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道德经》的版本?

国苑芳华


就版本而论,无优劣之分。

而在于“如何注解”,而在于“能否站在孔子无为治世思想上注解”,在于“不受自我之局限而注解之”,在于“能否彻底的撇开以往所谓的大师注解而注解之”,在于“不受现代汉语字典的错误引导而注解之”。在于“不受儒道是中华两家之谬分而注解之”。

比方:玄之又玄,乃说“治世者遮掩了自我而无以自我意志而治世”也。非什么“说不清搞不明……”之类。

比如:道与德,乃指“偶而应之于天地,与调而应之于天地”。非狗屁“人的虚伪的品质操守教条”。

比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是乃反问句也。非乃“肯定句”。


哲学卜耐夫


根据老子的生平推断,老子西出函谷关,受关令尹喜之请,著述《道德经》(或称《老子》)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85年。由此推断,《道德经》的成书,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道德经》究乎天地之道,以及人君之道,是经书中的王者,人称“万经之王”,受到了上至帝王、诸侯,下至卿大夫、士等各个阶层的追捧,因此流传极广。2500年以来,由于传抄、印刷、避讳等众多原因,导致《道德经》版本众多,注本更多,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清末有《道德经》版本一百余种,注本一千余种,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如何看待这么多的《道德经》版本呢?这里提供三个视角,分别针对普通学习者、学术研究者和格局宏大者。

一是对于普通学习者,关注通行本。历史上最流行的版本,莫过于三国魏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经》。王弼注流行最广,贡献最大,很多习语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但是由于春秋至三国,时间较久,由于传抄、印刷、避讳等诸多原因,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为避讳汉高祖,讳“邦”曰“国”;为避讳汉惠帝,讳“盈”曰“满”;为避讳汉文帝,讳“恒”曰“常”;为避讳汉景帝,讳“启”曰“开”。于是乎,“道可道,非恒道”,就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对这点,心里要清楚。

三国魏 有王弼

二是对于学术研究者,关注最古本。当前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都是从古墓里发掘出来的。首推郭店竹简本,是1993年10月,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发掘出来的,为竹质墨迹,楚系篆书,主要是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的著作,下葬年代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初,距离《道德经》成书(公元前48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最接近于老子著作的原貌。其次是长沙马王堆帛书本,是1972-1974年发掘的汉墓,墓主人为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軑侯利仓(夫妻和儿子,一家三口),入葬时间在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前后,出土了《易》、《老子》等大量帛书本著作,以道家著作为主。其中,帛书《老子》包括甲本、乙本,乙本晚于甲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于与王弼注通行本不同。

郭店楚简 可观最古(公元前四世纪-公元前三世纪初)

三是对于格局宏大者,结合起来看。真正高明的研究,是让时空倒转,让心灵回到作者原来生存的时空,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阐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系统研究先秦思想,从伏羲到春秋,研究当时经济、政治、文化、文字,要系统地阅读诸子百家的典籍。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要深入研究郭店楚墓、长沙马王堆同时出土的各种道家学派、儒家学派等著作。同时,研究春秋时期的古文字,特别是楚国的文字,是极其重要的。

帛书甲乙本 长沙马王堆(公元前186年前后)


国苑芳华


从史籍考古辩证来看,竹简版《道德经》应是老子原版,今本《道德经》经过众多修改,特别是还要避讳古代帝王姓氏而改动不少。而且今版之中,儒家学者的思想较重,很多用语也接近后期儒家惯用。

而且竹简版《道德经》的很多用字及语意需要深刻反复研究,如:绝智弃卞,民利百伓。今译就把“卞”校订为“辩”,把“伓”校订为“倍”,这与古义有差。所以要想读古本,必须学古汉字。竹简版为当时楚字,需要研习。

不过,若只是学习一下古代思想哲学,而不是做专业研究,普通人今本也可读。


无道有说


《老子》(也称《道德经》)目前主要有四个版本,最早的版本是战国中后期的郭店楚国竹简本,字体是楚国篆书,所以肯定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这个版本只有两千多字,但从时间上(公元前300年前)、地域上(老子退居在楚陈齐国交界之沛地)、内容上(儒道未分)看,这个版本的思想更接近子(老聃)原意。所以,我以为这有可能是战国中期李耳在出关修道后所著的《老子》(上下经)所依据的母本之一;其次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帛书本有两种,一种字体像秦隶,一种字体是典型的汉隶,时间大约是秦汉,这两个帛书都是残卷,内容结构与后来的版本相近;第三个版本是2008年北京大学受赠的西汉竹简版本,专家考定是汉武帝、昭帝时期。这个版本共分八十节,与后来的魏晋后又名《道德经》等诸版本在内容、结构等方面已基本一致,但一些关键的语句是有区别的。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并且最早署名为《老子(上下经)》的版本,我认为是学习《老子》的最佳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已经在个别字句上表现出儒道分离,甚至排斥的思想,但起码是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第四个版本就是现在通行的《道德经》,主要是晋代王弼修订的版本。这个版本比较通俗易懂,两千年来解读翻译的十分到位,但要了解老子原意及秦汉以前道家思想,建议要参考上述三个版本。


