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戏精”,这两招帮父母识别孩子的小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戏精”,这两招帮父母识别孩子的小情绪!

来源|喜马拉雅APP鱼心理的精品课《陈默:告别吼叫 做高效家长》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头衔仿佛成了他们备受“宠溺”的理由。在家中备受关注的孩子一旦在学校受了“冷落”,这可能会让孩子心中不适,甚至会做出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来获取他人的关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每个孩子都是“戏精”,这两招帮父母识别孩子的小情绪!


不少父母可能会问当孩子行为出格时,该怎么处理?为什么自己讲了千万遍的事,孩子还是听不进去?

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别理他

在这,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消退。消退是针对刚刚会讲话这样的小孩子而言。如果你知道他是要引起你注意,从而赖在地板上或者是什么样,你可以采用消退,没看见。


每个孩子都是“戏精”,这两招帮父母识别孩子的小情绪!


消退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虽然你表现出来没看见,但是你不要做出来让他感到可怕的脸部表情。你就像没事人一样,他躺在地板上哭,你就去跟人家讲昨天的韩剧……他如果哭地越来越响,你不理睬他,继续讲,他最后就爬起来听你们讲。

三岁以内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很宝贝的。我们试图把三岁以内的孩子教成很有规矩,这往往是不现实的。规矩要三岁以后才开始,约束萌芽有了,自控萌芽有了,我们再来和他定规矩。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

第二种手段是训练。训练一个孩子是因为这件事情他不会做,正是他不会做才需要训练。

一个孩子如果你要让他做成一件事,比如说他要去上小学了,你要让他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有些孩子,家长从小学一年级讲到初二还是没有用,孩子还是不会自己整理书包,这是因为他妈就从来没有训练过他。


每个孩子都是“戏精”,这两招帮父母识别孩子的小情绪!


训练的操作是这样的:如果你要训练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要把训练的内容格式化,变成口诀。

比如说让孩子整理书包,你可以和他说你要做小学生了,小学生要自己理书包的。妈妈来教你,书包里有一些口袋,一口袋是要放书的,二口袋是要放本子的,三口袋是要放铅笔盒的,四口袋是要放茶杯的。然后再说一遍,让孩子自己尝试,直到他完全学会,这就叫训练。

到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幼儿管理最佳的应对模式是哪一种?对待小孩子,我们尽可能去用奖励,少用惩罚。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和孩子沟通,及时交流学校里的情况,判断孩子的情绪状态,安安心心地陪伴他们的成长。

关于主播和课程:

陈默,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对于生活中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为儿童各类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与支持。

《陈默:告别吼叫 做高效家长》预计53集,每周二、周四准时更新。本专辑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为家长提供具有理论性的方法指导。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