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以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这一男性角色的视角来描述一批姿态多妍的女子形象。虽然红楼梦之中描写的大都是女子形象,但是毕竟彼时还是一个男权社会,自然是免不了对男子以及官场的描述,而贾雨村就是这样一个范例。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仅看贾雨村这个人的表字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极具野心,毕竟时飞时飞,钗于奁内待时飞,可见贾雨村的野心早早就已经有了。

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贾雨村虽然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只能寄居于葫芦庙这个小庙之中来免受风餐露宿之苦,但这并不能掩盖贾雨村骨子里的高傲。出身仕宦之家的他,虽然这个仕宦之家已经没落,但是仕宦之家所带给贾雨村的眼界、见识与格局并没有随着家族的没落而消失。恰恰相反的是,这反倒成为了贾雨村努力的一种原动力。

贾雨村虽然有足够的眼界格局,也拥有满腹经纶,但是却缺少成功的机遇。在封建体制下,下层人民通向上层的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科举,贾雨村自然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一个靠替他人来写信而谋生的文人,又怎会有足够的盘缠来进京赶考?

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所幸贾雨村在葫芦庙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贵人,甄士隐。甄家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之家,但是为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准备一些盘缠的余钱还是有的,更何况甄士隐知道贾雨村才学不俗,将来必有一番成就。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时有位叫娇杏的丫鬟,她觉得贾雨村长得还可以,于是便偷看了贾雨村几眼。正是这几眼偷看,却让贾雨村心中牢记,他觉得这是娇杏对他的激励,对他的爱慕。日后贾雨村高中进士,想来自然会有许多官家小姐会对他青睐有加,但是贾雨村却还是对娇杏念念不忘,最终娶娇杏入门,这是一种念想,也是一种感恩。

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可是贾雨村对于真正对他有恩的甄家却只是与其外家封老爷子“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二两银子”。为什么贾雨村对于和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娇杏都能娶她入门,却只给甄家二两银子呢?

一是因为甄家虽然是对贾雨村有恩,但是对贾雨村有恩的也只是甄士隐。贾雨村本就出身仕宦之家,在家庭尚未没落之前自然见过世间冷暖,自然也明白甄士隐此时对自己的帮助也不过是因为看出了自己并非才疏学浅之人,自然将来会有一番造化。如果自己才疏学浅,甄士隐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善心来帮助自己。

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甄士隐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长远的人情投资。而贾雨村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也就在接受甄士隐的恩惠之后,只是“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二是贾雨村虽然颇有才学,但奈何为官之道他并不熟识,虽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但是没过多久贾雨村就感到格格不入。直到这时贾雨村才真正明白,官场并不是仅仅有才干就可以混的下去的,必须还要懂得官场之道,他也深深明白了当初甄士隐帮助自己的深意,那便是希望他日后当上大官,能提拔一下甄家。贾雨村虽然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内心的文人风骨让他虽明白却不能完全接受。所以当他得知甄士隐已经不在封家之时内心也是松了一口气,但是也以当地知府的身份向甄家送了二两银子来还这种旧情,也算是给足了甄家面子。

甄家对贾雨村恩重如山,为何他当上知府后只拿二两银子来报恩?

对贾雨村而言,这便是他能所做之事的极限了,送二两银子传出去这事便可给甄家撑台面,毕竟知府的银子,不管数量多少,更多的代表着的是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