邢台老檀


《道德经》的版本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是初学我觉得通行版的就行,先不论它的好坏,它是目前最完整,各种注释也最多的版本,当然,争议也是最大的一个。

但作为读者来讲,可以把这些争议先放一放,对《道德经》做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也不管你参照哪一家的注解,先把它弄通。这里说的通是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先不管对不对,重要的是要解释得通,学别人的嘛,拿过来就是,这是一个参照体系,有了这个,等于你读《道德经》有了工具。

下面就可以拿着这个工具去掠夺知识了,等于抢劫一样。当强盗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咱是穷人,别人的东西不管大的小的,好的坏的,也别管什么儒家、道家、佛家,统统都要。好多大师都是这么抢来的,不过他自己不好意思说,因为他毕竟要维护自己的道统。

把这些东西拿回来和自己的一比较,哎呀,自己的东西惨不忍睹,一堆破烂儿嘛。然后就开始扫垃圾了,把垃圾扫出去,把别人的好东西请进来。下次再去抢,本钱就更足了。随着知识财富的积累,手头阔了,眼光高了,这时候就是有选择性的抢了,什么东西对你有用,什么没用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时候你想选哪个《道德经》的版本就选哪个版本。一个基本原则,永远别把自己的东西当成是最好的,那样就失去了动力,止步于此了。

最后你成大富翁了,没人比你更有钱了,人间抢完了,怎么办?以天地万物为师,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印证,这就是实习阶段了。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一印证,心里有底了,没问题。这时候可以自己开买卖了。大师就是这么来的,学究天人这句话不是空话,不到这一步什么大师都不靠谱。

其实读书最难的是“通达”二字。首先找到一条路,不管到哪儿都行,要先假定它是对的,不然一个问题就折磨死你,学力不到,疑问先放下,出去玩儿,什么都可以拿,什么都可以看,哎,这个挺好,拿回去一比,问题解决了,这叫借假修真。没那个最初的假,这个真学问没有根基。所以读书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求解,而是求通,因为只有通达你才会发现有不通的地方,你会发现这条路有障碍,而跨过障碍,这个解自然就有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纠结于哪种解释是对的是给自己找麻烦。放在你那儿走得通就是对你有用的,走不通,解释的天花乱坠也没用。

总而言之体系不建立,知识不通达,就会无所适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有选择性的读书。找到自己的路,哪怕不对,先要求通,首尾圆照,气脉畅通,这是求学的资本,懂得再多,不通,那还不如百度。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愿各位朋友都能走出自己的坦坦大道。


夕魄腾辉


选择王弼本便可。对于多数人而言,若非学术研究,则不需要太过纠缠于版本。中华书局出的王弼注便可。可以先看中华书局出的译注本,同时参看王弼注。




爱玩国学


所有版本的义理都是相同的,看懂了都没有问题。


丁哥说道


根据我们的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就是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原文。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由荆门博物馆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

这是本影印本,一页一简,并分成三段放大,所以,大家能很清晰地看到原文字形。

上面的字,大家估计都看不懂,因为在老子写完的当时,也没有几个人能看懂,于是,就用通假、衍文、缺字等校注方法,重新进行了校注,这就是后来的《道德经》或者《德道经》的由来。

所以,《道德经》或者《德道经》与《老子真经》的内容,完全不同。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都看不懂老子写的字呢?

这是因为老子用的是一种特种图示:源头甲骨文。

“源头甲骨文”与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甲骨文并不是一回事。

“源头甲骨文”是黄帝时代创造的,用来向后世人类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特种图示。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上图

上图,左边的甲骨文「人」字与中间的甲骨文「身」字分别表示「重叠结构人体」中的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但是,这两个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体仅仅是「真正的人」的载体,「真正的人」是被承载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

上图右边金文「怠」字的外框结构是个反向的「人」字表示「隐性人体」的意思,在金文「怠」字中间位置的「厶」字,就表示「真正的人:元神本体」。

也就是说「完整人体」包含有三层人体,更为复杂的是,这三层人体各自都带有意识,「完整人体」有三层意识。

第一层人体是显性人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化身」。第一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本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六识」的「遍计执性」,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欲神」。

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训练的人,主要是以第一层意识主导整个「重叠结构人体」的思维与行为。

第二层人体是隐性人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报身」。第二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自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第七识「末那识」的「依他起性」,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识神」。

第三层人体是元神本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法身」。第三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超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自性」、「如来藏」,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元神」或者「谷神」。

