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騰訊財經與巨豐投顧有關“財經觀察家”聯合出品事宜簽訂合作備忘錄

本期嘉賓: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科

【核心觀點】

1、現在多地樓市政策出現“鬆綁”現象,並不一定是真的鬆綁,它可能是代表房地產企業、地方的焦慮,從而反映在新聞媒體報道上。

2、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已經比去年下降6到7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穩定在10%左右,對於穩定中國經濟是有利的。

3、“一城一策”、“因城施策”是指在政策許可範圍內,地方有自主權進行放鬆,但是不會做很大的突破,是維穩性鬆綁,而不是刺激性鬆綁。

4、我們既要防範價格上漲過快引起泡沫放大的破裂;也要防範價格下跌過快,導致恐慌性拋售、金融市場動盪的可能性,這叫雙向調控,既不能向上突破,也不能向下突破。

5、利用吸引人才的理由來實現短期刺激,的確可以成為地方的一種選擇,也有一部分城市已經實施,但不可能全面展開,否則又會引發新一輪調控政策的出臺。

6、現在還不是購房的最好時機,一二線城市還有下降區間,三四線城市更加是供過於求,最佳時機也許會出現在2022年前後,而置換則可以開始了。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新聞背景】

樓市四季度的開端並不寧靜。從10月15到10月19日,短短一週之內,已有南京、天津、三亞三城以人才落戶名義側邊擊破地方樓市“限購”。10月中旬以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限購鬆綁的名單中來,這背後是房價和成交量的連續下跌。經不完全梳理,今年內,已有青島濱海新區、杭州、珠海、上海臨港、南京高淳和六合區、天津、三亞等多地以直接或人才落戶方式對限購政策進行調整;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尋求調整的合適時機。已經現出端倪的包括衡陽、廣州、佛山等地,北京和阜陽等地則在土地出讓端取消限價。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現在出現多地鬆綁,並不一定是真的多地鬆綁,它可能代表房地產企業、地方的一種焦慮,反映在新聞媒體上。看這些報道,不管是天津濱海新區,還是別的城市,它們都是跟人才住房,跟真正有居住需求、沒有戶籍的在崗職工相關聯,所以這次未必是多地在試水鬆綁房地產政策。

從目前表現來看,我國今年整個經濟增長遇到一點困難,比如說第一季度6.4%,第二季度6.2%,第三季度6.0%,第四季度估計要破5%。地方也有GDP增長壓力,房地產投資又是拉動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中央已經強調,不再啟用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的措施,但客觀上,我國出口受到壓制;投資方面,地方舉債,還有城投債也受到限制。民間投資表現主要為房地產,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已經比去年下降了6到7個百分點。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在這種情況下,把房地產投資增速穩定在10%左右,對於穩定中國經濟也許是有利的。臨界點怎麼界定?判斷臨界點就是出於穩定經濟的角度去考慮。

一城一策、因城施策,是指城市在之前的房地產政策許可範圍內,它可以有自主權進行放鬆,但是不會做很大的突破,也就是一種維穩性鬆綁,而不是啟動、拉動的、刺激性鬆綁,類型是不太一樣的。

我們是要防範房地產泡沫破裂,既要防範價格上漲過快引起泡沫放大的破裂;也要防範它下跌過快導致恐慌性拋售、金融市場動盪的可能性。這就叫雙向(調控),就是既不能向上突破,也不能向下突破。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市場,所以房住不炒的政策上還要加上一句話,我們現在要構建一個穩定的市場來保持它適度健康的發展。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是很深重的,但是中國為了去除房地產泡沫,可能會放棄用土地出讓金來支持地方財政的道路。未來的話,可能會用資產證券化、用地方舉債,適度地發一些城投債,增加地方的負債,或者給它們負債週期延長,用它來置換,慢慢調整過來,減少對土地財政依賴。

總體來講,我國地方的負債率雖然偏高,但是跟國外不一樣,我國地方擁有的,有很多是有效資產。比如說是路橋、水廠、電廠、垃圾焚燒廠、汙水處理廠這些基礎設施都是帶有收費性質的,它有足夠的現金流,它是一個資產,把它們的資產證券化,對緩解財政困難也許是有所幫助的。因此解決地方財政問題可能要另闢蹊徑,不能夠再回到老路上,靠出讓土地、靠依賴土地出讓金來維繫。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從長遠來看,各個地方吸引人才是它的目標,就是爭人大戰。我國總人口14億,但是我們的人口結構不是固化的,它是變動的。它會向環渤海經濟城市圈,向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圈轉移,會向沿海再加上長江水帶弓箭形,再加三個環形經濟圈,向這些局部地區去轉移,它會出現結構上的不均衡,這就形成了競爭。人口往哪裡流動,哪裡經濟就會富裕、就會發展,特別是有知識的勞動力流動更決定了未來的方向。

