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皇宮

戰略計劃有所指也有所不指

日本皇宮住著誰?

當然是天皇。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相當於神一般的存在。天皇家族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代,不是凡人。日本軍國主義者也必須依靠昭和天皇來籠絡人心並聚集力量發動戰爭。所以儘管那些命令很多都是軍國主義集團發出的,卻都要以天皇的名義來進行。無非就是為了出師有名,hold的住群眾。

假若轟炸了日本天皇,天皇壯烈犧牲,日本軍人的武士道精神會更加充足,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軍民到時候聯合反抗,打敗日本恐怕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二戰中的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皇宮

舉個例子:德國在轟炸倫敦是就沒美國考慮這麼多,一股腦的轟炸吧,結果白金漢宮受創,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依然留在宮中,激盪起全民抗戰的激情,無奈德國最終沒有越過英吉利海峽,放棄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轉戰蘇聯。

所以美國還是聰明的,美國的戰將--柯蒂斯·李梅,更是接地氣的採用燃燒彈對日本進行轟炸。

李梅火攻

為什麼要採用燃燒彈,而不是炸彈?

首先日本的建築普遍採用木質結構,地震頻發決定的,日本人表示:我也沒辦法,我也很絕望。美國首次轟炸之後發現效果甚微,無法阻斷日本的軍事補給,日本民間小作坊太多太分散,居民製造軍備零部件,集中整合到軍工廠組裝,這等於軍火的游擊戰,打不盡、耗不完。

這個時候,類似火燒赤壁的歷史上演了,火燒東京,柯蒂斯·李梅作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指揮拆除所有B-29(投下原子彈的哥們)上所有的槍炮炮塔和彈藥 ,只留下尾機槍手,以攜帶更多的燃燒彈,對日本開展夜間轟炸,前鋒轟炸機引導進入目標區域後發射照明彈,334架B29轟炸機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地毯式輪番轟炸,總計投下了超過兩千噸燃燒彈,東京一片火的海樣。連鋼鐵的橋樑都被融化,河水被煮沸燒乾。曾有很多人為了躲避烈火跳進河裡,結果被活活燒死或煮死。大火造成空氣缺氧,許許多多的人因缺氧窒息而死。造成數十萬人死亡,上百萬人無家可歸,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日本學者更稱之為“東京大屠殺”。

二戰中的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皇宮

火燒東京的影響

軍工廠基本上被焚燬,日軍的軍備物資無法得到有效補充,且東京一片荒蕪,民眾反戰情緒高漲,相對加快了二戰的結束的里程。

二戰中的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皇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