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体内湿气重的因素有哪些?有什么方法能够去除湿气?

养生营养师-敏敏


湿气可以说是我们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的,湿气还特别的顽固,有一句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其实就是我们人体应该排除出去的垃圾的毒素,而身体脾胃运化不好导致滞留在身体里。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造成体内湿气重的饮食有哪些呢?

有四大主要原因:

一是和居住的环境有关系,比如一些潮湿的天气,或者你居住的地方湿气特别重,整体的环境就会比较湿。

二是和我们脾胃运化有关系,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边弱,无法代谢身体的水湿,造成湿气重

三是我们吃了太多的生理油腻食物,喜欢夏天开空调 包括一些爱美的姑娘们就喜欢露个肚脐,露个脚脖子,露个大腿,都会让脾胃湿寒,脾胃功能弱。

四是我们现在很多都是坐着的工作,缺乏运动,久坐伤脾。

第二我们再来看下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湿气?

1如果你是寒湿类型,比如老想睡觉,怕冷,脸色也暗藏,大便黏腻,女性比较容易有痛经,囊肿,身体下半身比较胖,特别是腰腹部,舌苔淡白,甚至有齿痕。

那么你可以用上荷叶陈皮茶

材料:川陈皮,荷叶1:1冲泡代茶饮

这款茶就可以化痰祛湿,降脂减肥。

2 如果你是湿热型,比如口唇偏红,脸上老是很油腻,老容易长痤疮,还会红肿,口苦口臭,出汗的味道也比较大,大便干燥,小便偏黄。

那么你可以用上荷叶冬瓜皮茶

材料:荷叶和冬瓜皮各10克,倒入沸水冲泡两分钟代茶饮。

最后,你一定要从饮食上注意,刚才说的生冷寒凉都会引起湿气重,平时就要少吃 搭配上这些食疗才会有效果哦!



掌之事手诊食疗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遇风为风湿,遇热为湿热,遇寒为寒湿。可见湿气黏腻难缠。一般认为土克水,湿气重,是因为脾土不能克水,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就想土地泥泞沼泽一样。怎么去除湿气呢,一是要找准引发湿气重的原因,釜底抽薪。二是要维护好地水排泄系统,二是提升水汽蒸发能力。


先找准湿气重的原因。无非就是内因和外因。外因,比如居住在阴暗环境、地面湿气重、空气湿度大,阳光照射时间短,经常淋雨,出汗以后立即洗澡,衣服没有完全晒干就穿上,洗头发未干就睡觉等,外因仅仅列举这些,不排除还有其他原因。内因,就是脾气亏虚,饮食不调,情志困结,思虑伤脾。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上面说到的维护好地水排泄,其实就是健脾利湿,加强脾的水液运化。健脾是个慢性过程,健脾的中药很多,应以丸剂为主。食疗方面,凡是健脾利湿利尿的食物,都有效果。如茯苓、薏米、红豆、冬瓜等,很多很多。像薏米红豆这一类杂粮,因为特别难消化,建议煮成烂粥或者打成粉末,不加糖,不用油盐进食。


经络理疗方面,一般认为,凡是身体组织低凹的地方,容易聚集湿气,也是较好的排湿口。比如腋窝,膝窝、肘窝、腘窝。自己可以经常拍打这些地方,每次3到5分钟,如果拍打到皮肤发红,那就是有效果,拍打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刮痧、拔罐都可以去湿气。有些地方流行火疗,这显然也有助于去湿气,只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如何提升水气蒸发能力呢,其实就是运动养阳。太阳一照,水汽蒸发。运动有外动和内动之分。外动,就是普通的有氧运动,运动到微微出汗即可。内动,比如站桩和闭目打坐。养肺气、肾气和阳气,增强水液的气化能力。肺气足,则排汗能力增强。肾气足,则利小便。阳气足,则全身周流畅通。每天闭目静坐20分钟,关注自己的呼吸即可。


上面说的比较多,可能你会觉得比较繁琐。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真正的道理只有那些,我们要学的不是道理,是如何去驾驭这些道理,是如何更好的执行。要努力克服困难去执行,而不是总去盼望着有什么锦囊妙计。一流的理论,三流的执行,最后的结果,肯定不如三流的理论和一流的执行。一湿难去,难的是执行。


用户5890077941


湿为六淫之一。湿属阴邪,性质重浊,粘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妨碍脾的运化。

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汗出而热不退,头重如裹,胸闷腰痠,口不渴,肢节疼痛,痛有定处,四肢困倦。