因為未來產業就是資本跟高技能的結合,所以吸引人才是長期戰略。而刺激經濟和市場是短期的需求政策。因此,利用人口吸引人才來實現短期刺激的確可以成為地方的一種選擇,也有一部分(城市)是這麼做的,但未必是全部,也不可能全面展開。全面展開的話,又會引發新一輪調控政策的出臺。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新聞背景】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9月,70大中城市新房價格上漲城市數量為53個,比8月減少2個,上漲城市數量已連續4個月減少;二手房價上漲城市數量為40個,比8月減少3個。更要值得警惕的是,9月新房價格環比僅增長0.53%,是今年2月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個月。分城市看,9月,一線城市房價平均環比下跌0.002%。北京環比下跌1.01%,廣州環比下跌0.33%。上海和深圳房價環比上漲,上海環比上漲0.53%;深圳房價環比上漲0.80%。

總體上看,核心城市房價由漲轉跌,二手房成交量繼續下降,一線城市整體微跌。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有一部分中小房地產公司在調整過程當中出現了破產、失敗和退出,也是很正常的。原因跟房地產公司本身自身預期有關係。因為在過去的十二三年當中,我國房地產政策是每兩年一個週期,鬆緊、鬆緊交替。

2016年10月1號開始,大概十一前後開始,從緊地調控房地產到現在已經滿三年了。按照過往的慣例,開發商預期認為調控該放鬆了,他就一直在支撐,一直在保持著迎接下一個寬鬆的準備。所以他把這個政策看反了,導致自己的資金鍊條斷裂,是他對週期判斷失誤。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至於未來會不會說是房地產的市場份額集中度越來越集中呢?這是個未來的趨勢。當然也並不代表所有大開發商的狀態就很好,可能在一二線深耕的,有這種居住真實需求支撐,它的業績、銷售表現都相對地比較良性。但是大量佈局在三四線城市的大型開發商也遇到了困難,因為去化非常困難。因為人口的流動方向還是向一二線城市流動,這就是整個市場的格局,將來會越來越向大的開發商集中。

對於我國整體經濟和居民需求來看,對於居住需求,我國房地產市場某種程度上是供過於求的,它需要時間來消化。因為最近幾年,居民儲蓄存款餘額下降速度很快。就是換一句話講,必須要等待兩到三年,居民儲蓄餘額上來,居民購買力上來,才有可能迎來市場緩和或復甦。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在此背景下,不管是開發貸,還是這種按揭貸,政策都是偏緊的,居民購房所獲得的金融支持是在下降的。在該情況下,它對於房地產市場,對於房地產商,就是一個寒冬。這個寒冬的時間至少要維繫兩到三年,大家要保持足夠的現金流來過冬,不至於在此輪市場調整中被淘汰掉。

銷售是在下降,不管是價格和數量都在下降。當然個別城市以價促量,形成分化。因為全國的城市差異非常大,總體來看都是價量下降。購置土地的數量也是在下降的,房地產的投資增速也是在下降。如果在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未來持續兩到三年房地產投資可能會維持平穩,或者是平穩偏下勢態。也就是說,下一輪啟動可能要到三年以後,這是房地產市場痛苦的洗牌週期,時間至少維繫兩到三年。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是不一樣的,一二線城市是防範房價過高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因為它的金融屬性很大,土地屬性很小,就是地價占房價的比例相對會少一點;三四線城市,它就會要防範它的產能過剩,就是銷售去化不了的風險,所以兩個重點是不太一樣的。三四線城市,在經濟學上講,它有滯後效應,一二線城市上去,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週期,而三四線城市剛剛啟動,就會出現市場漲跌互現。

一線城市由於限購限貸,還有大家對房地產價格的預期所導致它有所回落,它主要因素可能是跟限購有關。限購產生的觀望情緒會導致市場下滑,因為限購,沒有新的購買力量進來。未來政策會保持相對穩定性。

全國多地樓市政策“鬆綁”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現在還不是購房最好時機,一二線城市剛需的,還會有下降區間。三四線城市不用說了,三四線城市更加是供過於求,更不是購買時機。一二線城市仍然有下降的可能性,最佳時機也許會出現在2022年前後。

置換則可以開始了,但是這兩個時間間隔可以稍微拉開一點。現在先賣掉,再買的時候,可能還會有更低的價格,置換的動作可以開始做的,但是時間也不要間隔太長,因為也怕有不確定因素,可以是在半年內,就是一般人置換是兩三個月,但是按照目前形勢可以適當延長一個季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