了16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是中西地图交流的经典代表,也是欧洲汉学研究的起源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证明了厦门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该图于1555年刊刻于厦门海沧金沙书院,1574年出现在马尼拉, 一年后绕过大半个地球抵达西班牙皇宫。这幅诞生于明朝的地图经历了怎样的“奇幻漂流”,图上新增的西班牙文标注指向天险长江、指向湖广马匹、指向江西瓷器,其中是否暗藏玄机?

《古今形胜之图》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喻时于16世纪40年代在江西省信丰县北宫编集首印,原图纵115厘米,横100厘米,木刻墨印着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在福建省龙溪县海沧金沙书院,由海沧人周一阳、同安人林希元重新刊刻。该图依据《明一统志》,目的是“欲便于

学者览史,易知天下形胜古今要害之地”。该图所绘的地理空间以明代中华帝国疆域为主体,大致包括了今日的东北亚与东南亚,还有一些中国人想象中的国家或者族群,最后在离中国最远的一个方框中写上”国多不克尽列“,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说《古今形胜之图》不只是一幅图绘中国的地图,也是明代中国人观点下的世界地图。地图分别用赭黄、绿蓝、青蓝三色普染图上的江河湖海和高山峻岭,两侧说明文字记载图幅范围及当时所设府、州、县、卫、所等建置数目。图中标注地名近千处,“今”(明代) 地名用阳文,“古”(明代以前)地名用阴文区别表示,并绘有南、北两京及13省界线。该地图与普通地图相比,其特色在于可以分为地理与历史两大部分,特别注重历史典故和地理形势。作者充分利用图中空白之处,简要注明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尤其是对周边各民族地区的说明。全图共有说明文字150余条,图上写满了五六千字注释。

欧洲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模样?它诞生于厦门!

地图上标注的黄河源头

1571年,西班牙人在吕宋岛(今菲律宾)马尼拉设立殖民据点,当时的中国与菲岛之间已经存在传统的贸易关系。不少闽南人南下马尼拉经商,带去糖、面粉、大麦、核桃、葡萄干等商品。1574年,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在马尼拉任职期间从闽南商人那里得到此图,这也解释了地图为何以古闽南语拼音标注地名,比如东(dong)作”dang“。

古人经过长期积累地理知识,才能绘制出一幅地图,这幅地图的精确度在那个时代已经相当不错。《古今形胜之图》绘图范围南达南海,包括爪哇、三佛齐(今苏门答腊)等地,对于外国人来说,要了解这片土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获取一张地图。同年7月30日,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将此图和附图的简要说明呈给西班牙国王。当时西班牙航船的线路是利用黑潮从菲律宾驶向墨西哥,再渡过大西洋抵达欧洲。这幅图于1575 年8月15 日才到达马德里,被献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现今仍收藏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市的印度总档案馆。

该图本身是为中国人绘制的,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西班牙人的需求,所以他们增加了一些标注。对西班牙人来说,首先要知道对手———葡萄牙人在哪里,所以图上标注了葡萄牙人的居住地香山,这也是第一幅标注葡人在中国聚居地的地图。其次,他们要了解中国的物产,比如瓷器、丝绸、麝香、大黄等等,在这幅图上,江西鄱阳湖右边有西班牙文标注:饶州(Jian

Chen)那里有好的陶瓷器。虽没有使用景德镇一词,但基本上已将景德镇的位置标示出来。在太仓及苏州一带,写着“有‘gracioda’,有织布”。“织布”指的是南京的布匹,而“gracioda”指的可能是土茯苓。哥伦布从美洲把梅毒带到了欧洲,后来他们发现水银有治疗功效,但副作用大,就需要土茯苓利尿排毒。西班牙人把土茯苓叫做“中国根”。在图中,四川地区有西语标注“中国最好的麝香”,还有隐晦的军事资讯。例如长江有一个重要的防御空间做了重点标注,还有山东蓬莱的水师守卫点。这两处都是军事要地,显然西班牙人是有某

种军事企图的,他们想复制此前在拉丁美洲的模式,以少数人征服中国。因此他们还关心湖广地区的良马,因为此前西班牙人就是依靠战马征服了南美洲。而在有这张地图之前,西班牙人对中国的物产分布、军事空间都没有具象的概念。

欧洲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模样?它诞生于厦门!

图上的北京处还标注有“古冀州治”,“战国燕都”左侧的居庸关处有注释“北之喉舌 至京一百一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