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01

前几年,网络上热传着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教育视频:《豆芽引发的梦想》。

喧闹的菜市场里,有一家卖豆芽的摊位生意非常好,顾客源源不断。


这引起了一名小女孩的注意。她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这么好?妈妈回答因为只有这一个摊位在卖豆芽。

小女孩听后就问妈妈,我们可不可也种些来卖?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面对孩子的想法,妈妈稍微思考后,说出了一句将影响孩子一生的话语:“嗯,我们试试吧!”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种子、土壤、塑料筐......妈妈和女儿准备好所需物品,共同开始了第一次种植豆芽之旅。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但失败了。她们都没有种植豆芽的经验,将豆芽暴露在了阳光之下,导致豆芽全晒死了。


望着死掉的豆芽苗,母女都沉默了。不久后,母亲打破了沉默,对女儿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女儿紧绷着的表情舒展了下来,她们决定再试试。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四年级就辍学的妈妈找来了一本书,与女儿一起开始学习如何种植豆芽。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这次,她们吸取了教训,将豆芽苗用帆布遮盖起来,避免太阳晒到。做完后,经受了第一次失败的女儿担心地问:“这次能够成功吗?”

妈妈没有给予她肯定的回答,也没有鼓励说一定可以,而是说了一句:“我们试试看吧。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时间渐渐流逝,当她们将帆布拿掉,却发现豆芽因为缺水都蔫掉了。第二次种植豆芽,也失败了。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两次的失败,给予这个家庭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这个家快没钱了。

为了实现孩子的想法,妈妈拿出了微薄的积蓄来购入种植所需的物品,连续两次的失败,让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以至于妈妈望着存折上所剩无几的金额,流泪了。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但她在面对女儿的疑问“妈妈,你怎么了,怎么哭啦?”时,她否定了自己哭的事实,而是思考起方法,准备与女儿开始第三次的豆芽种植。

她们到处去捡别人不要的空瓶子,在上面扎出一排小洞洞,绑在竹竿上,吊在豆芽苗上面,灌溉着豆芽苗。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望着水淅沥沥地落在豆芽苗上,女儿又问:“这次我们能成功吗?”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妈妈依然带着笑容地回答“我们试试看。”

第三次种植,成功了。望着充满生命气息的豆芽,女儿笑得十分开心。这时,妈妈揽着女儿的肩膀问,“我们要不要再试着种点别的?”女儿回答:

“那我们试试吧。”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这个已习惯试试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呢?

短片的最后,给出了答案。这名小女孩已经长大,借助Sarnrak奖学金,顺利完成学业,在瑞典从事研究工作。

在短片中,有一段这位女孩的自述:“妈妈说的‘我们试试看’像神奇的肥料一样起效了,滋养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母亲简简单单的一句“我们试试看”,居然能给女儿带来如此大的正面影响!

试想一想,如果最初女儿要养豆芽,母亲如果是这样说:“别闹了,家里没有地方种豆芽”、“好好学习,整天瞎琢磨这些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别浪费劲”,那么,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恐怕是女儿会重沓母亲的道路,早早辍学,跟随母亲,成为卖菜的一员。

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如同上面这位妈妈那样,用恰当的语言来鼓励和温暖孩子,在孩子前行的途中点起一盏明灯呢?

自从每个孩子初睁眼起,父母的言行就开始在他身上雕刻,深深地影响着他。父母一生对孩子说的话,恐怕数也数不尽。

这些话语,有些是三月暖阳,温暖着孩子的心,激励着孩子前进;有些却是腊月寒风,寒了孩子的心。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话语全都能给孩子带来力量,但现实情况更多的是,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将孩子推上了“歪路”。

比如在用语言鼓励孩子,保护他的自信心这个事情上,父母就很容易带歪孩子。

现代父母都知道自信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呢?很多父母选择在孩子遭到失败时,给予他鼓励和安慰。

我们来做一道题,假如孩子十分努力地为一次重要的考试或者比赛作了努力,结果失败了,你会怎么安慰呢?

1.这次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重在参与嘛。

2.你表现得很不错了,那个孩子比你的分数还低。

3.你在妈妈心中是第一名。

4.这次考试不公平,是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有问题,不然你肯定能赢。

5.你能力是足够的(很聪明),下一次肯定能赢。

上面有你常安慰孩子的方式吗?效果怎么样吗?你认为哪种的安慰是对的呢?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来看看,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可能会对他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第一种(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重在参与):这是一种通过贬低事情来安慰孩子的做法。

你是在教会孩子当他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可以了;在暗示他,你做不好的事情都不重要,不需要重视,只要参加就行。

结果,当孩子以后遇上他觉得困难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任凭你怎么说怎么吼,都不再重视不努力。

第二种(你表现得很不错了,那个孩子比你的分数还低):这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贬低他人的方式来安慰孩子。

你这是在教他,当他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好时,找一个比你更差的人(顶锅)就行了。这样,孩子以后会怎么样呢?

