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友情提示:阅卷“潜规则”,读懂得同学可多拿20分!

据统计,每一届的中高考,因为各项奇特原因,造成丢分的学生占到90%以上,至于丢分多少,因人而定。关于中高考的一些潜在规则,很多教师哪怕班主任也不会给考生细讲,导致丢分的事情屡屡发生。

这篇文章基于相关老师多年教育工作的总结和与几位中高考阅卷官的交流分享,为大家分享中考阅卷潜规则及电脑阅卷流程,了解其中的奥秘,多拿20分不是难事!

四大阅卷潜规则

1

阅卷现象一

改一道题有时只用数十秒据近几年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透露,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改一道题的时间只有几十秒到一分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虽然没有参加过阅卷,但是我有一个公立学校的老师朋友,他曾告诉过我,类似的情况。

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这 就是,我曾经在物理课上,反复给大家强调的,物理大题,都是一写一大片,所以每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一定要标上①、②等,尤其力学大题中,求出G动后,电学 大题,求出电阻连比后R1:R2:R3后,都要注意标号。标准答案上也这样印的,我们要写的尽可能与标答一致,最好的书写形式,就是往年标答的形式!!! 为的是,方便阅卷老师找到答案。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答卷,而是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写。

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

孩子们,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人和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其的长期印象。或许并不非常客观,但这是人性的一部分,阅卷也如此。

2

阅卷现象二

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中考改卷,由于时间很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据说,有些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 低全凭第一感觉。

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卷,对于阅卷老师来说,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尽快判完,才是第一利益诉求点,这是符合人性的!因此,详细按照每年考试院出的标答来,答题,要将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写的与标答一致,因此要注意无数的细节。不管自己字体写的好与不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楚、清晰,站在阅卷人的角度,来答题。这些都在课堂上,其实我反复讲过。字体,不一定写的多漂亮,但一定得整齐!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中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 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3

阅卷现象三

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中考时,

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4

阅卷现象四

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

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中考电脑阅卷流程

1

试卷是如何扫描的

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2

老师是如何阅卷的

1、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改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

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3

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危险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0分处理。

4

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

1、字迹潦草

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2、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

问题:试卷中有选考题,要求考生除了答出所选题目的答案外,还要在答题卡中将相应的选择题号涂黑,而部分考生出现答题内容与所涂题号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做,该题0分。

例如下卷,考生涂的是43题题号,答的却是42题的内容,只能得零分。

应对:答选考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选定要答的题目一定要涂对题号,否则白费了工夫,还不得分。

3、超出规定区域答题

问题:部分学生还没想好便匆忙答题,以至于格式没安排好,超出了该题预留的答题位置。在网上阅卷中,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应对:答大题时,想好了再动笔,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有条理,不能写了半天还没入主题,重要的东西没地方写了,再东找点地方,西找点地方写,结果不得分。

4、答案分块

问题:有的学生答案布局不合理,内容分成了几块。“分块”现象容易导致阅卷教师漏阅得分点,造成赋分过少的现象。

应对: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因此,书写答案前先确定需要书写的要点个数,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在书写前对答案打好草稿,然后从左上角往右下角书写,这样就不会出现图示的“分块”现象;备考过程中加强对高考非选择题答案的揣摩,分析答案要点有几个,答案依据在哪,为什么只答这几个要点等。做到答题时条理分明,避免书写之后又补充答案的现象。

5、答案不分层次

问题:不少考生答一道大题时,没有层次,一口气写了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很难查找知识点。

应对:对于一道需要答出很多采分点的大题,考生作答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这样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该考生思路是清晰的,便于得高分。

6、作图不规范

问题:部分学生在答题卡上作图不清晰,要不过淡,要不就东一条线、西一条线,擦又没擦干净,显得很脏,这让阅卷老师很难辨识清楚。

以下是物理卷第34题,考生画光路图不用尺作图、光路虚实不分、不加箭头、不会作法线。

应对:作图题要本着清晰、干净的原则,该用尺子的地方一定要用尺子,线条要重些,但又不能让其看起来显得脏。

7、出现删除符号

问题:部分考生匆忙答题,答错了一段,便用删除符号大面积删掉。

应对:往年高考中允许使用白纸“打补丁”,而现在高考则取消了“打补丁”。因此,很多学生感觉答题出现错误时,往往使用删除符号划掉部分字词,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维定势。

如何规范答题、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呢?一份工整、清晰的答题卡,无疑会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具体包括以下6点:

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