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樓市能否鬆綁?

燕郊樓市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一絲風吹草動都能挑起燕郊樓市的神經。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有人認為,文件中提到的“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等內容,是在為樓市調控“變相鬆綁”。

戶籍制度改革,樓市能否鬆綁?

文件中提出: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

戶籍制度改革,樓市能否鬆綁?

放開落戶會對樓市會產生哪些影響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國家發改委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各地或將強化人才落戶等相關政策,對購房需求影響較大。

放開落戶根本目的

放開落戶根本目的是提升競爭力和發展質量

分析人士指出,落戶放開是要讓那些為城市做出貢獻的新市民住有所居、心有所安,政策設定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真實工作、真實居住的需求,與“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基調相一致。因此,“落戶放開”不等於“樓市鬆綁”。

戶籍制度改革,樓市能否鬆綁?

“客觀上看,放開落戶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確實可能帶來一定短期影響,但必須明確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並非為了鬆綁樓市而推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叢屹說,一方面,戶籍制度改革解決的是如何吸引人以及如何實現“人的城鎮化”等問題,其改革方向是一以貫之的,並非突如其來;另一方面,“靠房地產拉動經濟是飲鴆止渴”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共識,各地只有留住人、做強產業,才能讓本地房地產市場有實實在在的支撐。

戶籍制度改革,樓市能否鬆綁?

放開戶籍限制,可以增加居民對城鎮的歸屬感,也會增加住房以及產業地產的需要。然而,這些與‘房住不炒’並不矛盾。政策的制訂,目的是利於地方,而不是利於某個行業。

我們要正視燕郊樓市的發展,不要因有心人士的鼓吹而躁動,讓燕郊的房子迴歸“住”的本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