只要身边有人比他差,他就不会在这件事上努力,得过且过;喜欢欺负弱小,混在一堆比他差的人中间;给自己划定了一个圈子,自我设限。

第三种(你在妈妈心中是第一名):或许在你心中,孩子确实是最棒的,或许不是,只是在安慰他。无论哪种,都不能否认他失败这个事实。

自己行不行,是不是最棒的,孩子其实通过比赛早已清楚。你越是这样说,反而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让他越来越逃避比赛结果。

以至于以后在遇上类似的事情时,他反而越来越感到紧张,有压力,想逃避,导致比赛结果更不理想,周而复始,当压力超过孩子能承受的点后,他就会自暴自弃。

第四种(考试不公平,是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你这是将孩子自身的问题归咎于别人或者别的地方去。

你是想教会孩子什么是“千错万错,总之不是我的错”吗?你是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借口来推脱吗?你是想教会他不负责任吗?

第五种(你能力是足够的,下一次肯定能赢):你这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危险的思想,你的能力很强,你天赋很好,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赢了。

靠天赋就能成功?世界上或许存在这样的人,但可能不是你的孩子,因为这一次他失败了。

只告诉孩子他很聪明,他有能力(天赋),孩子便不会努力,再面对下一次比赛时,如果他运气好赢了,会变得骄傲,更加不愿努力,如果失败了,便被打击得体无完肤,陷入自我怀疑。无论是哪种结果,最终他都变得喜欢逃避困难,不愿努力。

所以你看,有时候,我们安慰鼓励孩子的话语其实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让他走上“歪路”。

作为父母,需要清晰地意识到,你的一言一语,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真的很重要。

父母应该用怎么样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才是正确的呢?来看一看篮球之神乔丹的故事。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03

即使不熟悉篮球的人,也应该对乔丹有所耳闻。乔丹,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他的飞跃姿态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因此成为最成功的个人体育品牌。

他退出NBA之后,收购了山猫队,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职业球员出身的球队大股东,其年收入

超过他作为职业球员时收入的总和

他天生就是一帆风顺,靠天赋迈向成功的吗?

不,他曾遭遇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高中时,被踢出了校队;加入NBA后,父亲由于意外被枪杀,给他带来了极大精神痛苦,让他无法专注于比赛;在奇才队中由于队伍要被淘汰出局,他被人质疑,感到无比的困惑和挣扎.....

乔丹说:“我起码有9000次投球不中,我输过不下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期待我投入制胜一球而我却失误了。”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这些,他都挺了下来,并说:“我从未害怕过失败,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尝试。”

为什么他能如此淡然面对失败?

因为他牢记了父母从小教育他的那句话:“谁都会遇到倒霉事,你的任务是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

怎么将坏事变成好事呢?乔丹听从父母的话用远超他人的努力来训练自己。

在高中被踢出校队后,他的母亲让他回学校好好训练。他遵从了,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练习球技,弥补自己的弱点。球队输球后,他便不断练习好几个小时的投篮,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

如果你看过乔丹的双手,才能明白他有多努力,他的右手关节,训练得变形了。

“谁都会遇到倒霉事,你的任务是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和“我们试试看”

有什么相同之处,竟能让孩子铭记一生,并为此十分努力,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原因在于这两句话,都给孩子传递了一种积极的思想,让他们拥有了看到正面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04

关于成长型思维的内容我已经分享过很多次,在《成长型思维》、《2018美国教育发展热门趋势TOP20解析,成长型思维排第一》、《思维决定命运:斯坦福心理学教授的这个发现,揭示了孩子为什么会自主学习》这三篇文章中,都介绍过成长型思维。

如果是学员的家长,都很清楚我们有一门成长型思维的课程。

成长型思维,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增长的。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

与它相反的则是固定型思维,它的基本理念: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

研究表明,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多的追求自我的进步,热爱挑战,更容易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和事业上的成功。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他们不喜欢有挑战、有难度的问题,有很强的畏难情绪,他们害怕失败,只想完成简单的任务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成长型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并且越早掌握越有益,拥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多数也拥有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怎么样?他们更积极,更容易成功,他们一直在克服困难努力前进,如同乔丹和开头的女孩。

如何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这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培养,特别是父母,要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引导孩子。

现在,就有一个让父母理解和学习成长型思维,并培养自己和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机会!

5月7日—5月27日,博沃思将举办一期时长为21天的成长型思维线上训练营,帮助父母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学会好好说话!

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都拥有一个积极的思维,积极地拥抱生活,或者你想让孩子不再畏难,愿意自主学习

,变得努力,有自信有韧性,听得进批评,不再嫉妒别人,自我驱动能力强,那就赶快来报名参加这次线上训练营。

具体详情请搜索博沃思认知力训练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