《老子真经》与「重叠结构人体」的关系

《老子真经》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先从佛教的修行说起,佛教修行的目的在于,让「元神本体」从「重叠结构的人体」中解脱出来,解脱出来了,释迦摩尼佛所传授的佛教修行就圆满了。「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对于佛教修行来说都是需要抛弃的东西。

而《老子真经》对「重叠结构的人体」来说,不仅要让「元神本体」解脱,而且还要让「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跟着「元神本体」一起解脱。这就是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的来源,只是「显性人体」不是在「显性世界」中长生不老,而是跟着元神本体回到隐性世界中长生不老。

而且,《老子真经》的内涵与佛教、道教修行所不同的是,并不需要回避世俗社会,在《老子真经》的逻辑看来,一个元神本体穿上覆盖全身的隐性人体,本身就是到显性世界的出家,所以,不需要在显性世界中再次出家,显性世界中的世俗社会环境,就是训练「心智系统」的最好环境。

所以,随着「心智系统」训练的层次提升,练习者还要主动提升生活、工作更为复杂的环境,比如,去给诸侯国君主管理国家……

---------------------

大家都知道老子是周朝管理天下典籍的最高官员,而“源头甲骨文”是作为周天子能成为天子的权威所在,所以,老子是精通“源头甲骨文”内涵的,他不仅精通,自己还按照“源头甲骨文”的内涵,练成了“心智系统转换”。

老子在函谷关就是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写的《老子真经》。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元神本体、隐性人体、显性人体一起从显性世界解脱,回归隐性世界的练习方法。

整个练习方法包含着两大进程。

在第一大进程中,又包含了两个小的进程:

第一个小进程是:从由第一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转换到由第二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

第二个小进程是:再由第二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转换到由第三层意识,也就是元神本体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

在第二大进程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练习:

第一个方面的练习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元神意识要感应「重叠结构人体」所处系统中的「系统自动力」,在感应到的同时,让隐性人体顺应这种「系统自动力」。这种练习其实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第二个方面的练习是:感知、回收流散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的「能量」,把这种「能量」回收干净了,元神本体就能带着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在隐性世界中恢复生命的原本状态。

如果大家能够读到《老子真经》,就会发现《老子真经》就像是一本教科书,从原理、结构、过程、方法、结果都讲得非常的清晰,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一点都没有被后世校注过的《道德经》那样的玄乎感觉。

《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章节分析

从上图《郭店楚简·老子甲》与《道德经》的章节序列对比,我们是否发现:《郭店楚简·老子甲》按照《道德经》章序划分的21章,零散地分散在了《道德经》中,那么,《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身章节序列是不是也是打散的呢?

《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章节序列是非常完整的,《郭店楚简·老子甲》(荆门博物馆出版的影印本)总体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17章,下篇共4章、

上篇的17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式开始练习之前的准备,共四章,其中,第一章老子提出了训练「心智系统转换」的总体策略:先强化第二层意识,在第二层意识强化的基础上再强化第三层意识。第二章老子打了一个比方,用来说明「强化第三层意识」对在现实社会中面对竞争关系的帮助,这是在给初学者鼓劲、打气,第三章老子说了普通人练习《老子真经》需要解决的三大根本性问题,第四章老子说,为了练好《老子真经》需要不断提升练习环境的难度,要为国君去管理国家。

第二部分是《老子真经》的核心部分,是训练的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功的所在,共七章,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除了第五章是训练的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功,在其他章节中,还包含了「内思(一种很高的思考方法)」的运用方法、精通技艺的运用方法、以及初学者与练习资深者如何避免在不同练习过程中会犯的错误。

第三部分是老子对自己练习《老子真经》的全景式描述,共五章,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其中既有全景式的描述,也有类似如何打坐、如何强化元神意识的掌控、如何回收能量的分享。

第四部分是老子对推广《老子真经》的建议,只有一章,第十七章。

下篇的4章,只有一个内容

是老子专门对感知、回收元神本体「能量」的论述,这部分很像是一个专题论述,所以,被独立拿了出来,成为下篇。在下篇中,老子对感知、回收能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提出了在回收能量的过程中,「系统自动力」在其中的作用。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的电子书:老子真经,已经上架。

建议大家选择这本书看,可以看到真正老子写的内容。


心智玩家


道德经做为传世几千年的经典,在现代存在的版本众多,一般多以通行本(王弼),帛书(甲乙),楚简三个版本相互印证参悟。各流派还有大量秘本流传。

但《道德经》不是一本以记载传播知识为主的书籍,而是一部启迪智慧,引导我们思考领悟宇宙与人生的宝典。

所以,怎样从中汲取智慧,涤荡心灵的尘垢,不在于其中的一字一句,而在于我们源于自身的体悟。


布衣寻道


首推清朝高道黄元吉真人的《道德经讲义》,他的句子,是半古文半现代文,需要一点古文基础,如果读不懂,其次推民国时期道门名宿萧天石的《道德经圣解》。

这两本皆汇聚道门内部传承而作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