湿浊内肠胃,常见食欲不振,胸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泻等症。病证。脾肾阳虚,运化功能障碍,而致水湿停滞的病证。

湿分:外湿,内湿。

1外湿分寒湿:全身疼痛而重,以关节痛为甚,行动不便,汗出不彻,或见四肢浮肿,苔白腻,顺濡迟。

2湿热:发热心烦,口渴自汗,四肢关节肿痛,胸满黄疸,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清热化湿,方如白虎汤之类。关节肿痛用白虎汤加桂支汤。黄疸用茵陈五苓散之类。

暑湿:呕吐泄泻,发热汗出,胸闷腹满,不思饮食,苔白滑,脉虚濡。

内湿:脾为湿困:肢体无力,困倦疲惫,脘闷饱胀,大便稀溏,或呕逆,脉需缓,苔白腻。治疗,理脾除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湿从化热,湿热蕴结心经,则口舌生疮糜烂。湿热注于下焦,或为痢疾,或为淋浊,血尿,隆闭或为带下。湿热浸淫肌肤则为疮疥,治疗可酌加除湿去火等。



梓州杏林


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 ‘湿气’

湿气, 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 更偏向于 ‘体循环’ 的问题, 当然, 有时它也会牵扯到一些 ‘内分泌’ 方面的情况, 尤其是在体循环非常不畅的个例中, 会有 ‘脸上长包’ 的可能性; 以这样的理念作为 ‘基石’, 如果要想改善它, 咱们就需要从 ‘加速体循环’ 的角度入手, 这里依旧包括老生常谈的那小哥俩: 运动和饮食.

运动方面

能够促进体循环的运动很多, 甚至不客气的说, 几乎没有哪个运动会降低体循环(即使是静态拉伸). 当然, 考虑到有些面临此类问题的小伙伴的运动基础可能比较有限, 咱们这里也需要以 ‘容易入手’ 作为出发点, 让大家不至于需要学很久.

  • 瑜伽/各类拉伸(动态&静态): 首当其冲的是瑜伽和拉伸类训练, 一方面它们的上手难度较低(一上来非要挑战高难度瑜伽动作的当我没说), 另一方面这类训练相对温和, 不至于给身体突增过大的 ‘恢复负担’. 在它们当中, 动态拉伸和热瑜伽的效果更是出众, 前者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回答中说过, 至于后者,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 最初尝试的时候尽量找一些简单的动作, 不要强弩.


  • 有氧运动: 虽然依旧有人误把 ‘有氧运动’ 限定为 ‘跑步’,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 ‘低强度运动’ 都是 ‘有氧运动’, 比如长时间匀速 ‘游泳, 登山, 步行, 脚踏车等’. 它们也属于上手难度较低的运动, 且增加体循环的能力甚至比上面提到的瑜伽/拉伸类更胜一筹.

饮食方面

至于饮食方面, 重点在于两个补充, 一个是水, 一个是膳食纤维, 它们都能加速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体循环.

  • 补水: 绿豆水, 薏米水, 玉米须水, 对于这些 ‘老牌除湿强队’ 小伙伴们都应该很清楚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虽说这里绿豆, 薏米, 玉米须的地位也很重要(提供可以加速水分吸收的电解质), 但更加重点是, 水! 说的再通俗一点, 不补水, 怎么排?

  • 补充膳食纤维: 除了排水, 还需要排…便, 而能够加速这部分 ‘新陈代谢’ 的代表食物就要数纤维为主的蔬菜了, 尤其是绿叶菜(菠菜, 西兰花, 芥兰, 菜心, 甘蓝等等), 不但可以补充膳食纤维, 还自带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居家旅行…你们懂的.


好了, 关于 ‘体内湿气’ 的问题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 希望上述内容能对大家伙有所帮助, 我是老肖恩, 咱们下个问题见.33.


逗比老肖恩爱健身


前言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湿气重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果你有以下症状那就说明你体内的湿气重了。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 (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

湿气重的症状是什么?湿气重怎么办?如何除湿气呢?下面给大家一一讲述。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湿气可以导致各种疾病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湿气重的症状,湿气重怎么办?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湿气重的症状,如何判断是否有湿气?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湿气重怎么办?如何排除体内湿气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如何除湿气方法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千万不能把大米放进去,原因是: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赤小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赤小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如何除湿气方法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如何除湿气方法3、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如何除湿气方法4、少盐,帮助肾排水。

方法5、适当午睡。

方法6、戒烟戒酒。

方法7、早上吃上三片姜。

方法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方法9、避开环境中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水分摄取要适量。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养生小贴士:

