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重點領域中韓激烈爭奪,韓國去年剛拿第一,今年又被中國反超

造船業是資金與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一個國家工業整體實力的體現。

同時,造船業的景氣程度與國際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因為國際實物貿易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是海運,特別是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國際間交易,大多要依靠船運來完成。

在這重點領域中韓激烈爭奪,韓國去年剛拿第一,今年又被中國反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接下來的幾年中全球商品貿易萎縮,對造船業形成巨大打擊,並且改變了世界造船業的傳統格局。

從那時起,原來的全球造船業霸主韓國受到了的來自新興造船大國中國的挑戰,並在2012年被中國反超淪為第二。

去年,憑藉對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這類特種船舶的技術壟斷和市場需求增長,韓國反超中國重回世界造船業第一寶座。

在這重點領域中韓激烈爭奪,韓國去年剛拿第一,今年又被中國反超

但隨著中國在這“世界上最難建造的船舶”領域的突破,以及其他類型船舶訂單的增長,今年一季度中國造船企業接單量達到258萬CGT,佔全球訂單總量的45%,幾乎相當於排名第二到第四的韓國、意大利、日本三國總和。

同時,在處理訂單方面,中國以2992萬CGT排名第一,也反超韓國。從增長趨勢看,今年2月只有中國的處理訂單量逆勢增長,而韓國與日本均呈現下滑態勢。在同樣受到全球金融危機重創的條件下,中國造船行業之所以恢復速度更快,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所處位置有很大關係。

在這重點領域中韓激烈爭奪,韓國去年剛拿第一,今年又被中國反超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與全世界各經濟體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同時,中國的航運企業的規模已經超過韓國,全球吞吐量前十的深水港有七個在中國,而且隨著“一帶一路”的進展,中國資本正在佈局全球港口。

由於本國航運企業更傾向於與本國造船企業合作的“潛規則”,中國憑藉自身貿易增長帶來的大量新增船舶需求,是韓國造船業所無法企及的。這也註定了,按照正常趨勢發展,中國造船業的領先優勢會越來越明顯,韓國再想反超的難度就越來越大了。

在這重點領域中韓激烈爭奪,韓國去年剛拿第一,今年又被中國反超

​您對中韓在造船領域的競爭有哪些觀點?歡迎在節目下方留言,與薏菲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