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制度”撬动“大治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现在,每家每户能都管好自己区域的环境卫生,有了‘十户联治’,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起来。村里农户的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都比较整洁,村容村貌可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浩门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黄世秀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笑得很欣慰。

今年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机制,把“十户联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通过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 ”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擎作用,调动全镇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中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有力助推了乡村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据了解,“十户联治”起初是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各村以“十户联治”为一个单元,合理划分本村辖区的卫生责任区,分片包干,形成联点领导和驻村干部监督村两委、村两委监督各组长、组长监督农户、农户相互监督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环境卫生积分制管理模式,印发了浩门镇环境卫生十户联治登记册,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对农户参与卫生整治的次数和环境责任区卫生状况进行量化登记,定期公示积分,自觉接受监督,并将量化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相关优惠政策落实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将社会治安、孝老爱亲、邻里团结、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了“十户联治”机制治理范围,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