如果你在阴湿天气时出现下列变化,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

湿气重的六大症状。貌似健康的身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内。那么,怎么判定自我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我们可令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来看看。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体内湿气重,身体经常会出现多种异常,但却因为自己不知道疾病的根源而不能根治,使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饭菜网教您识别:湿气的六大明显症状。

湿气重的六大症状

貌似健康的身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内。那么,怎么判定自我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我们可令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来看看。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体内湿气重,身体经常会出现多种异常,但却因为自己不知道疾病的根源而不能根治,使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饭菜网教您识别:湿气的六大明显症状。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头部。《内经》里讲“因于湿,首如裹。”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消化效果。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小便及妇女带下。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舌苔。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身体的湿气重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湿气可谓是对人体危害很大的一种邪气。中医认为,人体有6种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湿邪可以跟其它5种组合,如风湿、寒湿、暑湿、燥湿、湿热等。所以,一旦体内湿重,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湿重脾胃运化差

湿最先影响的是脾胃。脾是个很“古怪”的内脏,它是全身最阴的一个器官,在脾里,阴气易盛,阳气易衰竭,而且脾喜欢干燥而不喜欢湿。可偏偏脾是生湿之源,所以,湿气重了就会影响脾胃,脾胃不好反过来会加重湿在体内的滞留。

比如,很多人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肉类、甜品、辛辣食品,就会让脾胃运化的功能降低,从而使体内的水气、气机不能够生发,导致湿气滞留在体内。久而久之,脾胃越来越弱,体态就会越来越胖,反过来又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害,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湿还会进而影响到其它器官,比如湿重就会聚为痰,如果身体有热气又有痰,就会影响到心神,很多人心神不宁、失眠、烦躁,都可能是因为湿气重的缘故。

湿重肝阳难生发

肝脏是生发阳气的,湿重还会影响肝脏气机的生发,如果肝脏不能生发阳气,除了情绪方面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女性的小便淋浊、**瘙痒,男性的睾丸炎、附睾炎等。

湿重伤肾小便问题多

如果湿影响到肾等脏器,同样会导致小便方面的问题。

内湿化外湿招致皮肤疾患

中医还把湿分为了外湿与内湿,在回南天,外湿侵入体内,而体内的水湿不能及时运化排除,还会导致皮肤方面的疾病,比如湿疹、皮肤瘙痒等。

湿重伤五脏

体内有湿气的人,更容易受到外部潮湿环境的影响。那我们能否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呢?简单的方法还是可以判断的,如果要进一步判断是哪种湿,最好就是找专科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

什么是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也相当于现代医学高胆固醇、高脂血体质。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

痰湿体质主要表现在痰蒙清窍、痰湿内蕴上。舌苔白腻或甜,脉滑,经常头昏、眩晕,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经常小腿踝关节处肿胀,这是因为身体内的排痰祛湿功能较差所致。

痰湿体质表现为痰阻气道的现象也很普遍,多汗且粘,打呼噜,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民间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夜晚生姜赛砒霜”的说法。上床睡觉的时候,为了帮助阳气潜藏,使中焦畅通,就吃点萝卜。“下床”就是早晨起床的意思,要振奋精神,气血要外发,要提起劲来,可吃一些生姜。

痰湿体质的发病倾向: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多囊等疾病,其中,糖尿病是痰湿质最易出现的一种疾病。

痰湿体质的经络调理

痰湿体质最适合用艾条温灸,夏天和初秋最适合,直到皮肤发红发烫。如果灸后有口苦、咽喉干痛、舌苔发黄、大便干结、梦多或失眠,就多喝水、减少穴位,症状明显的停灸即可。

改善痰湿体质的经络主要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改善痰湿体质的主要有穴位:中腕、水分、神阙、关元、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足三里、脾俞、三焦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这几个穴位可以轮换地配合使用。

身体有了湿该怎么办?中医来支招

穴位艾灸除湿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中医特色治疗室副主任梁永秀则建议,除了点按穴位,还可以用艾灸。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次最好施灸20分钟以上。

穴位注解

俞府穴:有叫腧中穴,腧府穴。该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线左右三指宽, 锁骨正下方

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快速祛寒湿法(全身熏艾条的方法)

这里介绍的是我用得最多,也是我感觉祛寒湿十分有效的方法,推荐给大家,但限于成人使用。

方法和步骤如下:

1.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如图)。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20-3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

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如图),上下熏20—40分钟。

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

6、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10—20下。

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艾灸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成的暗灰色就会有所减退,脸色会变得明快、有光泽一些。

全身熏艾条的方法活血明显,身体内血少的人熏后会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的感觉。所以,年纪大的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适宜艾熏,特别是不能熏背部及腿,要熏只能熏小腹至肚脐的部位,熏的时候如果感觉不适,就要停止。

身体虚弱的人每次熏的时间都要缩短,以无不适为限度。用做保健只能一个月熏一次。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最好不做全身的艾熏,只做腹部的艾熏为好。

身体寒湿重的人或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最好在熏艾条之前喝上一碗生姜、红枣、桂圆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大红枣10粒,小红枣15粒(去核)+桂圆10粒(去核)+生姜片3片,加水煮15分钟后,放入粉碎机里加工成稀糊状,在熏艾条之前喝下,能快速补气血,并能明显增加身体的热量,这时再配合外部的熏艾条,身体内的寒湿很容易排出而又不伤身体。这种羹的热量很大,平时是不宜喝的,因为极易上火,而在熏艾条前喝下,其温热随着艾条的热力很快疏布到全身,就不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肝火旺而又寒湿重的人,我一般是先让病人吃下一条生泥鳅,再喝生姜、红枣、桂圆羹,最后再做全身的熏艾条,这样即祛了寒,又不会出现燥热的现象了。

因使用的艾条多,烟大,最好在厨房的抽油烟机旁边治疗,如果抽油烟机的抽烟效果不好,可以找块大一些的透明塑料布粘在抽油烟机上,再罩在熏的人的背上、腹部,这样烟就极易抽走了,还可以在家中的窗子上装一个排风扇,在窗下做,烟也能很快排出房间而不呛人,天热的时候就可以在阳台上熏或通风好的地方熏。

记住:只要家中排烟效果不好时,就不要勉强去做了,因为艾叶扩张血管明显,呼吸进太多的烟味时,人会疲乏、无力。所以熏艾条时一定要在排烟效果好的地方操作,既能治疗疾病又不会因烟呛人给身体带来不适。

湿毒的程度?

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头脸油腻,长湿疹、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肩颈肥厚。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骨寒湿,俗称风湿)。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时关节疼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症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十人九湿,想准确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请耐心读完下面6条:

1.大便糖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畅。(肠胃排泄出了问题)

2.胸口闷,喉咙有痰。(肺弱)

3.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够。(气虚,阳气不足)

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有小肚腩。(脾虚,是导致肥胖的主因)

5.胃胀,胃难受,多吃点东西就成积食。(胃弱)

6.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男性阳痿早泄。(肾虚)

以下10件事最伤脾胃,增加湿气,少做最好!

1.狂吃冷饮

冷饮、啤酒喝起来毫无节制,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2.猛吹空调

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很多人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中,容易出现肚子凉痛,甚至腹泻,都和外寒侵袭脾胃有关。

3.穿衣露腰腹

时尚女生穿着露脐装,赶时髦的代价是脾胃受伤。裸露腰腹会让神阙穴和命门穴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

4.喝太多凉茶

对于脾胃本就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凉茶就是“雪上加霜”。凉茶不宜长期饮用,月经期女性、准妈妈、产妇、幼儿都不宜多饮。

5.不吃主食

很多人胃口不好,不爱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适当吃开胃的食物,如四川泡菜,或熬点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6.蔬菜只吃生的,不烹制

热天在厨房做饭是种煎熬,因此很多人选择不用开火的凉拌菜或者直接生吃。但凉菜偏凉,生吃不易消化,伤害脾胃。

7.沉迷麻辣重口味

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

8.大量喝酒

酒精同样会刺激胃黏膜,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脾胃极为不利。

9.饥一顿饱一顿

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10.经常熬夜

很多人习惯晚睡,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用户73832917379


造成体内湿气较重的原因,主要是身体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温煦,就往往会导致湿气太重,湿气重,往往就会出现脾虚,消化不良的表现,也可以出现湿热下注,导致腹泻,皮肤湿疹,临床上常常使用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气,恢复身体的健康。


求医问路人


造成体内湿气的原因有三:1,居住和工作环境;2,饮食习惯;3,长期熬夜;思虑过度等。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要想祛除体内湿邪,必须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快速解决的。方法:艾温炙,服药,运动等。


原始点YS


最常见的就是爱吃冷食品,被窝湿潮,洗澡不把水擦干,淋雨等等。。祛除湿气中医艾灸,拔罐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